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國新冠疫情趨穩向好,但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時節,且復工復學後人員聚集,因此,還是要做好健康防護。
什麼是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可通過空氣、飛沫,或密切接觸傳播,好發於學校和集體單位等人群密集場所。
上海天佑醫院呼吸內科胡光副主任醫師表示,每年春季,呼吸內科就診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數明顯增多,這與以下因素密不可分:氣溫變化大,導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春節前後購物、走親訪友、外出旅遊等人群密切接觸或者相互接觸機會多,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幾率。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呼吸道傳染病往往起病急,伴有發熱症狀,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流感
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以及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
2麻疹
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
3水痘
皮膚表面出現斑疹、丘疹,多發生在頭部、軀幹、面部和四肢。發病時,伴隨低熱、乏力、畏寒、食慾減退等全身不適症狀。
4風疹
出現前驅期症狀後1-2天迅速出現皮疹,從面部、頸部、軀幹蔓延到四肢。除發熱皮疹外常伴有耳後、枕後及頸後淋巴結腫大,大多數一周內消退。
5流腦
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症狀。
6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徵。
7肺結核
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春季如何做好防護工作?
「正確認識、有效預防,是切斷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的關鍵措施。」胡光副主任醫師表示,「我們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有效阻斷這一疾病的流行與傳播。」
一、口罩該戴還要戴
戴口罩能預防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進入人群密集場所或相對密閉空間,如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廂式電梯、進入商超等,應規範佩戴口罩;同時隨身攜帶口罩,根據所處環境科學佩戴口罩。
二、清洗雙手不能忘
勤洗手是預防傳染病最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外出歸來、飯前便後、接觸公共設施或物品後、接觸快遞包裹後,都要及時洗手。不便洗手時,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消毒劑保持手衛生;但日常仍以洗手(流動水+洗手液/肥皂)作為主要預防手段。
三、社交距離要保持
保持社交距離不僅能降低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風險,也是文明禮儀的體現。與他人儘量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離,也要避免前往人多擁擠的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避開他人,用紙巾或彎曲的手肘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四、出現症狀請重視
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儘量避免與身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婦、嬰幼兒等人群接觸,做好自我監測,視情況及時就醫,就醫時戴好口罩。
五、提高免疫很關鍵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提高自身免疫,保持規律作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人員,儘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種。
六、「陽康」恢復多關愛
部分人群「陽康」可能還未滿月,要注意在恢復期放緩節奏、量力而行。如果仍有咳嗽氣短、倦怠乏力、胸悶心悸等症狀,可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尋求新冠感染後康復服務,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特別提醒
出現嚴重不適及時就醫
如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胸痛等不適,症狀較輕者可在家自行處理,多喝熱水、多休息。但如果症狀較重,發燒超過39攝氏度,或出現呼吸困難、咳血、胸痛劇烈時,應及時就醫。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以維持呼吸功能穩定,既不可隨意停藥,又要避免濫用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