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有茶友說,我喝不懂岩茶。
他喝岩茶快半年了,愣是喝不懂。
用他的話來說,感覺才剛剛能分辨出什麼是水仙,什麼是肉桂。但好的岩茶他喝起來感覺還不如一兩百塊錢一斤的好喝。
自己也犯糊塗。
不應該啊,貴的茶肯定應該比便宜的茶好喝呀,怎麼便宜的茶到自己這裡,竟然感覺比貴的好喝太多?
他的結論是,自己肯定是不懂得喝岩茶。
但他很迷茫,喝了這麼久(半年),怎麼還是喝不懂呢?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喝懂?
其實村姑陳十分理解他的迷茫。
因為在六大茶類里,武夷岩茶真的是很難很難很難很難喝懂的一款茶,啊啊啊啊....(此處省去五百字)
單說品種,綠茶只有群體種和龍井43號,白茶只有大白大毫水仙群體種,但武夷岩茶都有些什麼?
傳統品種水仙肉桂大紅袍;大紅袍洇沒後生出來的親兒子北斗、奇丹;以及旁系後代小紅袍,紫紅袍,九龍袍;名叢鐵羅漢、半天妖、水金龜、白雞冠、石乳、玉麒麟、金鑰匙、瓜子金、金柳條、梅占;新培育的小品種黃觀音、金觀音、黃玫瑰、金牡丹、八仙、春蘭、春桃、春閨、瑞香、奇蘭....
這些還只是其中的比較膾炙人口的一部分,還有一些是名不見經傳的,隱於深閨的。
光這些品種的香氣滋味湯感,要想喝明白,喝清楚,就不是三年五載的事。
更何況,武夷岩茶還有火功的差別。
上述岩茶品種們,還要分為輕火、中火、足火、高火....
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火功之下,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味,不同的風貌,完全就是一種令人崩潰的識別程度。
打個比方,你剛喝懂了輕火的黃觀音,沒想到,足火的來了,完全不一樣的香氣滋味湯感,打散了你從前辛苦積累起來的對黃觀音的基本印象,一下子,就喝蒙了。
怪不了自己,只怪武夷岩茶體系太多,工藝太複雜,維度太多,以致於,初學者陷落在在每個體系的每個維度里,徒勞無功地掙扎。
所以,武夷岩茶喝不懂,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反之,坦然地說出來自己喝不懂武夷岩茶,比那些假裝能喝懂,其實老把拼配大紅袍與肉桂喝錯的假把式來說,實則要真誠許多。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喝懂武夷岩茶呢?
幾個小方法,趕緊學起來。
雖不能點石成金,卻也能解惑答疑。
學會武夷岩茶的四個招式之一:懂得泡茶
懂得泡茶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極難的。
單論流派,泡茶的流派就無比之多。
有花式派,非要懸壺高沖,把燒水壺中的沸水從高空傾倒下來,還要比一比誰高沖的時候姿勢曼妙,手勢優雅。
每到這時候我就特別擔心那泡岩茶。
畢竟,岩茶是高溫焙火出來的,有的焙一次,有的焙了數次,這些岩茶的葉子都異常乾脆,被這懸壺高沖一衝擊,還不得直接當場原地碎掉?
碎了的岩茶沖泡出來,茶湯可不太好喝,苦澀味重重的。
花式派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泡茶法,叫定點注水。
故意拿一隻體型高深的蓋碗,蓋碗里事先投入岩茶,然後沿著蓋碗邊沿的某一個點位往下注入沸水。
整蓋碗的水,統統只從這一個角度注下去。
肉眼可見的,蓋碗中的岩茶們便浮起來了,浮上來了,像一座冰山,飄浮在水面上。
要知道我們泡茶,是讓水與茶葉接觸,借水的溫度打開茶葉的細胞壁,令其釋放出營養物質來。
是泡茶,不是浮茶。這定點注水讓茶葉浮在水面上,是個什麼意思?
讓茶葉表演水上芭蕾麼?
這究竟是看茶,還是喝茶?
這樣泡出來的茶,並沒有多少茶味——茶葉都浮在水面上,根本沒浸濕,從何「泡」起?從何出味道?
所以要想喝懂複雜的岩茶,一定要先學會泡茶。
環壁注水,讓茶葉全部從頭到尾從上到下都澆透水,這樣方才可以勻速釋放出內含物質,讓我們喝到一杯原汁原味的茶湯。
多喝原汁原味的茶湯,才能記住水仙的味道,肉桂的味道,北斗的味道,鐵羅漢的味道....
