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出現30多頭「凶獸」,懸掛崖壁間,豹子見狀都得禮讓七分

2022-07-17     動物速遞

原標題:陝西西安出現30多頭「凶獸」,懸掛崖壁間,豹子見狀都得禮讓七分

秦嶺地區植被茂密,野生動物數量眾多,是我國乃至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中更有金絲猴、大熊貓、朱䴉等珍貴品種。

大家都知道,秦嶺有「四寶」,分別是大熊貓、羚牛、金絲猴、朱䴉,由於保護得當,這些動物的種群數量漸漸地多了起來。

羚牛是一種大型的有蹄類動物,一共有4個亞種,分別是不丹羚牛、高黎貢羚牛、四川羚牛和秦嶺羚牛,這4種羚牛,我國都產。

陝西西安的一名遊客,近日在秦嶺跑馬梁附近登山時,遇到了神奇的一幕,只見30多頭秦嶺羚牛「懸掛」在巨石崖壁之上,悠閒地吃著草,羚牛群中既有成年的健壯羚牛,也有剛出生不久的小牛犢,遊客見狀趕緊用無人機拍下了這罕見的場景。

羚牛在我國屬於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其實在近十多年時間裡面,羚牛的知名度也逐漸增加,不過它的出現,通常跟傷人事件聯繫在一起。

2008年《成都商報》報道了羚牛傷人的相關新聞,提到了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面,羚牛傷人事件達150多起,造成了20多人死亡,這種大型猛獸,儼然成了秦嶺頭號「凶獸」

體態健壯,似牛似羊「六不像」

羚牛屬於牛科、羚牛屬動物,也叫扭角羚,因其獸角從頭頂先彎向兩側,然後向後上方扭轉而得名。在我國一些地區,民間也稱秦嶺羚牛為「黃彪」

羚牛長得五大三粗,成年之後體態非常健壯,雄性體重能達300千克,雌性也能達到240千克,據說最重的羚牛甚至能長到一噸重。

羚牛的臉像馬、尾似羊、蹄像牛、角似牛羚、背像棕熊、後肢又似鬣狗般,因此常被人們叫做「六不像」,比起麋鹿這一「四不像」來說還多了兩種。不過從整體而言,羚牛還是像羊、牛比較多。

四個羚牛亞種裡面,秦嶺羚牛的顏值應該是最高的,它們的毛髮呈淡金黃色或棕褐色,或許這也是為何只有秦嶺羚牛會被稱為「黃彪」的緣故。

其實仔細看看,會發現四種羚牛的毛髮顏色變化,是具有一定規律的,總體來說,分布越往北的亞種,其毛髮顏色越淡

羚牛算得上是一種「越老越帥」的動物,不同年齡段的毛髮顏色也不同。幼年時通體為灰棕色,壯年時多為白色或黃白色,而到了老年,則變成金黃色。

生性兇猛,不是在干架就是在準備干架

羚牛是典型的高寒種類,它們通常棲息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或者森林地帶,也常見於它們在多岩區、高山懸崖地帶上活動。具有很強的行動能力,即便是懸崖峭壁,也能如履平地。

羚牛是一種營群居生活的動物,集群性很強,經常十多頭在一起行動,尤其是在冬季,所形成的群體更大。它們不挑食,灌木、幼樹、嫩草,甚至是一些樹皮,都能成為羚牛的食物。

身上厚厚的毛髮,有助於它們在嚴寒的條件下生存,但同時也使它們比別的動物更怕熱,當氣溫達到30攝氏度時,羚牛就會變得氣喘吁吁。

不同於其他食草動物,羚牛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溫順老實,但實際上它們生性兇猛,尤其是成年的公牛更好鬥。

日常生活中,羚牛霸占著一方沃土,如果有毛冠鹿、鬣羚等其他食草動物前來取食,羚牛會仗著自己龐大的身軀力氣,隨時將它們趕走。

同類雄性個體之間也經常打鬥,它們通過「暴力手段」確定等級序位,尤其是發情期間,斗得更凶。

頭上的牛角是它們最重要的武力輸出裝備,因此為了讓自己在戰鬥中更具優勢,日常羚牛會經常用樹幹來打磨自己的獸角,使之變得光滑尖銳。

如果說「平頭哥」蜜獾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那麼羚牛就是「不是在干架,就是在準備干架」。

豹子不是對手,華南虎消失後無天敵

能被稱為秦嶺頭號「凶獸」,不是沒有理由的。成年之後的羚牛,憑藉強壯的體軀和力氣,在自然界裡幾乎沒有天敵。

在過去,秦嶺還生活著華南虎的時候,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或許還能抑制羚牛的種群發展,但後來華南虎野外消失了,剩下的「二大王」豹子不足以對成年羚牛形成威脅,所以羚牛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無論是在自然界裡面,還是傷人事件而言,羚牛的這個「頭號凶獸」,都實至名歸。

豹子等大型貓科動物,都擅長偷襲獵殺,但它們在面對羚牛的時候,也沒啥好辦法,因為羚牛不僅個大兇猛,群居,還懂得戰術。

日常活動、覓食時,會有一頭強壯的個體站在高處瞭望,一旦發現敵害,領頭的健壯公牛就會率領牛群衝上去,勢不可擋。

當牛群需要轉移時,也會有一個強壯的個體領頭和壓陣,眾成員一個接一個在後面跟著,百獸都得避讓。

雖然豹子是現下我國無虎森林裡的獸王,但遇見羚牛群時,都得禮讓七分,趕緊避讓。

羚牛數量多了,對生態環境有何影響?

秦嶺早已沒有了老虎,豹子對它們又不足為懼,加上得益於這些年我國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野生動物的保護,秦嶺羚牛的數量是逐漸增多了,這點從越來越頻繁發生的「目擊事件」就能感受出來。

那麼羚牛的數量多了,對當地生態環境又有何影響呢?其實目前它們已經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了,比如在秦嶺光頭山等地,林中不乏一些倒木,這就是羚牛的傑作

它們喜歡用樹幹打磨自己的獸角,導致樹皮受損,引發蟲害,攔腰截斷。當然林中的倒木,也不能全怪在羚牛的頭上,比如野豬也是幫凶。

林中倒木增多,而大熊貓喜歡竹子長勢良好,多大型喬木的森林,不喜歡倒木,羚牛的這一行為,顯然將環境往大熊貓不喜歡的方向改造

另外,羚牛用樹幹打磨獸角,也影響了大熊貓的氣味標記。

羚牛不挑食,在春夏之際,林中食物眾多,倒是不用擔心,但是到了冬季,萬物蕭條,春寒料峭之際,羚牛對生態環境的改造之力方顯現出來。

冬季植物稀少,羚牛取食矮樹樹葉的比重迅速增加,它們取食的時候,喜歡用前肢踏上去,直接造成不少小樹苗斷裂,連吃帶踩,林中被糟蹋了個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bf6d41515033257d2c93109221d9a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