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慾,越成功:30歲後的56條人生建議

2019-09-23   北國風光雜誌社

越禁慾,越成功:30歲後的56條人生建議


一個人與生活相處的方式,決定了他是誰。

孩子們把生活當遊戲,哪怕平凡的一天也可以活出趣味;青年們把生活當對手,他們咬牙奮鬥,一心想贏;而精紳們把生活當老師,享受每一個平常風景,並從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

今天,我們採訪了20多位精紳,並將他們的思緒整理彙集成這篇《精紳的56條人生感悟》。請查收。

關於工作

好的公司比好的 title 重要,好的老闆比好的公司重要。年輕時候最重要的事,就是跟對老闆。


20歲時候的跳槽,是升職加薪突破自我;到了30歲後半段,跳槽是傷筋動骨。

所有謊言都是有年齡界限的。20歲時候自認為天衣無縫的謊言,在40歲的人看來其實幼稚得漏洞百出。

如果因為公司人際關係太複雜而跳槽,那下一家公司的情況往往會更複雜。因為很多辦公室政治,都是你先幻想它存在,然後它就真的存在了。

對待同事,戰略上要有進攻性,戰術上要謙和禮讓。

不主動撕 X,但也不要害怕撕 X。有些 X 不撕徹底了,自己不舒服,其實對方也不舒服。

把老闆當成自己的用戶,並努力打造最舒適的用戶體驗。「多數時候靠譜不犯錯 + 偶爾給他一點驚喜」,是其中的秘訣。


當然了,對於職場中層而言,很多時候,學會管理老闆,比學會管理下屬更重要。


不用每天琢磨老闆是否喜歡自己。當你發自內心認同自己的老闆時,老闆也必然是喜歡你的。反之亦然。

如果每次加班都要發朋友圈的話,副作用可能會反噬你。

學習的能力和閱讀的習慣,是從大學畢業後最該帶到工作里的兩樣東西。

會彈鋼琴聽起來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卻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為你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高爾夫、品紅酒、打橋牌等特長同理。

關於愛情

年輕時候要談幾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這樣中年時候才能老實一些。


最好的愛情,是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愛情。除此之外一切給愛情設定的條條框框,真的都不重要。

短暫的愛情不等於假的愛情,你要相信發誓的人在發誓那一刻的真心。

其實無論男女,都可以把愛和性分開——只是男生總是更身體力行一些罷了。


選伴侶最重要的兩個條件:誠實且是個好人。過了35歲還有6塊腹肌的男生,大約很難有時間陪你看電影和給孩子換尿布。新陳代謝放過誰。

長途旅行最能檢驗感情,越窮的地方越有效。

說起來很俗,但愛情確實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的。

好的感情一定是兩個人相扶著向上走的,比如我為你戒煙,你為我少買幾雙鞋幾隻包。


對方喜歡你的真實程度,大約只有你認為的一半(可能還不到)。

同理,你喜歡對方的程度,也比你以為的要少很多。

如果可以,儘量跟另一半一起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去聽聽音樂會,去郊外多走走,而不是天天在一起宅在家裡打遊戲、叫外賣、各玩各的手機。當你們共同愛好的門檻越高,別人介入你們感情的門檻也就越高。

關於是否需要坦誠這個問題……居家過日子並不需要肝膽相照,稍微虛著點兒才更能「享」受這段感情。

離婚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換個樣子依然美好。戀愛或是單身,都值得被「享」往。

關於社交

成年人的世界裡,當你「想」要和一個人交朋友的時候,你就永遠沒有辦法和他們成為朋友了。

儘管很殘酷,但對於成年的你而言,友情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30歲之後,你身邊的好朋友基本上就是你的影子。他們身上你看不慣的東西,自己身上大機率也有。講究別人也是在吐槽自己。

有些朋友會漸行漸遠,這是成長,不用過度傷感。請珍惜有交集的時候然後祝福彼此都過得好。


男女之間非常非常非常大機率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誼的。

事實上,「朋友多了路好走」換換順序也對——

路走好了朋友也多。

每天都正能量爆棚的人要遠離。生活艱辛,沒有負面情緒才是不正常的。

損壞友誼最快的是錢。不是不能產生金錢關係,但先小人後君子才是真正體面的方式。


多跟朋友聊聊「你們」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你」感興趣的話題。

身邊要有能說實話的朋友,那種真的不會讓你不舒服的實話的那種。

你和朋友之間共同愛好的可持續性,決定了你們能走多遠,相約著一起看展的朋友一般都比相約著一起蹦迪的朋友走得遠。

懂得「享」受和朋友在一起,而不是「想」著和朋友在一起。

關於親情

每天早上給爸媽發個早安,一是報平安,二是讓他們知道你在想著他們。別說沒時間,早起馬桶上刷手機的時間就足夠了。

多收藏些老年表情包。

基因和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對你的影響,比你想像中的要大得多得多得多得多。比如,儘管你沒有和媽媽學過做飯,但是依然能做出和媽媽口味一樣的飯菜。


多找爸媽幫忙,把所有懶散暴露在他們面前(而不是自己伴侶面前)。爸媽最喜歡你葛優癱在沙發上喊他們要吃的。

回家提前跟爸媽點菜。哪怕吃膩了,也要點他們認為你最愛吃的菜。

爸媽偶爾也會出於自私做些對他們有利的決定,請理解。

早點給爸媽買好大病保險。治病真的很貴,別僥倖。

每當你想對他們發火時,打住,儘管現在很爽,但將來你會後悔的。


除非你父母自身想要做出改變,不然不要卯著勁改變他們。

越大越能感受到,小時候父母逼著自己去學書法和小提琴,是真的很正確的決定。逼自己看的西方名著也同理。

最重要的一條是,永遠不要相信爸媽的「你太瘦了,一點都不胖」。

關於消費

所有消費,都可以被看作成本或是投資。記得要多進行「投資」類型的消費。


你要相信自己的慾望永遠不可能被真正滿足。喜歡一樣東西並不等於一定將把它收入囊中。


本質上,生活的儀式感就是由消費帶來的。

一個人變得成熟的重要標誌:享受消費,而不是抗拒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