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生,不可能是一座孤島。
可是,人一旦進入群體,就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狀況。
被人孤立,對於普通人來說,特別不好受。
周圍的人態度冷漠,你說話的時候,沒有人搭話;你有疑問的時候,別人只是取笑,並不解答;你的傷疤,被人揭開,而不是安慰;沒有共同話題,回應你的人,其實是在抬槓。
最可怕的是,曾經的好友,慢慢就走散了,還走到了你的對立面。
為了合群,你拚命討好某個圈子,某個人,發現自己在費力不討好。
唐朝的王勃,被多個官員舉薦,進入官場,和沛王李賢稱兄道弟,卻落得丟官,被趕出長安的結局。
他在不同的時期,寫了很多的詩詞歌賦,把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讀一讀,你會知道如何做自己,不必把「孤立」當一回事。
01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聚散無常,沒有必要悲傷。
很多人熟知,王勃寫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卻很少去讀其後的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在長安做官的時候,身邊的人很多,但和他告別的人也多。
有一個姓杜的少府,要去四川做官。
送別時,杜少府流著淚,王勃卻不以為然。一個大男人,怎麼可以像小女人一樣,用手帕去擦洗臉上的淚水呢?
正如哲學家莊子說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並沒有一個群體,會是永恆的。你被人孤立,也許是圈子散了。只要勇敢地轉身,去奔赴新的前程,就行了。
該走的都會走,留不住,不如主動放手。轉身,你會遇到更好的風景,也有更好的人。從此群,到彼群,再正常不過了。
02
「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復何面目以談天下之事哉」:任何時候,還有父母愛你。
王勃寫了鬥雞的文章,惹怒了皇上,被趕出長安。與此同時,他的父親也受到了連累,被貶到偏遠的交趾縣。
沒有了原來的圈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後的父母,也因此落難。畢竟,真正無條件愛你的人,唯有父母。
沒有了父母的支撐,人的一生才會一直孤獨。
作為普通人,當你被孤立之後,索性捨去當下的社交圈,多回家吃飯,感受家庭的溫暖。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打工人請同事、客戶吃飯。
到了飯店,同事、客戶都臨時有事,不來了。滿桌子的菜,卻等不到貴客。打工人只好請父母過來吃大餐。
從那以後,父母逢人便說,自己的兒子多孝順,對老人多好。
別人不領情,父母會領情。搞明白了,你就不會孤單了。
03
「薰蕕不共器,梟鸞不比翼」:道路不同,註定不會引起共鳴。
帶著官場的失意,王勃到了蜀地,遊山玩水多日,身上的盤纏花光了。
為了能夠湊到一筆錢,讓自己繼續出發,他寫了一篇籌款的「告示」。但是當地的人,卻對他的告示,視而不見,似乎也沒有人知道,王勃就是文豪。
農民、小吏、商人等,大家都很忙,哪有功夫去了解一個文人。你王勃名氣再大,那是你,不是我。
對於蜀地人的冷漠,王勃感慨:「香草與臭草不能共貯於一個容器之中,梟鳥與鸞鳳不會並翅比翼雙雙齊飛。物性不同,難以一起相處。」
人都是靠自己的,不懂你的人,討好也沒有用;懂你的人,不去討好,也會靠近你。現實就是,懂你的人,茫茫人海中,也許一個都沒有。
因而,被孤立的人,不要到處求人,不要把自己變得可憐兮兮的,自己想辦法,重新崛起,才是對的。
04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獨自落敗,其實是獨自凋美。
二十二歲的王勃,為了謀生,在朋友的舉薦下,做了一個參軍。
接著,他又「擅殺官奴」,打入死牢。
還好,遇到了大赦的機會,躲過了生死劫。
此刻的他,忽然明白——落花落了下來,紛紛擾擾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
你以為自己很受人歡迎,很有名氣,別人都會鼓掌。其實是妄自菲薄吧。
越是提高自己,越會被人孤立。還不如,自由自在地綻放,悄無聲息地凋落。
被人孤立,往往是人生走向低谷的徵兆。此刻你越悲觀,越被人瞧不起。還不如從容一些,徐徐落下,也有孤獨的美。
05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不必哀嘆,避免錯過明天的太陽。
經歷了幾次沉浮之後的王勃,路過江西,恰好遇到閻伯嶼召集文人墨客,為滕王閣寫序。
大家都知道,閻伯嶼早已安排女婿做序,其他人都是陪客而已。
只有王勃,標新立異,大筆一揮,寫下《滕王閣序》。文章寫好之後,所有不喜歡他的人,都為之鼓掌。
人就是這樣,在東邊失敗了,不等於在西邊還是如此。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到自己身上。
被人孤立了,不要嘆息,那樣你會失去進步的時間。
讓所有的不愉快,都放在過去;不要在乎身邊人的冷漠。你大膽地活,熱氣騰騰的,總有機會再次發光。
06
被人孤立,這是很難受;反過來,你孤立一群人,就倍感欣慰了。
當一個人遇冷的時候,活通透一些,反而可以讓自己有一段獨處的時光,也能冷靜地思考、讀書、立志。
功夫不負有心人,星光不問趕路人。
一個人趕路,也是一道風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