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特想和你耍朋友

2023-10-10     張書樂

原標題:大佬,特想和你耍朋友

2023年,從小紅書上線「找搭子」強化社交屬性,

到抖音旗下平台「多閃」迎來重大更新在體驗上進一步接近視頻版「微信」……

社交賽道新故事的探索還在繼續。

尤其是抖音,都已經有了社交焦慮症。

閃官網對其自身的定位為「多閃·抖音聊天官方應用」,回歸大眾視野。

多閃推出於2019年1月15日。

公開報道提到,這是抖音首次推出獨立社交產品,也被業界視作抖音正式進軍社交領域的關鍵節點。

2019年元宵節,抖音豪擲1個億砸在了其視頻社交App「多閃」上,目標簡單明了——招攬新用戶。

但這場風光只持續了個把月,幾個月後,主打興趣社交的「飛聊」接棒,扛起了抖音的社交大旗。

多閃上一次較大程度的更新在2022年11月。

當時多閃摒棄了原來的短視頻和文字聊天功能,基於相機主打限時社交玩法。

用戶可體驗前後攝像頭同時拍攝,系統每天隨機不定時向用戶推送拍照通知,只有參與的人才能解鎖朋友的照片。

這似乎讓人感覺有點像陌陌和探探。

只是,更新之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2023年的多閃,弱化了短視頻功能,強化了即時社交元素,消息列表和通訊錄的增加,使其更像是一款抖音版的微信。

對比抖音App,多閃像是一個去掉了其短視頻廣場,放大了消息功能的「配套」工具。

多閃App的導航欄有五個選項,拍攝功能占據C位外,兩邊分別是「聊天」「朋友」和「通訊錄」「我」。

對社交念念不忘的抖音,會等來「必有迴響」的結局嗎?

長得像微信,就能活下來嗎?

許多網際網路大廠為何都不願意放棄社交業務?

大廠希望從社交業務中獲得什麼?

微信作為即時社交、熟人社交軟體,為何始終無可撼動?

對此,燃次元李欣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網際網路上,唯有社交,不可辜負,其他都未必絕對剛需。

不久前發布的《2023年輕人社交態度報告》就顯示:

當代年輕人人均只有2.5個知心朋友,有12%的年輕人甚至一個知心朋友都沒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感到交友困難。

在這一背景下,抖音反覆入坑社交,也就不奇怪了。

本質上,抖音的生態,只會是內容輸出的推薦模式,加入社交元素也很難成功。

強行進入社交,反而可能因為社交元素而導致內部推薦功能和交互功能的紊亂。

因此,只能單獨做一個應用,來避免自身的紊亂。

同時,抖音的算法推薦機制有自己的短板,其用戶黏性不如熟人社交APP穩定。

因此,抖音布局熟人社交,也是其想要打開新邊疆的一種手法。

本質上,網際網路上,最穩定且持久的生態就是社交,黏性極大,可成為各類應用的天然流量池。

同時,移動端時代的網際網路入口儘管分散到各種應用之中,但主流是兩類:

一是內容入口,如頭條、抖音,可顛覆性強、用戶黏性弱。

二是社交入口,如微信、QQ,一旦用戶沉澱,即難以顛覆。

所以,為了得到最佳入口,網際網路大廠也會選擇不斷試錯。

但微信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哪怕再像。

畢竟,熟人社交一旦在應用中形成關係網,就很難撤出。

用戶在沒有顛覆式創新的前提下,考慮到成本和可行性,也不會選擇在其他社交應用中重建這套關係網。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eb3fe6da783c681aa99162ab855f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