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苦命普外醫生的最後三年

2022-09-24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一個苦命普外醫生的最後三年

有時候人的命運真的很難說,你以為的不幸可能變成一種幸運,而你以為的幸福生活的開始,也可能隨時成為不幸的開端。

在網絡上,有一篇文章十分火爆,講的是一名平凡的普外科醫生的一生,他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幸運的是養父楊母十分善待於他,可就當他以為一切都會有一個好的開始時候,他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被收養的孩子,查出B肝「大三陽」

1985年冬天,在一個小城的醫院裡,急診值夜班的醫護人員忽然聽到門診方向有貓叫一樣的聲音,不過當時門診早已下班,中間又有鐵門阻隔,大家也就沒太在意。

可沒想到的是,發出聲音的並不是一隻小貓,而是一個臍帶還未脫落的男嬰,他只包著一層薄毯,凍得渾身青紫。

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被巡邏的醫生髮現,放進了婦產科的保溫箱裡,經過一番檢查,也沒發現孩子有什麼疾病,於是,男孩兒一直由醫院的女醫生、女護士們輪流照顧著。

很快,醫院裡有個被遺棄的男嬰的事情,就傳遍了小城,不少人提著奶粉來看望,還想抱養走這個孩子。原本醫院也不可能一直養著這個孩子,最終千挑萬選還是將男孩兒交給了婦產科的護士長陳美娟,她說要將男孩兒抱給鄉下的親戚。

不過,那個鄉下親戚有事耽擱了小半個月,加上醫院的醫生護士們也不願意男孩兒變成「農村人」,都極力勸說陳美娟將孩子留下來,剛好陳美娟已經40,結婚十幾年了也沒有孩子,夫妻倆也跟孩子相處出了感情,就真的把孩子養在了身邊。

陳美娟的丈夫是銀行的副行長,兩口子家境不錯,給孩子取名叫陳天賜,對他視如己出,不僅去哪兒都要帶著天賜,而且動不動就和人討論孩子的吃穿用度。

這時候,大家都覺得天賜還是「命好」,雖然親生父母拋棄了他,可他卻陰差陽錯地被陳家夫婦收養,在這個小城市裡,陳家也已經是一個不錯的人家,天賜算是贏在了這個小城市的「起跑線」上。

很快,陳美娟就發現了天賜被遺棄的原因。陳天賜5歲時,因為肺炎住院,檢查時查出了B肝「大三陽」,很可能天賜的母親就是B肝患者,通過母嬰傳播將B肝傳給了天賜。

一開始,陳美娟也十分失望,不過醫院裡傳染科、內科的專家都安慰說,天賜的肝功能沒有問題,只要平時注意一點,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最終陳美娟還是振作了起來,不僅給天賜用價格昂貴的干擾素,還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天賜,天賜的「大三陽」就在精心護理下變成了「小三陽」,肝功能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

而且,陳天賜不僅學習成績好,唱歌、彈琴、武術還樣樣精通,在學校里是個風雲人物,在醫院的聯歡會上也很受歡迎。

可見陳美娟夫婦對天賜的培養十分用心,天賜也沒有辜負父母多年的心血,2003年時他考上了省內一所著名的醫科大學。

在陳天賜讀大學之前,陳美娟夫婦向他坦白了他的身世,他們的想法很簡單,抱來的孩子也不是個個都是白眼狼,如果他想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們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天賜確實不是一個「白眼狼」,對他而言,突然冒出來的親生父母實在太過虛無縹緲,他不想知道他們是誰,也不想去找他們,他決定,畢業之後就回到陳美娟身邊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而且,他還要回到這座小城的二甲醫院工作,回報醫院上下的「救命之恩」。

為報養育之恩,留在二甲醫院

2010年,陳天賜研究生畢業,如約回到了這家二甲醫院,他的決定確實震驚了很多人。

因為陳天賜的學校在當地名氣很大,那時但凡在那裡讀到研究生的,至少也會選擇留在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而這座二甲醫院,連那所學校畢業的本科生都不想來,可見,天賜這個選擇有多麼難能可貴。

