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幾大自毀式作死行為,你中過幾招?

2019-11-23     美人焦點


「不作就不會死」(《羅振宇·羅輯思維》)

皮膚是「活」的,而且是「活」的社區,由無數「活」細胞組成。

每個細胞對生存環境都有要求,這些要求還各有不同——就像社區里有大人孩子,有工人農民,有高矮胖瘦,有儒俠官商,有溫和有暴躁,有不緊不慢有性急如火。

人人不同,但是每個人的需要都必須得到滿足。


舉例來說:

皮膚深層的細胞,基本上是「泡」在水裡面的,而越到皮膚表面,細胞自己的含水量越少;

皮膚深層的細胞,周圍環境基本上是中性的,而皮膚表面呢,要維持一個pH≈5.5的偏酸性的環境;

皮膚深層的細胞,互相之間的連接是鬆散的,而皮膚表層的細胞,則需要把自己鎖定在一起。

不同細胞之間必須完美合作。

細胞不停地發送消息和接受信息,同時按照別人給出的信號做出相應的動作。

一旦動作不對,或者是傳錯消息,皮膚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所謂「作」,就是本來皮膚自己呆得好好的,突然間來了一撥操作,讓本來呆著挺舒服的皮膚細胞極其不適應,或者搞出一堆噪音,讓本來運行正常的細胞一頓亂動。

——然後,,要麼單獨前來,要麼結伴同行。

一:濫用清潔產品和爽膚水

過於頻繁使用清潔產品,比如洗面奶和卸妝油,尤其是皂基型的潔面產品,角質層中的【細胞間脂質】結構就可能被破壞;

如果在清潔之後再用含高濃度【酒精】的爽膚水「二次清潔」和「收斂」皮膚(【酒精】快速揮發,造成的清爽感覺),原本規整的角質層【細胞間脂質】就變得一片狼藉(在高倍率顯微鏡下)。

二:過度使用面膜

面膜最開始是在醫生那裡使用的,名字叫做「敷料」。

(現在的醫用面膜還是叫醫美敷料,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

醫生利用敷料浸泡皮膚二十分鐘以上,對付那些已經過於乾燥或者快速失水的病態皮膚。有一些敷料中的成分,比如膠原蛋白,在皮膚有創口的情形下,還有一定的輔助癒合的作用。

後來,「敷料」被護膚品行業借鑑,成為了「面膜」——相比普通護膚品兩分鐘之內就「干」在皮膚表面,「面膜」可以有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護膚品中的一些「有效成分」有更多的滲透,幫助皮膚保濕,或者提供一些「信號」,指揮或者幫助皮膚細胞工作。

但是,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的含水量,正常是不超過20%的——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裡,【角質層】並不需要太多水分。頻繁使用「面膜」,實際上是把【角質層】長時間泡在水中。

這好像是在給仙人掌澆水——偶爾來一次大雨,對於仙人掌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如果天天下雨,根就爛了。

如果【角質層】出現問題,最終就可能連帶整個皮膚都出現炎症。

三:敷面膜之後上妝

即使是偶爾用面膜,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最近似乎又在流行一種「作」死行為,叫做:「面膜之後立刻上妝」,據說妝面更加服帖??!

彩妝的含粉量往往比較高,細細的粉體表面,是細菌和真菌需要的生長場地,如果保管不好(比如沾水),有害微生物會很多。

如果用的是粉底液,那麼為了對付更多的細菌污染,其中可能會含有高濃度的【酒精】或者是大量【防腐劑】。

普通情況下皮膚是可以對付的,但是長時間地敷面膜就會造成皮膚過度水合,這時候皮膚就好像是脫掉了盔甲的士兵,大大降低了防禦能力。


原本無害的彩妝中的微量重金屬、防腐劑,以及潛在的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快速通過泡過水的【角質層】,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建議等面膜的水分充分吸收後再上妝,這個時間可能有點長,所以著急化妝出門的人不建議妝前敷面膜。

四:不停搓臉

有人推薦的辦法:反覆搓臉,據說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皮膚吸收「營養」。

【角質層】的確很強韌,但是反覆地高強度的摩擦還是會造成「物理傷害」,最終導致皮膚防禦能力下降。

還有,那雙手上有多少菌,接觸了些什麼,只有天知道了。

一天兩天問題不大,連續搞上幾年,皮膚一定不如別人。

手在接觸臉時要注意衛生,不然為啥總是有博主說不要隨便摸臉。

五:大力拍打皮膚,面部刮痧、拔筋

這個比揉搓更猛一些。

拍打的確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如果力氣過大(我看某些視頻上真是對自己下狠手),可能造成組織或者毛細血管受傷,最終造成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炎症。

別猛抽自己,也別相信所謂臉部「排毒」方法。

六:撕拉麵膜,頻繁使用清潔面膜

這個才是終極「作」死武器。

直接揭掉一層【角質層】細胞。

普通【角質層】大概二十層,一般被破壞之後的恢復時間是一個月左右(完全恢復)。每用一次撕拉麵膜,就能揭掉一層或者兩層【角質層】細胞——實際上,撕拉麵膜這種東西,是很多實驗室中用來直接造成皮膚破壞的方法......

我就想不明白,幹嘛對自己這樣?
撕拉麵膜完全不推薦,清潔面膜不推薦干皮和敏感皮使用,油性耐受皮一周不要超過一次。

小 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PW-mW4BMH2_cNUgze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