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奇珀菲爾德完成了包含蓬皮杜中心海外分管的虹彩西岸博物館

2019-11-21     銦果

圍繞著由大衛·奇普菲爾德設計的上海西岸博物館(West Bund Museum)是條公共沿江濱大道,其中設有蓬皮杜藝術中心在中國的第一個分館。

該美術館是由大衛·奇珀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設計的,並作為黃浦江上的一處原工業園區改造為 940 公頃文化中心的總體規劃的關鍵部分。

該博物館的三個承載著展覽功能的建築體量呈風車型旋轉排布,作為 「 中法兩國文化協作的一部分 」 的蓬皮杜 × 西岸項目(Centre Pompidou x West Bund Museum Project)。此次合作使得在未來五年中在中國的美術館展示法國博物館的藝術品。

將於本月向公眾開放的西岸博物館,周圍環繞著一條公共林蔭大道,其一側設有向下延伸至河邊的梯級。

該林蔭大道的設計目標為改善往河邊和新河濱公園的兩個進入,以確保博物館成為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公共空間。

大衛·奇普菲爾德解釋說:「 西岸博物館的設計反映了該地點的開放性以及沿著西岸一條新的文化走廊的周邊發展。」

「 故意扭曲三個主要展廳的行為打破了常規的幾何結構,創造了強大的間隙公共空間。寬闊的沿江濱廣場向散步場所打開,提供人均可使用的室外空間。」

大衛·奇珀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的設計於 2013 年首次透露,其中包括三個主要建築體量,每一個均為 17 米高,並包含地上和地下兩層。

覆蓋每個圖形的半透明、回收玻璃提供給博物館一種 「 虹彩 」 的美感。當大窗戶穿孔正面時該結構才被打斷,給城市景觀配個框 。

該三建築體量從兩層大廳扇形展開,其中博物館中間帶有巨大的雙高門庭。該布局為建築的各個部分帶來獨立運營的可能性。

該門廳兼作博物館的入口大廳,並設有書店和咖啡館。人們可通過西側和東側進入門廳,標有伸出建築物之外的屋頂,並位於巨大的錐形圓柱上。

大衛·奇珀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陳立斌解釋說:「 首層被設計成一個公共的通道,輔以河岸咖啡廳和書店,使得參觀者可以在城市街道生活和黃浦江景之間穿梭。」

「 所有的公共設施都致力於表達:現代美術館應有超越欣賞藝術功能的意義。」

在內部,博物館的展廳占據了建築物的高層,下層的空間包含多功能廳、藝術工坊和教育空間。這些半地下空間,利用側高窗採光。

西岸博物館內的咖啡廳位於濱江側首層的低矮體量內。它的位置試圖將更多的江景帶給參觀者,同時也為二層入口創造了一個寬敞的露台。

在蓬皮杜中心宣布與負責西岸開發總體規劃的上海西岸集團正式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後,博物館於 2017 年宣布與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合作。

達成協議時,蓬皮杜文化中心將其描述為 「 中法兩國在文化領域最長期、標準最高的文化交流項目。」

上海蓬皮杜藝術中心是繼 2015 年蓬皮杜馬拉加之後在法國以外開設的多功能文化建築的第二個前哨基地。上海蓬皮杜中心是開幕在法國外面的第二個多功能文華建築,最早於 2015 年在海外建立的展館位於西班牙城市馬拉加(Málaga)。

除西岸博物館外,文化地帶還包括私人經營的博物館,例如由中國工作室創盟國際設計的帶有波狀的機器人建造磚砌的立面的美術館和由丹麥 SHL 建築事務所(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設計的玻璃牆展廳。

攝影:Simon Menges


分享自:Dezeen 設計雜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uHSjG4BMH2_cNUgYS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