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一線醫生告訴您:什麼才是新冠病毒傳染源

2020-02-24     名醫開講

(作者:同濟醫院感染科醫生 陳廣)

新冠病毒潛伏期怎麼界定

首先說潛伏期,通俗的講,就是從病原體侵入人體,到人體出現臨床表現的這段時間。這對確定高危人群的隔離時間至關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所以傳染性特彆強,就是因為這個疾病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相當一大批患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有相當多的人只是低燒一次,很快就退燒了,也沒有其他的臨床表現;甚至有很多人任何症狀都沒有,只是周圍有人發病了,自己去做檢查,才發現也中招了。這就導致了這個疾病的潛伏期比較難於準確界定。

潛伏期的界定,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一線數據的採集。在實際過程中,患者有時是很難準確的判斷一些症狀是否跟新冠肺炎有關,例如偶發的胸悶,偶爾一下的咳嗽,是不是一定跟新冠肺炎相關呢?因此依靠流調資料認定潛伏期的長短都僅供參考,應該還要深入研究病毒的病理生理過程,研究病毒入侵的生活史過程,以及出現肺部影像學改變的時間。

對於高危人群的隔離時間,目前國家制定的兩周是有必要的,也是合適的。建議解除隔離前在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基礎上,還是安排一下CT檢查,而不是單純地根據臨床症狀。

誰會成為我們身邊傳染源?

傳染源的定義是指體內有病原體生存、繁殖並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包括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請注意,是能排出病原的人。衣服鞋底上沾染了病毒的人是不是傳染源?答案:不是傳染源!可能會有非常小機率的傳染性,但這個人絕不是傳染源!

還有一種情況,一個人,今天無保護的接觸了新冠肺炎的患者,他需要被隔離,他會馬上成為傳染源嗎?短時間內跟這個人的又發生了接觸的人也需要馬上被隔離嗎?答案是不需要.

病毒侵入機體,要經過一個過程,在人體細胞內經歷一個增殖的過程,再排出人體外,而且是需要成一定規模的排出人體,例如呼出或咳出,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對高危人群我們要有足夠的警惕,但不需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其實做好自己的防護就好了。說到防護,最重要的是切斷傳播途徑。

新冠病毒不會直接透過皮膚感染人

官方的指南上提到的傳播途徑很多種,最主要的還是空氣飛沫傳播。對於接觸傳播,這個概念太大了,公眾很容易把它放大和誤解。

傳染病的接觸傳播分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直接接觸傳播方式最經典是性病的傳播,其實嚴格摳定義的話,空氣飛沫傳播也是一種直接接觸傳播。而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例如一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咳嗽,飛沫帶著新冠病毒噴到了門把手上,另外一個人手摸了把手之後,又摸了自己的口鼻,這就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不是伊波拉病毒,它不會直接透過皮膚感染人,還是要經過呼吸道或者可能有消化道。

至於說氣溶膠,只是一個空氣傳播的特殊形式,通俗地說,就是空氣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新冠病毒附著在這些小顆粒上,會造成傳染。但不是所有的位置都能形成氣溶膠,在通風處,只要空氣流動達到一定的速度,病毒很快就被稀釋掉。

需要知道的是,不是一個病毒被人吸入體內就會致病,需要一定量的病原進入機體,並且躲過了粘膜屏障和固有免疫這一關後留下的病毒才能致病。所以空氣流通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說樓上樓下或者對面樓如果有新冠肺炎病人,要避免開窗或錯峰開窗,這就純屬臆想。

再有就是粘膜途徑的傳染,尤其是眼結膜。病毒侵入需要一定的受體才能進入細胞,眼結膜的各種細胞上有沒有病毒入胞的相關受體?有沒有可能引起結膜炎?這些問題的答案還需進一步的研究確定!

新冠病毒傳染力雖強,但公眾也不需要太擔心。首先做好防護,主要就是護好口鼻和做好手衛生,儘量不要到人群聚集處及狹小密閉空間。其次,已經不幸染病的同胞們,也不用焦慮。有那麼多病毒性疾病都沒有特效抗病毒藥,我們一樣可以治好!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對現代醫學有信心。早期發現,及時就醫治療,同時做好隔離,您和家人共渡難關,共保平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O6EdXABgx9BqZZIYD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