娜塔莉 精講《牛津樹》1.2w+ 家長的選擇!
900+篇 免費伴讀~
公號:娜塔莉小姐和馬特先生
+V:nataliehuanglivecn
最近對於如何啟蒙數學有些迷思,所以看一些相關的數學啟蒙書,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本《幼兒數學核心概念》,配套書籍裡面的光碟有視頻範例,還是挺不錯的。
數學應用存在於生活,比如:
- 我們每天乘坐電梯,有多少層,到多少層停?
- 18層的上一層是19層,18層的下一層是17層...
- 我們也常常在生活中跟孩子討論數學,
- 我們在要求孩子吃零食的時候,會強調,只能再吃一個了,
- 或者只能再看兩集動畫片了...
- 孩子每天喝的牛奶,上面也有毫升的標註,不同品牌的容量也不同...
但是這些往往是我們忽略掉的,沒有意識到的。
從幼兒數學教學的策略來說,數學思維很抽象,孩子需要花時間來了解,我們可以通過藉助手腳耳目來學習,不局限於操作,設計各種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實物、圖像和符號之間進行轉換。腦科學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發展階段中,學習者使用的學習方式越多,學習越深入。
數學類書籍是比較枯燥,只能耐著性子一點點來,每天一章,看到後面覺得還挺有趣的。
第一章 集合
集合是指按照一定的屬性組合在一起的總體。
核心概念:
1. 根據物體的屬性對集合進行分類
2. 同一組物體可以按不同屬性進行分類
3. 集合之間可以進行比較和排序
集合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比如你拿出來兩堆糖果,她一定是要抓多的那一些,這就是潛意識中孩子對集合的理解,雖然他那個階段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集合不僅僅是簡單的比較數量和排序(大小等),還涉及到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 分類,匹配;分類,組合;比較,排序,這應該算是個系列動作。
核心概念:1. 根據物體的屬性對集合進行分類
這種分類廣泛存在於生活環境中,比如孩子的衣服,可能會按照T恤,褲子,裙子等分類,而同一種物體按不同屬性分類,拿上衣來講,這算是同一種物體,但有些上衣是系扣子,有些是拉拉鏈,這就是它們的不同屬性。
我們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回來,有些青菜是要放在冰箱裡的,有些零食是要放在食品櫃里的,這也是分類。
日常我們可以使用的教學方法,比如玩積木的時候,引導孩子分類,她可能會按照形狀分,可能會按照顏色分,還有可能會按照功能分,所以分類是比較開放性的,同時也考驗幼兒的敏銳觀察能力和思維開闊性。
這些都是 「根據單一屬性進行分類」
思考:我的規則是什麼?
核心概念:2. 同一組物體可以按不同屬性進行分類
比如:
這些積木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這些積木中,哪些是紅色?哪些不是紅色?
二分法:根據一個屬性的是與否,把物體分成2個集合
多元的分類:根據一個或多個屬性,將一個集合分成多個子集合。
如:
我們已經按照顏色給積木分好類了。
如果我們再按照形狀來分,會發生什麼呢?
核心概念:3. 集合之間可以進行比較和排序
在平時生活中,關於數學可能更多的就是 「數數」、「認識數字」 和 「識別圖形」,其實,就數數而言都有著很多的核心概念:
比如數字5,它可以是:
1. 基數(指明總數):我有5本書
2. 序數(說明序列中的順序):我站在第5個
3. 命名數(集合中物體的名稱):電話號碼,球服上的數字等
4. 參照數(共享的衡量標準):我們明天早上9:00集合
如果我們更加清楚和細緻的了解了數學內容有哪些,在指導時就會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