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科技:服務100萬頭奶牛,數據治理如何助力奶牛業效率提升?

2022-04-24     35斗

原標題:一牧科技:服務100萬頭奶牛,數據治理如何助力奶牛業效率提升?

本文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孟星。

當前,我國奶牛行業存在飼料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數位技術進入奶牛行業,希望解決奶牛行業痛點。數智化管理已經成為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發展趨勢,數智養殖逐漸盛行。進入移動互聯和未來智能時代,牧場經營者正在學習擁抱互聯科技和大數據技術。

「一牧科技」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以中國農業重大結構性改革為契機,踐行任繼周院士草地農業思想,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構建草地農業智庫信息系統,構建為一線生產、科研院所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的智力平台,助力中國農業結構轉型。近期,35斗採訪了「一牧科技」CTO董飛,他提及數據治理對奶牛業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以及一牧雲產品如何幫助牧場提升生產效益。

圖:「一牧科技」CTO董飛

一、重新定義數據,數據如何助力奶牛行業變革?

「數據只有不斷耦合關聯,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

圖:「一牧科技」智慧牧場解決方案

談及奶牛行業的痛點,董飛認為,當前奶牛行業面臨飼料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這間接導致了終端奶製品價格居高不下。在中國現階段人多地少的情況下,短期內很難將飼料成本降低下來,「一牧科技」的解決思路是提升中間環節效率,降低飼料的浪費率,提高生產管理效率。而生產效率低的表現之一就是產量,美國一頭奶牛一年可以產12-13噸牛奶,而國內奶牛目前只有7-8噸的年平均產量。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和歐美等國在硬體方面差距已經縮短了很多,然而在生產管理層面還存在很大差距。

「一牧科技」的解決方案是進行標準化的數據積累和沉澱,在這個基礎之上不斷優化數據存儲結構,以數據指導業務流程,最終達到降低行業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為什麼重視數據?董飛認為,數據是一切牧場服務的基礎。例如,奶牛的育種一般需要4-5年才能完成一個代次的流轉,是植物育種周期的3-4倍,所以奶牛性狀數據的持續積累就格外重要。其他諸如此類的關鍵數據還有很多。

過去記錄信息的方式包括紙質檔案、Excel表格、單機軟體等,數據收集維度很難達成一致。缺乏統一維度的底層數據,那麼所謂「數據」也就是一個空中樓閣,無法用於分析、決策,更無法達到反推生產過程效率的目的。

「一牧科技」的邏輯是定義數據底層的存儲規則,在錄入過程中加入奶牛生理邏輯的校驗,減少基層人員素質對數據積累過程的干預,保證第一線錄入的生產數據的準確性。

圖:牧場工作人員正在使用一牧雲DSmart進行日常工作

如何提升數據質量,更好的支撐服務?一是進行數據結構化建設,奶牛系譜信息、出生信息、繁殖信息、產奶量等業務數據;二是提高數據使用率,因為數據的使用率越高、維護時間越長,數據提供的信息越有效,董飛認為「數據只有不斷耦合關聯,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三是提升數據協同的及時性、開放性,減少信息傳導過程,因為信息每傳播一次,就會耗損一次。據統計,一牧雲平台可幫助一線生產效率提升3倍,飼料成本降低9.3%,繁殖效率提升3%,每頭奶牛年平均產奶量提升937kg,若推廣至整個行業,每年可創造價值超過百億元。

「一牧科技」在牧場服務方面的優勢體現在其工具性的SaaS產品和在奶牛專業領域的積累。「一牧科技」的數智化產品本質上是數據產品,現階段主要聚焦在數據治理層面,所謂「數據治理」,也就是將牧場數據規範化,進而建立行業業務模型,讓客戶意識到數據是一種資產。

二、服務全球最大養殖單體牧場,一牧雲如何提升牧場運營效率?

「一牧科技」的團隊45%來自動物科學、遺傳育種、動物營養等領域,在牧場管理和信息化方面有6-10年的工作經驗。董飛帶領著的是一群對行業有深刻認知的專業技術團隊,經過7年的檢驗,獲得了現代牧業、寧夏農墾、前進牧業等40多家大型集團牧場的認可。

董飛曾為蒙牛富源牧業、恆天然集團等牧場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持,現負責「一牧科技」整個產品線的規劃、設計,推進一牧雲系統3次版本疊代。3.0版本的更新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彼時中國牧場行業的平均規模不超過5000頭,所以當時的牧場管理系統是按最大萬頭規模的數據流量進行設計,而作為「一牧科技」最大的客戶,現代牧業集團的多數牧場規模均在萬頭以上,並且運營著在當時全球最大、存欄量4萬頭的養殖單體牧場。所以3.0版本的更新就是針對現代牧業這樣的超大型牧場,對數據結構,資料庫架構和及服務平台承載能力做了較大的改造升級及優化。

從2019年起,現代牧業正式上線一牧雲智慧牧場平台,與「一牧科技」合作針對每個牧場的實際情況設計、制定信息化升級解決方案。通過一牧雲的信息採集系統,規範牛群動態檔案,實現牛隻個體管理、群體管理、繁殖管理、精準管理、健康管理、產奶管理等;通過一牧雲的分析決策系統,查看平台自動生成的21天配種率、受胎率和21天懷孕率,了解牧場成母牛、後備牛的繁殖情況,及時改進和預防相關問題發生。一牧雲系統幫助現代牧業的眾多牧場打破「信息孤島」,真正將數據轉化為收益。以蚌埠牧場為例,每年節省人工成本300萬,間接帶動牧場單產提升0.5公斤,實現增收約1080萬元。

圖:一牧雲客戶分布(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末)

截至2022年3月末,「一牧科技」已覆蓋了全國超過400個牧場,服務100萬頭奶牛,累計用戶近2萬人。在其影響力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口碑也經受住了考驗,越來越多客戶自發介紹、推廣一牧雲產品。

2022年3月18日,一牧雲客戶前進牧業參加2022年奶牛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班,選擇以一牧雲產品作為案例,為從業者講述了使用一牧雲產品後在數據收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安全性上的提升,強調數字化產品對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作用。此次會議由八師奶業協會舉辦,參會方包括新疆天山軍墾牧業、前進牧業及農八師各規模奶牛養殖企業等。

前進牧業在會上反映,在使用一牧雲系統之前,牧場全部操作記錄全靠信息員手動錄入,難以保障信息錄入的及時性和準確度,且信息無法向公司其他部門共享,也就無法到達指導生產的目的;使用一牧雲系統後,由於系統對數據的邏輯型和關聯性做出詳細規定,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得到明顯提升,在生產指標核算方面,引入一牧雲的21天懷孕率等算法模型,與國際標準接軌。一牧雲系統讓牧場實現了精準管理,對數據收集、數據資產化以及降低畜牧養殖業難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2022年奶牛養殖「高質量發展」研討班

三、寫在最後

在「一牧科技」團隊內部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很多大家肉眼看見的東西來源於長期的底層積累,底層積累到一定程度,結果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董飛認為奶牛養殖業現階段發展情況比較可觀,存在提升牧場效率的需求,牧場的管理者願意為了提升30%的效益而投入5%-10%的成本。牧場的運營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給了「一牧科技」不斷更新產品、拓展客戶的信心。痛點所在之處,也就是企業立足之處。

參考資料:

農業農村部:《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2021.12(http://www.moa.gov.cn/ztzl/xxhsfjd/sfjdfc/scx/202112/t20211217_6384987.htm)

(圖源:受訪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06ac82520ce42ad588036bfada36d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