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以手足情深為例,就有蘇軾、蘇轍兄弟是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交往的典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溫暖並激勵著人們的心靈。除此之外,還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都是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寒食寄京師諸弟》,亦是一首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韋應物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可以說是極盡烘托之妙,將手足情深的主題在短短4句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共鳴和感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首句「雨中禁火空齋冷」,韋應物便即景拈來,就事寫出,描寫了寒食節當天的淒冷環境氣氛。它的意思是說,在雨中家家戶戶都禁絕煙火的節日裡,空蕩蕩的旅齋顯得格外的孤獨冷清。從這句詩我們可以看出,韋應物著重突出了一個「冷」字。無論是寒冷的天氣之冷,還是寒食節的節令之冷,亦或是旅齋的孤獨之冷,無不令人倍感淒冷。
次句「江上流鶯獨坐聽」,即詩人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結合首句我們可以得知,由於空蕩蕩的旅齋,詩人還是決定出去走走,於是便看到了春潮湧動的江水,聽到了悅耳歡啼的黃鶯聲。本是春天中充滿勃勃生機的景象,但是在韋應物的筆下,卻顯得孤獨和惆悵。這些情緒都集中體現在一個「獨」字上了。不禁會讓人產生疑問,詩人為何如此呢?
最後兩句「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原來詩人在寒食節這天,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故鄉。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端著酒杯賞花時想起了遠在杜陵老家的幾個弟弟,此時那裡應該是野草青茫一片了。杜陵,位於西安南郊杜陵塬上。這裡指韋應物的故鄉,也就是當時的京師。而詩人寄想像於故鄉的寒食景色,更能烘托手足情深。
另外,韋應物的這句「杜陵寒食草青青」,取意於《楚辭·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所不同的是,韋應物這句含蓄深婉,蘊藉有味,既表達了對弟弟、對故鄉的思念,也透露了自己的歸意。以景結句,在情景交融的和諧意境中,手足情深無疑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綜觀韋應物的這首詩,從環境寫起,「雨中」、「禁火」、「空齋」,極言孤寂淒冷的氛圍,思鄉念親之情實則已寓其中。寫到動作,「聽鶯」、「把酒」、「看花」,以樂景寫哀情,述說無法排遣的思鄉念親之情。後寫故鄉杜陵的芳草萋萋,以景結情,含蓄雋永。總的來說,它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