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東莞大嶺山發生令人痛心的一幕
譚先生開車時意外
撞倒了自己的兒子皓皓
致其遭車輪碾壓
皓皓經醫院搶救後無效死亡
第一工業區楊屋9隊工地內
當時是早上八點多
譚某正準備出門離開的時候
他看到年僅一歲多的兒子
皓皓正在門口玩玩具
妻子也在不遠處
他如往常一樣上了車
系好了安全帶啟動了車輛
這個時候恐怖的一幕發生了…
譚某完全沒有注意到
兒子皓皓也尾隨著他的步伐
走到了車頭前
由於皓皓年紀小身量小
處於司機的視覺盲區
隨著譚某車輛啟動和前進
皓皓就這樣被車子的左前輪卷了進去
事故發生在一瞬間
譚某猶未察覺
但在不遠處的妻子轉身便看到了
這讓她撕心裂肺的一幕
痛哭著飛奔過來
將皓皓從車輪下抱了出來
此時皓皓已經沒有意識
身上鮮血直流
譚某這才知道自己竟然撞倒了兒子
他立即和妻子把孩子送往
大嶺山人民醫院搶救
然而,
不幸的是皓皓搶救無效身亡
當事人譚某報了案
民警立即前往東莞市大嶺山
人民醫院了解情況
隨即與譚某前往案發現場進行勘查
事故現場
經現場勘查和調取相關視頻
初步認定該起事故不屬於道路交通事故
目前已將案件移交東莞市公安局
大嶺山分局楊屋派出所處理
一條如此鮮活稚嫩的生命
就這麼消失了
實在讓人太痛心了
駕駛盲區導致的「人禍」,已經屢見不鮮——
2019年3月30日正值周六,家住斗門白藤頭的施女士趁著周末,駕駛一輛粵C3A326號摩托車載著兩個孩子,到紅旗鎮小林某電子廠給堂弟送辣椒醬。
當時,摩托車沿紅旗鎮東成路由北往南方向最右側車道行駛,到了虹暉路路口時,前方剛好變成綠燈,施女士打起左轉向燈開始左轉,突然「砰」的一聲,施某感覺被左邊一輛車撞了一下,摩托車瞬間失控向左側摔倒,車上三人全部倒地。
施女士嚇壞了,本能地爬起來趕忙找孩子,兒子還好,跟著她一起爬了起來,但女兒卻倒在地上一動不動,頭部好像被車壓過,慘不忍睹。
金灣交警經過大量的排查,尋找事發時恰好經過事故現場的過路小車,逐一調取行車記錄儀查看。結果還真有一輛車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了事故發生的全過程。
視頻顯示,中午1點17分,在東成路北往南方向的左、右兩條車道內,各有一輛泥頭車、摩托車一前一後行駛。兩車各行其道,互不相擾。
當兩車行駛到東成路交虹暉路路口時,信號燈剛好轉綠燈,兩車幾乎並排起步。突然,摩托車亮起左轉向燈,開始向左變道,正是這時,摩托車車頭撞到泥頭車右前角,瞬間失控往左側倒地。
施女士和坐在中間兒子迅速坐起,而坐在最後的女兒頭部被泥頭車右後輪輾壓,再也沒能起來。事故發生後,泥頭車沒有停車,繼續前行而去。
不要以為只有大貨車才有盲區,小汽車也是存在盲區的。只有了解這些盲區才能儘可能避免,因視覺盲區造成的意外。
汽車盲區
前盲區
造成汽車前方盲區有幾方面的因素,車身高度、座椅的高度、車頭的長度、駕駛人的身材等都有關係,如果沒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區的距離,是很容易發生追尾。
後盲區
車輛後面的盲區是指從後車門開始向外側展開有大約30度的區域在反光鏡的視界以外,通俗的說法是如果後車的車頭在前車的後車門附近時,前車的反光鏡里是看不見有車的,如果不注意的話,極易發生刮蹭和追尾事故。
變道注意外後視鏡盲區
後視鏡並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車身周圍的全部信息,因為後視鏡的視覺區之間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盲區,右邊的後視鏡盲區很多人都知道,左側後視鏡的盲區似乎很少有人提起。
尤其從輔路上主路,從左後視鏡沒看到車輛,假如加速大角度切上最內側車道,是很容易與正在最內側車道狂飆的車輛發生碰撞。
轉彎時留意A柱盲區
A柱的設計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它遮擋駕駛員視線的角度問題,二是A柱的強度問題。既要保持A柱的強度,又要減少對駕駛者的視線遮擋程度,這個矛盾在設計中很難達到平衡,因此出現視野盲區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貨車盲區
貨車盲區
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大貨車的盲區示意圖,具體的盲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但是差別並不是很大。從這張圖我們就可以知道,ABC區屬於半盲區,D、E區屬於全盲區。
如果停留在這個紅色區域裡,卡車是看不到你的!為什麼?他們不會停嗎?為什麼要停?因為他們在車裡根本就看不見那有任何東西!
貨車前方盲區(2.5米範圍內為盲區)
貨車右側盲區(1.5米—2米範圍內為盲區)
貨車左側盲區(保持安全車距3米以上距離)
貨車後側盲區(保持安全車距4米以上距離)
無論是行人還是司機朋友
都必須時刻保持一種自我意識
知道自己在別人的盲區
別再讓視覺盲區成為殺手!
同時作為家長一定要看管好孩子
日常還要加強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
告誡孩子不要從靜止的汽車之間穿出
注意拐彎處的危險
不要在街頭巷口玩耍
過馬路時一定要觀察
路面車流的情況後
按照信號燈的指示走斑馬線
趕緊提醒身邊的人
不要讓悲劇再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