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糧真沒有必要!知道「大國糧倉」存了多少糧嗎?
如今全球疫情鬧的如火如荼!許多國家民眾大量搶購糧食及各種生活用品!導致許多糧食出口大國也緊張兮兮地限制糧食出口!給人營造了一種全世界都將缺糧的感覺!
現在國內的一些人,受到國外的一些輿論影響和一些國家的做法,內心也有點慌慌的,加上一些道聽途說的不靠譜的言論!許多大爺大媽們抱著「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開始搶購囤積糧油和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了!
這樣真的有必要嗎?
試想想,全國疫情管控時期都不曾發生缺糧缺油的現象。那麼疫情過後全國開放了,還會發生缺糧缺油的現象嗎?稍稍冷靜一下,就知道是不可能的!現在又是春季,糧食時間放長了,容易生蟲長霉,到時候恐怕糟蹋了,後悔都來不及喏!
「家中有糧 心中不慌」這是老話兒,說的沒錯!是應該有這種居安思危的思想!但就目前國內的糧食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糧了!
國外一些國家禁止大米出口,也是為了保障本國民眾的需求而已,並不會對國際大米和我們國內的糧食供應市場造成什麼大的影響。
一直以來,我國在糧食安全戰略方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保證「口糧絕對安全化」。糧食存儲和糧食穩定生產國家都是非常重視的!國家糧倉、私人糧庫、私人米廠、農民存儲、居民日常儲備這些存量都是很大的,大家根本不需要去囤了。
就和過去發生的搶鹽風一樣,有的家庭一年兩年都吃不完!現在囤糧,對做糧食生意的老闆們正中下懷,恐怕夜裡做夢都會笑醒!他們可以提前去庫存,高價賣出,資金回籠,騰空倉庫,為收購新糧做準備!一點都不操心,賺錢賺的歡!
囤不囤糧,其實大家心裡也還是比較矛盾的!囤吧,怕的是一下子吃不完而造成浪費太可惜了!不囤吧,到時候怕又真買不到糧食就糟糕了!許多人就會採取折中的辦法,按照平常往日的消費量提前存儲一點!給個心理上的安慰!也不至於存儲太多而消化不了!
我國的糧食安全保障和糧食存儲量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呢?
許多網絡大咖放言,我國主糧儲備可以讓全國人民保持有兩年左右的消費量,這種說法有點不切實際,他的好意也只是為了「安撫人心」而已!糧倉儲存每年都有一個去陳收新的過程,消耗陳糧,收購新糧,交替更換!只能保持一定的量!
據業內有關專家介紹,這個「量」是有一定標準和依據的!至於國家糧食儲備到底有多少?這個數字是一個保密的狀態!只能去推測。網上的一些相關的具體數字,都是虛的,沒有可信度。
按照國際儲糧標準:一個國家的糧食儲備標準最低不能低於3個月的居民消費量,所以說3個月的糧食儲備是低的不能再低的標準了!而我國歷來重視糧食生產和糧食儲備工作,國家標準應該要高於國際標準好幾倍才行,防的就是一個萬一!這也只是正規國家糧庫儲備,並不包括私有糧庫和民間的自由儲備量!
許多人也許會問,我國既然不缺糧食,可每年為什麼要大量進口那麼多的糧食呢?這個問題問的好,這都是擔心國家未來的有心人!
糧食分許多的種類,人吃的和畜禽吃的,還有工業消耗的等!每年我國豬、雞、牛、羊等所消耗的糧食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即要保證全國人民糧食充足供應,還要保證所有畜禽生產的飼料充足。國內生產的糧食在兩者共同的消耗量下,遠遠是不夠的!
大量進口糧食,主要是保證糧食副產品的生產,來保證人民生活豐富的多樣性!如果不進口糧食,只消耗國內生產的糧食的話,國家就沒有了多餘的糧食進行儲備!如果國家去進口糧食來進行儲備的話,就會遭到卡脖子。所以說,糧食的根本還是要自己生產,自己存儲,才是最安全的!
豬肉可以一月兩月不吃,還可以熬下去!可手中沒有糧食可就熬不了幾天!這些道理誰都懂!
糧庫中的糧食為了達到一個平衡,就必須去陳納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糧庫糧食充足,盤活資源,提高利用率!所以,糧食會源源不斷地供應。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買家,到底有多大的儲備量,一直是外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只有知道了中國糧食的具體儲備量,才能在糧食買賣商業談判上卡價格,說要多少就要多少!
國家究竟有多大的儲備量,就猶如國家的核武器一樣,屬於核心機密!甚至比核武器更重要!糧食儲備和糧食生產都是國家安全的核心!絕不會受制於人!
老百姓關心的只是口糧問題,而國家關心的則是整個糧食產業和產業鏈!不管怎樣,國家糧食儲備是穩定的,沒有必要自己給自己添亂!
現在許多地區已經開始了早稻生產,再過幾個月後,新糧就上市了!緊接著中稻;晚稻陸續就來了!還有必要擔心嗎?相信自己,相信國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