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這檔綜藝每一秒都在給你暴擊

2019-10-23     文小咖

都說,2018年是選秀大年。

同年播出的《創造101》《偶像練習生》《明日之子》第二季,讓人應接不暇。

在如此大規模粉絲運動的基礎下,湖南衛視《聲入人心》第一季的播出,仍然讓很多被榨乾錢包和精力的飯圈女孩們重燃鬥志。

如今,《聲入人心》第二季已經收官。新的接力棒,依然稱得上是一檔「神仙節目」——

《舞蹈風暴》

在芒果TV上,這檔節目的官方定義是:

大型舞蹈創編競技節目《舞蹈風暴》,是一檔重建造星秩序,定義青年偶像價值的熱血舞蹈綜藝,一種從未出現即將引爆2019的最強舞蹈模式。

但在觀眾眼裡,更喜歡把它稱為舞蹈版《聲入人心》

播出兩期,豆瓣評分已到8.8;第三期播出之後,豆瓣評分提至8.9

一轉眼,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熱搜不斷,好評如潮,湖南衛視似乎找到了小眾藝術+大眾選秀的爆款打造方法論。

這類節目的魔力到底在哪裡呢?

選秀出道VS科班出身


《吐槽大會》中有一期,曾調侃過音樂圈的「鄙視鏈」:

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是這幫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那麼,舞蹈圈是不是也存在「鄙視鏈」?

有網友說,如果有,那麼芭蕾舞一定是在「鄙視鏈」的最頂端,相對而言街舞比較靠後,最末是廣場舞……

撇開個人的情感好惡,這種「鄙視鏈」的存在,或許是基於每個舞種的歷史以及舞者為此付出的心血。

《舞蹈風暴》的舞台上,正好直面了這個問題。

除了舞種不同,在節目中,曾經參加過選秀節目、街舞比賽甚至在短視頻平台上火爆的個人、團體,也會和高校科班出身選手同台競技。

於是,我們得以見證不同領域的頂尖舞者之間的對決。

那麼,選秀藝人為何要回流到這檔節目中來?

第二期出場的阿K,曾是2018年《熱血街舞團》及2019年《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人氣選手。

何炅說:「在別的地方他可能會說某某節目欠他一個冠軍,但是在這裡,一切交給實力。」

在《舞蹈風暴》,來自五湖四海、更像臨時拼湊的舞團,即便是在其他節目名次再高,也難逃專業評委老師嚴格的眼光。

比起粉絲們山呼海嘯的無差別誇獎,專業老師的一句批評,更能切中要害。

可以說,專業老師的選擇讓比賽結果更加公平。

阿K(左)

今年在《創造營2019》中途退賽的王晨藝,可以說是節目中的「頂級流量」。

283萬微博粉絲,比《聲入人心》的王牌選手阿雲嘎、鄭雲龍都多。但也讓人忍不住擔心,節目組又找他來祭熱搜了嗎?

但是看完他的舞台表現,你會發現,舞蹈真的可以讓一個人來消化人生。

1998年出生的王晨藝,剛剛二十出頭,他和很多學舞蹈的孩子一樣,從小被父母送去學習舞蹈,哭著壓腿練基本功,卻不知道這一切為了什麼。

等長大一點,漸漸發現,那些不想對人說的話,可以在從小養成的習慣里對自己傾訴。舞蹈、音樂、手藝等等都可以作為這樣的習慣。

在王晨藝的成長中,就是把舞蹈作為一種習慣,自我傾訴,自我救贖。

有時候學習藝術和特長,並不都能成角成腕,那些從小的堅持並不意味著以後會收穫什麼,直到堅持本身成為意義。

選秀藝人回流更大的平台,本質上是出於對藝術的堅持、對舞台的執念。

為夢想尋求更多曝光甚至重新出道的機會,無疑是對多年堅持最好的回饋。

反觀科班出身的選手,雖然少了一些舞檯曆練,但更容易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從《聲入人心》第一季的爆火來看,平台顯然擁有更大的造星能力。