天賜選擇回來,一方面是要回報醫院,一方面也是要對父母盡孝,可陳天賜上班還沒多久,父親就因為急性心梗病逝,在追悼會上,陳天賜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我今生永遠的痛」,令所有人動容。

從此之後,陳天賜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更加用心照顧母親,所有人都能看出,陳天賜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而且,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陳天賜在經過了剛出生的那場劫難之後,人生就會順風順水,再無坎坷。

最初似乎確實如此。作為醫院裡唯一一個著名醫學院畢業的研究生、院裡老一輩同事大多呵護過的孩子,陳天賜獲得了「科室任選」的優厚待遇,他選擇了許多男醫生青睞的普外科,也從不仗著自己有「關係」就偷奸耍滑,反而認真工作、刻苦鑽研、虛心求教,很快就在醫術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33歲時,陳天賜升任副主任醫師、普外科副主任,只要等著普外科主任退休就能轉為正職。而且陳天賜的醫術高超已經成為了這個小城裡人盡皆知的事情,不少人慕名而來就為了請天賜治療。

除了醫術之外,陳天賜情商還很高,為人十分討醫院上下的喜歡。

所有曾經照顧過陳天賜的醫護人員,都被他稱呼為叔叔阿姨,對於其他醫護人員,陳天賜也總是熱情禮貌;而且,他似乎總是能跟人打成一片,加上他氣質文雅,很快就成為了醫院裡的「男神」,不少女醫護人員都想追求他,年紀大一點的,還想給他介紹對象。

後來,陳天賜選擇和醫院裡的護士王琳結婚,很快生下了一個女兒,女兒在樣貌上像母親,生得十分漂亮;在智商上又像父親,十分聰明伶俐,惹人喜愛。

而且,天賜的母親陳美娟雖然已經73歲了,但是身體硬朗,又住得離他們很近,可以幫忙照看小孫女。這個時候,大概是陳天賜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夫妻和睦、家庭美滿,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安排。

可誰又曾想過,這就是陳天賜幸福的頂峰,在頂峰過後,他的生活開始走下坡路。

被打開的「潘朵拉的魔盒」

2018年的夏天,骨科傳出了王琳離職的消息,陳天賜也變得鬱鬱寡歡。後來,大家才知道,王琳和陳天賜已經離婚了,還傳出了王琳和前幾個月因為骨折入院的「高富帥」私奔了的消息。

全院上下都十分震驚,有八卦的人去問天賜和陳美娟,可他們都一句不肯講王琳的壞話,直說是夫妻兩個「性格不合」「緣分盡了」,把這件事情含糊了過去。

可醫院裡雖然能夠不談論這件事,卻不代表著陳美娟、陳天賜乃至小女兒不會再想這件事。沒過多久,陳美娟去幼兒園接小孫女,可女孩兒卻哭鬧著要媽媽,陳美娟想去抱孫女兒,結果卻跌倒在地,被其他家長送到醫院之後一查,發現是腦出血,情況還十分嚴重,送到醫院時已經意識不清了。

陳天賜聽到消息,趕到急診室大哭了一場,急診室主任也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只說哭出來憋著強。

哭完,陳天賜陪護了母親9天,陳美娟終於從昏迷中醒來,雖然性命無憂,但是她卻留下了半身不遂、話語不清的後遺症。

陳天賜一點沒有抱怨,向醫院請了3個月的長假,又將女兒改為幼兒園的「長托」,守病床旁照顧剛剛死裡逃生的母親。他擔心護工敷衍,一切都親力親為,幾個月下來,陳美娟雖然臥床不起,但是沒生一點褥瘡,語言功能也得到了恢復,只是半身不遂的情況可能沒法再恢復了。