這樣才可以慢慢喝懂岩茶。
學會武夷岩茶的四個招式之二:多喝
有一句話,叫從量變到質變。
說的是,有了量的積累,才會產生質的飛躍。
比如你喜歡一個人,是從日常的許多事情上得到照顧和關愛,累積起來好感,從而喜歡上人家。
寫文字也類似。
天天寫,月月寫,年年寫,寫久了,自然就有手感,自然就寫順暢了。
如果沒有經常訓練,很久才寫一次,肯定是寫不好的。
游泳,喝茶,彈琴,都跟寫作類似,是一種重複性的記憶訓練。
多練,就熟練了;多喝,就喝明白了。
普通人要想喝懂複雜的武夷岩茶,就不要急,也不能急。
拿出時間,制訂好計劃,做好日程安排,還有進度表。
一天一天的喝,一款一款地喝,一種火功一種火功地喝,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喝。
時間久了,喝得多了,味覺自然就開光了,通竅了,有記憶了,能評判優劣了。
到時候,自然就通了。
當然,要想在喝懂的過程中,鑒茶技能能提升更快,還可以買一本筆記本,做記錄。
把喝的每一款茶的山場,工藝,條索形狀顏色,製作周期,採摘時間,儲存時間,退火時長,香氣滋味湯感....都一一記錄下來。
等下次再喝這個山場的茶,或者下次再喝這個品種的茶,甚或下次再喝這個火功的茶,立馬,就會跟前一次喝到的進行對比,對比出它們的差異和差距來,並記錄在案。
久而久之,每種山場每種品種每種火功的茶的香氣,滋味,湯感,耐泡度,回甘,生津感等等指標,都被記錄在本本上,並同時裝載入你的腦海中,成為一個岩茶圖書館。
這時候你不但能喝懂岩茶,還可以成為朋友中的資源鑒茶師。
他們遇到各種疑難的茶,難以判斷的茶,都會請你來喝一喝,斷一斷。
打怪升級成功。
學會武夷岩茶的四個招式之三:對比著喝
前文提過,岩茶複雜。
因為它有不同的品種,不同的火功,不同的山場,不同的樹齡,不同的制茶師以及參差的技法。
這使得就算同一個山場同一個品種的茶,成品之後香氣滋味也會大相逕庭,令人越喝越茫然。
要想短時間之內喝懂,有什麼速成的方式麼?
《岩茶九陰白骨爪》告訴我們,多對比,對比著喝,一對比,差異明顯就出來了,立馬就能牢記並喝懂。
對比著喝的常規操作是,買一隻大托盤,裡面能放得下四隻蓋碗的那種。
普通人對比著喝,放四款不同品種不同火功或許不同山場不同制茶師的岩茶足矣。
切忌茶太多,太多就亂了。
一次對比三四款,在人類的記憶線以內,正合適。
對沖的時候,燒一壺開水,沸沸的。
先把四隻蓋碗每隻都用沸水燙洗一遍,保持住蓋碗的溫度。
用克秤稱8克干茶,趁蓋碗還很熱,投入蓋碗里。蓋上蓋子,靜置30秒,然後上下搖晃蓋碗,再把蓋碗打開30度左右的一個縫隙,聞干茶香。
四隻蓋碗當中分別投入四款茶,輪流聞干茶香,並將四種茶的干茶香記錄在筆記本上。
接著再加熱沸水,輪流往四個蓋碗當中注入沸水,讓沸水透徹地淋濕碗中的岩茶,並讓它們釋放出內質於茶湯中。
接著合蓋出湯。
注一碗,出湯一碗,聞一碗蓋香。再注下一碗。
這樣,連續四碗全部出湯了,此時,便分湯入杯,在四個杯子中倒入四款不同岩茶的茶湯,端起來,細細感受它們的不同滋味。
每一杯茶啜幾口,換下一款茶繼續啜。喝完下一款,忘記了上一款的滋味,可以再回去喝上一款的茶,再細細啜之,辨之,記憶之。
三衝過後,五衝過去,這四款茶的香氣滋味與異同,大體上就已經弄清楚了。
就已經分辨明晰了。
關於這個品種,關於這種火功的香氣滋味湯水,也明了於心了。
多來幾次這樣的對沖,何愁喝不懂岩茶呢?
學會武夷岩茶的四個招式之四:找會喝茶的朋友帶
最後這招,也是至關重要的。
要找一個懂茶的朋友帶著喝。
懂茶的朋友,是交過學費的,所以知道帶著新人喝茶的時候如何避坑。
懂茶的朋友,有經驗,有熟人,有圈子,能帶你去相對正常一些的茶圈,喝到相對正宗一些的岩茶。
從而避免了在外圍一直繞圈子,喝了兩三年,還是外山茶。
另外,懂茶的朋友能分享經驗, 能傳幫帶,能把各種茶的缺陷、優勢分享給你。
有了明師的指點,在前進的路上,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同時,有經驗的朋友還懂一些茶圈秘聞,喝茶的時候交流起來,豈不是可以為喝茶起到氛圍的調劑?
有時候,懂茶不算,還要懂茶圈的各路八卦。
邊喝茶邊聊八卦,才是正確的岩茶打開方式。
既愉悅了味覺,又愉悅了身心。
多麼解壓。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