「梅溪湖36子」中,除選出的首席之外,每個人都得到了足夠的曝光和商業資源,全國巡迴演唱會更是一票難求。

在商業資源方面,大龍嘎子代言不斷;

演藝資源方面,仝卓、高天鶴成為湖南衛視熱捧的小生,何老師擔當主持的《神奇的漢字》里有他們,《中餐廳》里有他們,最近的招商會也有他們二位的身影。

去年底開始,央視每逢重大晚會基本都有《聲入人心》的歌手參與演出,今年國慶晚會也有阿雲嘎、王凱、高天鶴高聲獻唱。

高知名度和國民關注度帶來的高凈值商業資源,也讓他們成了科班選秀的典範。

小眾藝術VS大眾平台


事實上,湖南衛視在造星的段位上一直走在前面。

從最早的《超級女生》《快樂男生》開始,製作團隊對於造星早已種入了自己的節目基因。

到了《聲臨其境》《聲入人心》的爆火,都讓湖南衛視甚至整個綜藝圈似乎找到了一把爆款綜藝通關秘籍。

然而,成功並沒有在《聲入人心》第二季上繼續。

小眾藝術+大眾平台」,還是綜藝選秀的萬能良藥嗎?

以《聲入人心》為例,第二季第一期,以0.46的收視率慘敗給隔壁台的《中國好聲音》。第二期0.5,在同時間段里排名慘不忍睹。

直至收官,第二季6.0的豆瓣評分相比第一季9.3的高分,剛夠及格線的成績也說明了大眾內心的落差。

第二季的「光鳴島36子」,在賽後的發展水花平平,隨便問一個在社交媒體活躍的人對哪位選手印象深刻,答案可能都是一臉茫然。

豆瓣主頁的評論更是觸目驚心:

早在節目開始之初,觀眾就嗅到了與第一季不同的味道。

先是有觀眾質疑這⼀季選手都是衝著出名來的,這本無可厚非,參加選秀節目原本就是在為出道鋪路,但為什麼觀眾有如此大的反應呢?

因為實力弱,因為不真誠。

「賣慘」是選秀選手必備技能,但是如何正確地「賣慘」是有技巧的。

《聲入人心》第一季前期也有「賣慘」人設,甚至集體「賣慘」:從事音樂劇、歌劇的學習和職業化道路,基本就是跟老師學,然後自己做老師教學生,演出只是很少人才有的機會,還不賣座……

好不容易有了這樣一個電視舞台,聚光燈下,少年們牟足了勁把自己畢生所學展現出來,驚艷了觀眾,也把觀眾帶進了自己的夢想。

「賣慘」可以,但「賣慘」之後你要用能力驚艷到觀眾。失敗的例子發生在第二季很多選手身上。

慘是足夠慘了,但是到了展現才能的時候,觀眾卻失望了。因為個人能力沒有加重這種「賣慘」人設,反而讓人感覺自己受到「欺騙」。

「賣慘」失敗之後,還有挽救的機會,比如用「炒CP」來固粉。

但是沒想到,第二季的CP觀眾嗑不動。

選手年齡相差太大,張英席、劉岩二位老師已經可以做到國內出品人級別,在這檔節目裡和小鮮肉同台,更像是來感受生活、獎掖後輩,與年輕人組隊也像老師帶學生,毫無CP感可言。

