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夫妻緣分已盡,有3個共性

2024-06-13     布衣粗食

在宋代的某一天早晨,女詞人李清照看著窗外的小雨,問正在捲簾的侍女:「院子裡的海棠,怎麼樣了?」

侍女跑到院子裡,看了看,說:「還是老樣子。」

李清照笑了,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怎麼會沒有變呢?雨後,紅花凋零,綠葉蓬勃。

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海棠如此,時代如此,緣分亦如此。

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一個真相:「結婚證書約束夫妻必須廝守終身,卻不能保證彼此相愛。」

01

三觀不同,不必相融。

年少的李清照,喝酒、讀書、寫詞,樣樣都行;貌美,家境豐厚,更是吸引了一波富貴家庭的男子。

很快,高富帥的代表人物趙明誠,闖進了她的生命。

結婚之後,趙明誠做官,還「負笈遠遊」。

古人講究的,是「大丈夫志在四方」。這也是李清照所欣賞的。

到了重陽節,她在門口左看右看,也不見丈夫回家的影子。一陣惆悵之後,寫下:「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思念的情愫,讓一個女人變得消瘦,但也樂在其中。

經歷了長久的分別,就是夫妻一起移居青州,並致力收集金石古卷。夫妻的感情,也上升到了極致。

歲月在悄無聲息地流逝,北宋也漸漸陷入戰火之中,金兵不斷南下。

皇帝被擄走,百姓流離失所。

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男子漢,就得在關鍵時候,勇於站在一線。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當建康城發生叛亂的時候,趙明誠逃走,導致一大片地方,內憂外患。

順著江水,趙明誠帶著家人去安全的地方。

李清照的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看到烏江邊上的項羽廟,脫口而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曾經文采飛揚、理想遠大的丈夫,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逃兵,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這是李清照不能接受的。

原本恩愛的夫妻,感情開始有了裂痕。

一個勇於拼搏,責任擔當;一個臨陣脫逃,明哲保身。價值觀的不同,把三觀的差距,一點一點拉開。

三觀不同的兩個人,就是飛鳥愛上了魚,老鼠愛上了貓,人性的距離,比空間的距離,更加可怕。

每個人選擇的路不一樣,終究要在某一個路口,各奔前程。

02

生離死別,不能阻擋。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丈夫在鬱鬱寡歡中過世,李清照寫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陪伴自己多年的人,也要永別,這是何等的殘忍?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沒有了丈夫的呵護,家裡的古玩也悉數流失,外人對一個寡婦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在我們身邊,有太多的夫妻,恩愛了一輩子,經歷金婚、銀婚,也有了好幾個兒女。當夫妻準備好好享受餘生的時候,白髮冒出來,皺紋越來越深。

不管用多溫柔的手,去撫慰愛人臉上的皺紋,也無濟於事。

把手放在愛人的白髮上,梳理一番,但是白髮還是白髮,不會變成青絲。

讀一讀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就會知道,夫妻之中有一個人走了,愛情並沒有消失,反而越發強烈,只是隱藏得更加深了,不為外人知道。

北宋的蘇軾,和才女王弗結婚。

夫妻一起讀書,蘇軾若是遺忘了句子,妻子就輕輕提醒。留下了「幕後聽言」的典故。

愛有多深,後來的生離死別就有多痛。「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蘇軾為妻子寫下墓志銘,已經淚流滿面。

十年過去了,蘇軾還感慨:「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因生死而走散,不管任何關係,都逃不過此劫。

我們能做的,就是活著的時候,愛得深刻一些,每一次小別,都認真一點;每一次說「愛你」,都大聲一點。

03

利益之交,不必相伴。

李清照定居杭州後,張汝舟對她百般關愛。

二婚之後,李清照忽然發現張汝舟是一個貪財的小人,不是自己想要的老伴。

冒著違背律法的風險,李清照選擇了告狀離婚,並且因此有一段牢獄之災。

古人說:「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當婚姻的初衷不那麼乾淨的時候,那麼一開始就意味著緣分已經。只是有一方,被蒙在鼓裡。

在現實的婚姻里,很多夫妻,各自懷著小心思,根本就沒有「大家庭」的認知。

比方說,女人把家裡的錢,藏起來,轉移到娘家,就是防備夫妻離婚,為自己留後路。

還比方說,男人藉助娘家的權勢,迅速上位,一旦有了好的位置和收入,事業有成了,就把婚姻解除,留住自己的利益。

經營一段婚姻,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是經營多種利益。沒有錢,家是不會安寧的;錢的動態不明,家是會有陰暗面的。

80%的矛盾,是因為家裡缺錢,夫妻在窮困中,吵吵鬧鬧;反過來看,比缺錢更厲害的是,一個人把80%的精力,放在算計枕邊人的方面。

04

李清照,一直羨慕陶淵明的生活,自號易安居士。

易安兩個字,就源自於《歸去來兮辭》里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日子苦一點,夫妻一起種地,都行。

但是她的願望,到底落空了。曾經的愛情有多美妙,後來的生活就有多悽苦。

原來,天涯地角有窮時,天長地久本欺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dbaeb08020a60aeed663447e01b7a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