大家都知道,護理一個長期臥床的病人,還不生褥瘡得要有多少細心和耐心,在這段時間裡,醫院上下沒人不佩服陳天賜的,可孝順歸孝順,工作終歸還是得做,生活始終也要繼續。

醫院領導批了陳天賜幾個月長假,也了解了陳美娟的病情,終於開始勸陳天賜接受母親不可能完全康復的現實。

醫院裡普外科的主任即將退休,急需陳天賜承擔起普外科的工作,院長希望天賜將母親帶回家請護工照顧,或是送進專門的養老院,醫院會想辦法解決護理的費用,而天賜則可以繼續努力工作。

按說,院長提出的條件既合理又優厚,畢竟天賜醫院總不可能一直批長假,讓院裡的骨幹照顧一個沒有康復希望的老人。

但天賜卻不願意,他提出要去急診科輪崗。急診科並不是什麼好地方,事兒又多,又容易遇上難纏的病人、惹上一身糾紛,大家都不願意去,可誰都知道,天賜就是看中了急診1天夜班能休息3天的「福利」,想在家裡照顧媽媽。

陳天賜說,就算家裡安裝了監控,他也不太放心,想再多陪護媽媽一年,也好將女兒再改回日托,每天接回家讓母親再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院領導沒辦法,除了要求陳天賜仍要主持普外科的會診、高難度手術之外,同意了他去急診輪崗,可如果院領導知道天賜會在急診科遭遇那麼多事情,恐怕怎麼都不可能放天賜去急診。

因為在急診科的日子,對陳天賜來說,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糟心的事情一樁接著一樁。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8年年末,陳天賜在急診值了這次輪崗的第一個夜班。這天夜裡,天賜搶救了來不及送進住院部的老人,要求家屬簽字氣管插管搶救。

當時,老人的兒子被天賜一「嚇唬」,交了錢搶救,可轉天老人病情穩定之後,就到急診科鬧事,嫌費用貴,說老人是「老病號」了,在急診開個單子去住院,費用能報銷80%;還說陳天賜私自「截留」病人就是為了掙錢,非要讓陳天賜「報銷」搶救的費用。

醫院出面交涉,說把費用算到住院費里,家屬仍是 不依不饒,認為多出了那20%的錢還是「虧」,堵著急診室討說法。

最後,陳天賜乖乖掏錢給自己買了個「教訓」,這件事才算了了。

此後,陳天賜又好幾次在急診遇上了鬧事的病人,大多都是醉漢,有些嫌天賜看病慢了,有些又覺得天賜先去搶救重症患者,就是「看不起」自己,但許多都是小打小鬧,陳天賜吃了虧也就忍了。

可能是實在心情鬱悶,陳天賜學會了抽煙喝酒,醫院裡有人勸陳天賜別學這些壞習慣,可終歸是「一醉解千愁」,這段時間陳天賜實在過得太苦,沒個發泄的渠道,似乎也不行。

不過,年輕的同事們都不知道陳天賜本就有B肝,還曾是「大三陽」,如果他們知道,根本不會讓陳天賜一起喝酒。

可當時,大家只覺得微醺的陳天賜比平時更加可愛,還會跟人說掏心窩子的話。有人勸他再找一個對象——畢竟就算是離了婚,還有不少人追求陳天賜,可陳天賜卻說,他上有老下有小,結婚也不過是把對方拖進了泥潭。

而且,照顧母親的事情也讓陳天賜心力交瘁。不上班的時候,陳天賜總是盡心竭力地徹夜照顧母親,在急診值夜班的時候,他空下來也會打開監控關注母親的情況,還要打電話叫醒護工照顧母親。