年輕選手中,即便有幸分到一個組裡CP感也不強,各自為戰的意味很明顯。比如節目組在初期選定的CP擔當「二何」。

毫無CP感的二何

另一組是很早開始搭檔的鄭棋元徐均朔,在前期還是發過糖的。

兩人共合作了五首作品,分別是:《當時》《榮耀為我臣服》《海洋之心》《沒什麼大不了》《不能說的秘密》,在演唱曲目上並沒有營造太多CP感,更像是在完成演唱曲目。

總首席突圍賽階段,徐均朔戰勝鄭棋元也讓很多人質疑節目組滿滿的「劇本」痕跡,最後一點CP的溫存也蕩然無存。

之所以對炒CP如此謹慎,究其原因,有了第一季的成功,在報名參加第二季的選手大部分已經簽了經紀公司,在人設打造和藝術道路的規划上早有定數。

因此,他們只需要在節目中獲得第一季同量級的曝光度,後續有經紀團隊操作,不需要在節目裡累死累活捆綁CP,橫生枝節。

也許正是由於第一季的「簡陋」,前途未知,才造就了「梅溪湖36子」的大成。

36個人在收官後各有發展,舞台表演機會、時尚大刊拍攝、商業代言邀約不斷,相比之下,第二季收官之夜在社交媒體上並無太多火花,「光鳴島」這36個男孩沒有被爆款公式成就。

那麼,在小眾舞蹈+大眾選秀的綜藝搭配里,《舞蹈風暴》成色如何?

節目中大部分選手的舞蹈表現都很驚艷,選手資質要麼是芭蕾舞團首席,要麼在國外捧回大獎……

現階段對節目最大的質疑聲音,是嘉賓點評不夠深入。

很多點評都是以鼓勵為主的場面話,兩位負責專業點評的嘉賓老師,因為還不適應綜藝節目的表達,沒有很好地融入到節目中來。

其次,是節目中「風暴時刻」的設定,被很多有舞蹈專業鑑賞能力的觀眾詬病。

「風暴時刻」原意是用一個定格來展示舞者實力,但舞蹈是線性的藝術,它是由舞者的表現和觀眾的想像共同完成的,一個動作難以概括舞者的綜合實力。

再者,就是多且碎片化的觀眾反應嚴重影響節目觀看體驗。

尤其是在嘉賓表現出「推還是不推」的兩難表情時,總有前排觀眾打雞血般的建議:「推!推!推!」嚴重拉低了節目的專業化程度。

不過,節目開播至今成績還算上佳,未來如何還需再觀望觀望。

偶像VS藝術


《聲入人心》第一季播出之後,廖昌永表示:

「今年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報考人數比往年多40%。人氣成員對劇場藝術有特別大的推動力。」

相比於「101模式」三個月快速生成流量偶像,《聲入人心》和《舞蹈風暴》進入的門檻就很高,必須是專業院校學習,必須是長時間投入。

對於那些還在學習的人來說,這類節目的出現,也讓他們看到了另一種職業出路,感受到了市場的善意,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惶惶。

《舞蹈風暴》播出以後,依然有人會在這檔節目裡成名成腕,節目最初的設定「重建造星秩序,定義青年偶像價值」就決定了它必定是一場造星的秀。

就像很多年前的《快樂男聲》和新生不久的《聲入人心》,一個是歌唱新星的選秀,一個是音樂劇、歌劇演員的選秀,而今年的《舞蹈風暴》是新時代舞蹈演員的選秀。

選秀的本質並不是簡單的技能競技,選秀是在造夢,既為選手造夢,更為pick選手的粉絲在現實中織造出一個星空夢境。

那麼選秀的標準是什麼?簡單地說,選秀的標準是,為什麼選擇這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你都付出了哪些,以及為什麼堅持這個夢想。

在《舞蹈風暴》第三期的節目中,一位參賽舞者說,雖然自己沒有光鮮的背景,沒有閃光的履歷,但依然選擇上台表演,「就算這輩子都是分母,我也會愛舞台,我也要跳舞!」

你看,最吸引人的不是技巧上的登峰造極,畢竟那是少數人才有的成就,但是夢想每個人都可以有,鼓勵人們追夢、用努力圓夢,這才是選秀節目吸引人的地方。

比起選手的表現如何,我更在意這類節目存在的意義。

它們讓那些堅守藝術、堅持練功的學生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更具光芒的職業道路,更堅定了他們學藝、從藝、守藝的決心。

也讓更多在平凡崗位上堅持夢想、追逐夢想的人不再孤單。

就沖這句「讓真正奮鬥的藝術追求者也能成為偶像」,我也強烈推薦這檔節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4EAG4BMH2_cNUgOj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