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漢為何不能統一全國?千年前的管仲早已指明原因!

2023-06-05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三國時蜀漢為何不能統一全國?千年前的管仲早已指明原因!

蜀漢為什麼無法統一全國?原因很多,但與諸葛亮這個大當家的一致命缺陷有莫大關聯。什麼缺陷?咱慢慢往下聊。

我如果說諸葛亮不會識人,估計會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噴我,諸葛亮不會識人?諸葛先生的識人七法可是很明確地寫在《將苑》中。

哪七法?「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究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我們在讚嘆、研究孔明的識人七法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一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大家仔細研究一下這識人七法,簡直就是苛刻到極致。

啥人才能兼具這七條標準?莫說整個三國時期沒有,放眼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反正我實在是想不出來有誰符合諸葛亮的人才標準。

莫說他人,如果三顧茅廬之前,劉備套用諸葛亮的識人七法來好好審查審查這位孔明先生的話,這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孔明先生恐怕只能一輩子躬耕於隴畝了。

鄧艾偷渡陰平,直撲成都的時候,城內尚有精兵數萬,可惜的是竟無一人出面主持大局,劉禪不得不開城投降,著實可悲可嘆。

在識人和用人方面,莫說諸葛亮趕不上曹操,就連劉備也遠勝他幾籌。

龐統在耒陽縱酒百日,不理政務,如果用諸葛亮的那套識人標準的話,這完全就可以「醉之以酒而觀其性」了。

說到底,劉備遠比孔明深諳用人之道,「觀其大略,因事用人、因時用人、因勢用人,決不能求全責備。」

關於這方面的問題,齊桓公曾經問管仲這樣一個問題,「寡人好聲色犬馬,會不會不利於霸業?」

如果按照諸葛亮的識人七法來辨別,齊桓公就是一個上不了台面的玩意而已。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事無巨細到什麼地步?「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有人說這是諸葛亮專權,這哪裡是他專權?因為實在是沒有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蜀漢後期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困境,與孔明的人才觀有莫大關係。

蜀漢為什麼無法統一全國?管仲早就指出了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4ec5a09c8b2da1f25c866fb60dc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