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眾多省份中,海南省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海南省包括海洋在內的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含海洋面積)第一大省。但如果只論陸地面積,海南省又是我國最小的省,只有約3.54萬平方公里。1988年正式建海南省,在此之前還是廣東省的海南行政區。一說建省的原因是海南島與廣東省主體隔著瓊州海峽,一省之內跨著海峽發展不便。
海南省交通運輸非常有特點。什麼特點呢?無論是鐵路,高速公路還是國道,都形成了環島狀態。比如高速公路,從海口市從開車沿著環島高速,由西向東開,或由東向西開,最終又回到海口。
海南島面積不大,卻有三條國道,是海南島「環島鐵路」和「環島高速公路」的有效補充。這三條國道的出發點都是省會海口市,終點又都是稱為天涯海角的三亞市。三條國道中,一條由東向西沿海南島西部至三亞,一條由西向東沿海南島東部至三亞,還有一條國道則取海口與三亞間的相對直線,直切至三亞。
由東向西的這條國道是225國道,225國道從海口市出發後,第一個路過的城市是儋州,「儋」字念「丹」。海南省有4個地級市,有三個在海南島上,分別是海口市、三亞市、儋州市。儋州市位於海南島西北部,西北瀕臨北部灣。海南省由於陸地面積較小,省內縣級市或縣(不包括市轄區)都是直轄於省的。也就是說海南省的地級市下面沒有縣級市或縣,只有市轄區,包括省會海口。
儋州名氣不算大,但有一個超級名人的人生與儋州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就是蘇東坡。蘇軾在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被貶到海南島的儋州,此時的蘇軾已61歲了。蘇軾在儋州呆了三年,留詩云:「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225國道離開儋州後下一站是西南方向的昌江縣,昌江縣的西南就是著名的東方市(縣級),瀕臨北部灣。東方市位於海南島的西部沿岸平原,這裡直到海南島的西南沿岸,地勢都非常低平。225國道、西向鐵路、西向高速公路都在東方市過境,沿海南島西部沿海平原南下。
225國道沿著海南島西南沿海南下,在樂東縣黃流鎮附近變成由西向東延伸,進至三亞市崖州區、天涯區,進入旅遊名城三亞。225國道結束了全部行程,全長429公里。
從海口向東的223國道由北向南來到了瓊海市,瓊海市有一個特點,在海外生活的瓊海人和本地人的數量差不多。瓊海人口約有50多萬,而海外的瓊海人也有50多萬。瓊海不太出名,但相信你對博鰲這個地名不陌生吧,著名的博鰲論壇就在瓊海。
223國道離開瓊海,進入了萬寧市(縣級),非常有名的興隆熱帶植物園就在223國道旁邊。223國道的下一站是陵水縣,自陵水縣城開始由東向西延伸,經三亞市海棠區,最終抵達三亞市。
除了西向環島的225國道,東向環島的223國道,兩條國道之間還有一條224國道。由於不是沿著海南島的沿海平原地帶,224國道所經過的地形比較複雜。224國道出海口後,由北向南延伸90多公里來到了屯昌縣,然後再呈東北—西南方向抵達瓊中縣。瓊中縣西部是東北—西南走向的黎母嶺,黎母嶺以東就是著名的五指山。海南島的中部需要一條國道,所以224國道不能走沿海,就從黎母嶺與五指山之間的昌化河谷地穿過。在五指山市的毛陽鎮,224國道開始由北向南延伸,經過五指山市區,基本呈直線抵達三亞市,全長約309公里。
223國道、224國道、225國道的存在,基本上解決了海南島東部、中部、西部百姓的出行需求。再加上現在修建了「環島鐵路」和「環島高速」,海南人出行更加方便。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