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216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
我開的線下書苑,常常會有媽媽帶孩子一起來看書,有次發生的事情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也悟到了養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發展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那天,正好萱萱媽媽和晨晨媽媽都帶孩子來選書,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媽媽們就
讓他們一起在
書苑
里找書看
。
過了一會兒,萱萱拿著一本書回來了,並且和媽媽說:「媽媽,我想自己看一會書。」這時晨晨走了過來,看起來很生氣,並且大聲說:「
我討厭他!
」晨晨媽媽被孩子的大喊嚇了一跳,馬上說:「不許這麼說話!」眼看晨晨要哭了,媽媽趕忙站起來
把他連拖帶拽離開了書苑
。
再看萱萱媽媽,
她一直在看著孩子
,希望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萱萱說:「他一直拿著一冊繪本,看完了也不讓我看,我跟他說應該分享,你這樣做不對,他就生氣了,我也不想理他了!」
在一旁看書的我發現,當倆孩子在經歷同種衝突時,一個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跟媽媽有理有據的講清楚事情經過;另一個卻在大喊大叫,媽媽的做法也略顯暴力。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人會說,
孩子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自然不一樣。
但兩位媽媽們的做法呢?要知道,其實
孩子的性格是對家庭教養的體現啊!
常見的四種教養方式,多數父母都在其列
美國發展心理學教授鮑姆林德發現:學齡前兒童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類型,而每種行為都與特定的育兒方式高度相關。
在鮑姆林德教授的研究中,他認為成功的育兒方式由四方面組成:
響應性和非響應性、絕對化要求與非絕對化要求。
根據該特點,他把家庭教養方式劃分為四類:
溺愛-縱容型,權威-民主型,專制-集權型和忽視型。
A、溺愛-縱容型
父母很少制定規則,隨著孩子的性情發展。但在這種教養模式下成長的孩子,往往缺乏抗壓能力,
沒有常性(持續性),容易放棄,易衝動。
B、權威-民主型
父母具備權威,但會充分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並且給予他相對自由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利。在這種教養模式影響下,孩子往往更樂觀、積極、自信,且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C、專制-集權型
與上一條類似,但卻忘了給孩子
空間和自由
,認為孩子就應該無條件聽話。對於孩子而言,未來的他們常常會焦慮,不知道如何選擇,充滿負面情緒,家裡外面判若兩人。
D、忽視型
這類家長既不驕縱也不管教,任其肆意生長,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長大後,往往缺乏適應能力,遇事無所適從,甚至有人格障礙。
Tips:孩子的行為和家庭的教養模式息息相關,家長採取怎麼樣的方式養育,未來就會體現在孩子的行為當中。
育兒專家:教養方式與父母的社會地位,有直接關係
根據中國教育追蹤調查報告顯示統計,將近38.8%的家庭都是專制-集權型教養方式。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家庭是民主-權威型教育。
曾有育兒專家做過一項研究表明,社會經濟地位
越高
的父母,
能夠和孩子進行頻繁的溝通,
做到權威-民主型教養。而社會經濟地位
較低
的家庭,和孩子的
溝通較少
,一般會採取專制-集權型教養方式。
在這項研究中,說明家庭的教養方式在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
。研究者解釋說,父母經濟條件越好,越有精力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和精神建設,也願意花更多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而每天忙於奔波生計的家庭,家長過多的注意力停留在
「生活」
、
「生存」
上。在他們看來,努力生活掙錢
,供孩子吃穿學習就是己任
,和孩子的溝通相對缺乏,也很少意識到,跟孩子交流的重要性。
記得看過一則視頻。一位媽媽帶孩子乘坐地鐵,因為孩子弄丟了地鐵票,就一直打罵,被路人制止後,媽媽哭著說:
「掙錢好難啊!
」
大家聽到後瞬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覺得心口堵得慌。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辛苦努力掙錢上,
這種情況下,有怎麼會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和心理變化呢?
當然,並非所有社會地位低的家庭,都無法做到權威-民主型的教養方式,而這其中還得做出一點點調整。
溝通,是「優良養育」的先決條件
每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或者不聽話了,有多少家長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靜下來認真聽聽,孩子鬧騰背後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可見,
能不能和孩子進行溝通,是決定家庭教養方式的關鍵所在。
首先,明確規則和責任。
和孩子做到民主的前提,需要家長制定好規則,並明確責任。如果喪失了這一點,就變成了
縱容-溺愛
。
其次,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
在孩子三觀建立的過程中,需要家長(老師)來進行正確引導。但這並非意味著孩子是我們的附屬品,試著把孩子當成一個「人」,
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就是對他
最大的尊重。
再次,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空間。
為孩子創造能夠嘗試的機會,
相信他能做好
,誰也不是天生什麼都會,也是在失敗中積累經驗,才慢慢成長起來的。
記得哥哥最早學平衡車,我們總是擔心他騎不好摔傷自己,不是扶著他,就是拽著走。但後來先生放手之後,哥哥只用一個下午就學會了,他雀躍歡呼的表情,讓我和先生都感到很自豪。
最後,營造情感氛圍。
每天留出最少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和孩子聊天,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對事物的看法。比如,今天去哪裡玩、遇到了誰、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等等。
在了解孩子的同時,還能增進親子關係,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
。
Tips:就像上面的調查顯示,在這四種教養方式中,最常見的是B、C兩種。兩者共性之處是都存在
「家長權威」
,但不同之處是對孩子
「是否民主」?
而這點區別,就藏在你跟孩子的對話中。
媽媽來叨叨:
誰都不希望將來某天,突然發現自己養育的孩子,居然和父母無話可說了?在孩子年齡尚小的階段,
做好能親子溝通的基礎工作,並且
能夠
保證在他之後的每個階段都能順暢交流
。我認為,教養中的專制和民主並不衝突,有規矩前提下,才能達到真正的民主。你家是哪種教養方式呢?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ralzHMBURTf-Dn5qc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