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講究「無魚不成席」,隨著營養知識的普及,魚肉因其獨特的營養優勢,成為了眾多「肉食者」的最優選。
但是,魚肉雖好,也並不意味著它是完美食物,和其他食物一樣,吃魚也不能胡亂吃。
哪幾類魚最好別吃?
1、未煮熟的魚
烹調魚時,請確保魚肉完全煮熟,吃了未經煮熟的魚,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
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的盤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過度油炸的魚
油炸過的魚雖然味道更誘人,但高溫煎炸後會使魚肉的脂肪氧化,產生自由基、苯並芘等有害物質。
其次,魚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在高溫下會被破壞,嚴重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3、腌制的鹹魚
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能與腌製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
4、含汞量高的魚
一般來講,大型且壽命比較長的魚類,含汞量更高,如長壽魚、旗魚、大眼金槍魚、馬林魚、大鯖魚、鯊魚、馬頭魚。
這類魚不建議孕婦、有受孕計劃的女性、哺乳期婦女及兒童吃。
哪五種人群不適合吃魚
1、痛風患者
魚、蝦、貝類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風病人急性發作期要禁食一切肉類及含嘌呤高的食物。
緩解期則應定量吃魚肉類食物,嚴禁一次攝入過多。
- 可適量選用含嘌呤較少的魚類(如青魚、鮭魚、金槍魚、白魚、龍蝦等);
- 少用含嘌呤較多的魚類(如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鰻魚、鱔魚等);
- 禁用含嘌呤高的魚類(如沙丁魚、鳳尾魚和魚子)。
2、過敏體質者
特別是曾經因吃魚蝦類食物發生皮膚過敏的人應慎吃魚,以免再次引發過敏。
3、出血性疾病患者
魚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於血管壁的作用,對於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有益。
但是,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板凝集,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對病情恢復不利。
4、服用某些藥物的人
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為組胺受體拮抗藥,而魚蝦等富含組氨酸的食物在體內可轉化為組胺。
若上述抗組胺藥與之一起吃則會抑制組胺分解,造成組胺蓄積,誘發頭暈、頭痛、心慌等症狀。
5、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
魚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過多攝入會加重肝、腎擔負,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定量吃魚。
魚的這個部位比砒霜還毒
這個部位就是魚膽。
眾所周知,魚膽是一味中藥,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書《證治準繩》曾經記載過它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痛這個作用。
所以很多人便聽信所謂偏方,通過吞服魚膽的方法為自己治病,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古代醫家使用魚膽大部分是作為外用藥來用,而不是直接內服!
2019年2月,河南開封一女子誤信偏方,一連生吞了4個魚膽,結果導致自己上吐下瀉,臉色發白,最終確診患者出現急性腎衰和急性肝衰。
所以,很多所謂的偏方、土方並不靠譜,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服用,
那麼若是真的誤食了魚膽,病人清醒的情況下,允許他催吐的情況下可以去催吐。
如果不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儘快到醫院去救治,特別是有些患者催吐完了,還要儘快到醫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