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是人類一種特有而又普遍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成就了古典詩詞中許多描寫遺憾的名篇佳作。如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賀鑄「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等。總有一種遺憾,直擊人心。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便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筆下描寫遺憾的一首名篇佳作。相信大家對於納蘭性德的這首詞並不陌生,畢竟詞的開篇「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便已是千古名句,直擊人心。至於這首詞的內容,主要是借用漢唐典故抒發「閨怨」之情。
即借用漢代班婕妤被棄以及唐代唐明皇與楊玉環愛情悲劇的典故,營造出一種淒楚、悲涼的意境,從而抒寫出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但因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說明納蘭性德以女子的口吻訴說幽怨不過是一種假託。詞人的真正目的是借男女之情來說明與朋友相處,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首先,詞的開篇「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即一段感情,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麼美好,那樣就不會有後來的離別相思之苦了。「何事」一句,用的是漢代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當年為漢成帝妃,卻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閒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
這裡納蘭性德運用此典故,便是為了說明一段感情,如果在心中的分量足夠重的話,那麼無論以後經歷了哪些變故,也不會失去初見時的那份美好。但現實卻又往往讓人無奈和遺憾,正如接下來的「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所說,如今你輕易地就變了心,還反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很顯然,納蘭性德眼中的感情,就應該要雙方都始終如一,生死不渝。不過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雙方都保持初見時的那份美好是多麼的艱難,往往都是有一方在後來的平凡里變了心。到最後卻又很遺憾地去回憶當年初見時的那份美好,也就是開篇所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用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據《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馬嵬坡事變爆發後,楊玉環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死前曾說:「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後來唐明皇因聽到雨中鈴聲,勾起了對楊玉環的思戀,寫出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
因此納蘭性德這裡旨在說明,唐明皇與楊玉環雖作決絕之別,卻互不生怨。但對於納蘭性德來說,卻是「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即你又怎麼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最起碼還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縱死而分離,也不忘舊情。由此可見,納蘭性德借女子的口吻,所寫出的被拋棄的幽怨之情,是多麼的哀怨淒婉,纏綿悱惻。
綜上所述,納蘭性德詞中的女主人公是恨男方太過薄情,斷絕關係的態度太過堅決,也就是題中的「決絕」。當然,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來看,納蘭性德旨在說明交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不過現在更多的卻是把它當作寫男女間的愛情來看。而作愛情來看,這份決絕,顯然是一種直擊人心的遺憾,或許也是一種不甘心。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