因此,陳天賜總是精神不振的樣子,總要端著咖啡提神。同事們也勸說陳天賜將母親送去養老院,好歹讓自己輕鬆一點,可天賜總覺得母親過於依賴自己,根本不忍心送走。

如果光是生活辛苦點,陳天賜倒也能忍過去,轉眼急診的生活就已經過去了8個月,其實再忍忍,天賜就能回到普外,也許到時候生活又會回到正軌,可就在這時候,又出事了。

年輕醫生的「絕路」

那天在急診,陳天賜遇到了酒鬼病人,縫完針就耍流氓要親護士,天賜看不過去,和對方打了一架,還拿凳子把陪護的人打傷了。

從此,這兩人就纏上了陳天賜,時不時就來醫院,非讓天賜出10萬元的「治療費」。

就算醫院把天賜調回了普外科、叮囑所有保安發現他們就將他們趕走,可他們就是有辦法請不同的人混進醫院,隔三差五地找天賜要錢,要是陳天賜不理,他們就下次再來;

要是陳天賜忍不住破口大罵,他們就拍下來剪輯拼貼,說醫生辱罵患者,讓不明真相的網友「網暴」陳天賜。

到後來,他們還變本加厲,暗示要傷害天賜的女兒,讓陳天賜不勝其擾、惶恐不安。

更糟糕的是,他們明明確確的要錢只說了一次,陳天賜根本沒來得及錄音,之後都是來醫院訴說自己的慘況,要陳天賜滿足自己的要求,讓陳天賜連報警都沒有證據。

無奈之下,陳天賜打算帶著母親和女兒換個城市生活、換家醫院工作,來擺脫這些,可最終陳天賜也沒有能調離,因為他「出事兒」了。

第一件事,是他一天晚上為了接聽同學遊說他去對方醫院的電話,沒聽見患者家屬叫搶救的聲音,等到護士發現,再去搶救已經來不及了。雖然那位病人本就是胃癌晚期、極度衰竭,可由於那位病人是因嘔吐物嗆入氣管窒息而死的,還是令陳天賜自責不已。

另外一件事,是陳天賜因為高熱不退被同事拖去檢查,居然查出了肝癌,大家都覺得這與他長期勞累、心情鬱悶又借酒澆愁不無關係,也有人曾後悔沒有能拉著天賜戒酒,可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

在天賜確診之後,醫院裡的同事既震驚又難過,他們自動自發要去照顧天賜。

為了治病,天賜同意讓前妻王琳接走女兒,任由醫院安排陳美娟去了養老院,又在同事的陪伴下去天津做了手術。

手術後,同事們輪流來陪護他、給他做飯,可大家心裡也明白,天賜已經走到了絕路。

陳美娟從天賜5歲確診「大三陽」開始,就擔心兒子四五十歲就肝硬化,可沒想到的是,才三十多歲,天賜就得了肝癌。每次天賜去看陳美娟,陳美娟總是拉著兒子的手流淚,有人看到,覺得幸好陳美娟不知道兒子在急診的遭遇,否則可能就哭瞎了眼。

2021年10月,陳天賜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在醫院的病房裡,同事們輪流去陪他,王琳也帶著女兒來見他最後一面,他留下了一句「因為你們,我很幸福」之後,就永遠閉上了雙眼。

這一年,陳天賜36歲,他的人生定格在「英年」。因為疫情,殯儀館只許5個人隨行,也不能開追悼會,陳天賜在前妻、女兒和院領導的陪伴之下,安安靜靜地化作了一捧灰,而她76歲的母親,仍不知道這個噩耗,也沒有人敢告訴她這個噩耗,這個母親已經承受不了這些。

沒有人會認為陳天賜是幸福的,大家都覺得天賜是一個苦命的人,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後三年里,夫妻分飛、母親病倒、工作不順又身患絕症,人世間的苦難似乎都落在他的身上,任誰看了都會唏噓不已。

可陳天賜卻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因為他看到的,終究是人性最善良的一面,他看到的是同事和朋友的陪伴,是親情、是友情,是人性里的光輝,這正是認識他的人在談及此事時總是淚流滿面的原因。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命運,但我們卻可以改變看待命運的方式,對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d9b1b783d77b602929511426fded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