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椰菜的農戶朋友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到花椰菜的花球成熟期後,花球直徑在5~7厘米,如雞蛋大小,如果留在田間繼續生長,花球可長到7~10厘米,但是花球卻比較鬆散,無商品價值,這種情況在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田內均易發生。農戶朋友可根據田間出現小花球的比例大小分析原因。
誘發因素分析
(1)田間出現小花球的比例占大多數或全部 造成此類症狀的原因如下。
種植小型花球的早熟品種。
雖種植大型花球品種,但播種期或定植期偏晚,使花球沒有長大就遇到下霜上凍。
把宜在秋季栽培的早熟品種,卻在1月播種,過早形成花球。
幼苗長勢弱、或種植密度偏大(即株、行距過小),或過度蹲苗,或植株缺肥水,均可造成植株營養體(莖葉)偏小,使花球長不大。
(2)田間出現小花球的比例占少數(1%~10%) 造成此類症狀的原因如下。
品種不純,如在春季栽培的品種中混有少量需在秋季栽培的品種、或在秋季栽培的晚熟品種中混有少量極早熟品種,少量後者過早通過春化而形成小花球。
新舊種子混雜,舊種子生活力弱,雖與新種子長成的植株同期結花球,但花球偏小。
育苗及栽苗質量不高,如幼苗長的高矮不齊,或將一些弱小苗、散坨苗、頂端帶花苗等劣質苗裁到田間,這些劣質苗難於長成壯苗,只能長出小花球。
部分田塊或植株缺水肥,造成生長不良。
(3)秋季後期田間植株剛出現花球
造成此類症狀的原因是在秋季種植了結花球偏遲的晚熟品種、或種植春型品種。
預防措施
1.田間大多數或全部出現小花球的預防技術
(1)選擇適宜的品種及播期
根 據種植季節選擇適宜的生態類型品種,一般適合春季栽培的品種就不適合秋季栽培;反之適合秋季栽培的品種就不適合春季栽培。根據品種特性適期播種,使花球形成期處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不宜盲目提前或推後播種期。
(2)適度密植 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3)合理追肥澆水
根據種植季節及栽培方式, 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澆水。
2.田間少量出現小花球的預防技術
(1) 選擇高質量種子 選擇純度高、發芽勢高的種子。
(2)加強育苗期管理
根據育苗季節, 適期播種。採取適宜的措施培育適齡壯苗,最好採用營養缽或營養土塊育苗 。在冬春季育苗需搞好保溫設施。播種後白天為20~25度、夜間10度左右,苗出齊後白天為15~20度、夜間5度左|右;幼苗有2~3葉1心,按大小苗分級分苗栽種,株行距為10厘米左右,白天為16~20度、夜間10度左右,定植前7天降溫煉苗。在育苗期要避免長期低溫和乾旱,也要避免出現高溫高濕條件,否則容易形成徒長苗。
春季適齡壯苗標準:幼苗有6~8片真葉,葉柄短,葉片肥大葉色濃綠,莖較粗節間短,株型緊湊,株高15~18厘米,不(露白)現球,根系發達。春季在10厘米深處地溫穩定在8度左右、氣溫穩定在10度左右,即可定植,適量澆定植水,再澆緩苗水,然後中耕鬆土蹲苗,當花球直徑達2~3厘米時結束蹲苗。
在夏季栽培時,早熟品種的苗齡控制在20天左右,中晚熟品種苗齡在25~30天。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地塊作育苗地,在育苗地上要搭蔭棚或覆蓋遮陽網,採取防雨措施,適當稀播,出苗後7天左右,適時間苗2~3次,並往苗床內幼苗根基覆土1~2次,分苗1~2次,保持苗床內濕潤。
秋播栽培時,在2葉1心時分苗,株行距為10~12厘米見方,定植時苗齡為30~40天,幼苗有5~7片真葉。在定植時,要避免散坨,儘量減少損傷根系,淘汰劣質幼苗。
(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根據種植季節及栽培方式,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澆水。
3.秋季後期田間植株剛出現花球預防技術
(1)選擇品種與播種期 選擇適宜品種,並適期播種。
(2)適期晚收
對剛出現花球的植株,在不受凍的情況下,儘量晚收穫幾天。
(3)假植待收
在收穫時將植株連根拔起,去掉植株下部黃葉和2~3片老葉,再將植株一-棵緊挨一棵假植在陽畦內或假植溝內,畦(溝)深40~50厘米,畦(溝)假植滿植株後,澆1次水,畦(溝)底土要滲水而不積水。假植2天降溫散濕後,在確保植株不受凍的原則下,白天覆蓋草苫等物遮陰,晚上揭開,如果上凍,晚上也應加蓋草苦等物,隨著外界溫度的降低,還要不斷給假植畦(溝)上添加亂草等物防寒, 使畦(溝)溫度維持在10度左右,約15天後,雞蛋大的花球可長到飯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