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醫學半邊天的中醫,為何如今會走向沒落?

2023-07-01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曾經是醫學半邊天的中醫,為何如今會走向沒落?

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還是眼下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醫學家們在努力攻克病毒的時候,中醫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

作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中醫在我國歷史悠久,可是到了清朝末期西醫進入之後,很快就被排擠,一度成了被聲討的對象,中醫學院也曾經因為招不滿學生而苦惱。

放眼當下,還是有很多國人在推崇針灸、拔罐、貼中藥,這些都屬於中醫行為,既然生活中我們依然接納中醫,為何在醫學界,中醫的地位卻急轉直下呢?

圖片:給病人針灸劇照

一、中醫的發展

1、源於勞動

中醫在我國由來已久,從原始社會就開始有了它的蹤跡,原始社會時期,當時的人們就在日常勞作中,慢慢發現了一些草藥具有治癒疾病的作用。

比如,在原始社會被蚊蟲、蛇等動物咬傷是常事,往往面對這些突發事件人們都束手無策,甚至只能聽天由命,後來發現了一些草藥能有祛毒止血的功能,由此,這些草藥被代代相傳下來,這就是最早的中醫行為。

圖片:上山采草藥劇照

2、理論體系的形成

醫學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迫切需要的,因此,中醫的發展也相當迅猛,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的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了,有了文字之後,更是形成了典籍。

最早的中醫典籍應該就是《黃帝內經》,在這個時期,中醫的望聞問切都已經得到了一定發展,特別是中醫理論中關於「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基調,已經得到了認可,遵循自然規律而進行身體調理,是當時中醫能夠發展起來的關鍵因素。

圖片:中醫把脈劇照

3、迅猛發展

到了唐朝以後,中醫不僅成了中華大地最重要的醫學,更是傳到了日本、高麗、西亞、東亞等地區,中醫在當時最簡單的流通方式就是:藥方。

這些藥方包含了中華人民的智慧,有些藥方就是「土方子」,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發上山採藥,對山中存在的植物進行分辨、提取、保留等多重方式,才逐漸形成了有針對性的藥方。

有些藥方,是真正的中醫經過多次臨床試驗得來的,因為中醫都是使用草藥,普通藥材並不昂貴,所以相對來講價格低廉,比較能夠讓百姓接受,廣泛流通也就是常事了。

這些藥方因為便於攜帶,因此被流傳到中原周邊國家,龍門石窟上就雕刻有一百五十多種唐代藥方,這些藥方甚至已經在公元10世紀流傳到了日本,被收入到一本叫《醫心方》的中醫書冊當中,可見,中醫在唐代的時候已經到了繁榮發展的地步。

宋朝時期有一部《圖經》,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中醫在當時的地位,在宋朝,不僅中醫發展迅猛,當時的中醫學者甚至已經將中醫進行了完整的分科,利用這樣的劃分,開始分片區研究管理,也讓術業有專攻,為中醫的發展帶來了希望。

圖片:大夫開出的藥方劇照

4、沒落

然而,中醫的發展卻在金人攻入汴京之後開始由盛轉衰,藥方理論建立起來的中醫體系,受到了新思維的衝擊,在清朝末期,更是被西醫打得措手不及,中醫地位至此一落千丈,而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重視中醫的日本、韓國。

現在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我們還能看到中醫其重要、神秘的地位,而令人不解的是,中醫有如此悠久的歷史根基,為何會被外來的西醫輕易打敗呢?難道中醫真的不如西醫嗎?

圖片:抓中藥劇照

二、中醫沒落的原因

中醫學,為何會被西醫打敗?說到這當中的原因,其實有兩種:主觀和客觀。一樣事物被淘汰,肯定有其原因,既想要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成功,也要明白事物衰弱的根本原因。

第一難:人才儲備匱乏

到現在,這依然是中醫學要面對的發展難題,為什麼學中醫的人少?其實,如果按照數量上來對比的話,也許學中醫和學西醫的學生數量差距不會很大,可是大家要知道,培養一個優秀的中醫醫生要多久呢?

目前醫科類大學生是5年的學制,但這主要是針對西醫類,也就是說,學習西醫的學生,5年之後基本上可以獨擋一面,進行一些比較簡單的病情處理,如果再加上一段時間的臨床手術實踐,10年後就是一位比較優秀的醫生了。

反之再來看中醫學院,成千上百種的藥材,這些藥材經過的不同搭配,又會有產生不同的療效;把脈,又是一個學習難題,中醫學院的學生要經過多少次的實踐操作,才可以準確的說出病情?這些都是我們外行人無法想像的難題。所以,按照5年學制,中醫學院卻不見得就能夠培養出幾名優秀的醫生。

而在古時候,拜師學藝是中醫延續下去的主要方式,但古代如果不是名醫,收入也是非常低微,何況中醫還要耗費一生,不斷學習才能進步,想學習的人就更少了,比如華佗,臨死前想找個託付一生本領的人都沒有。

人才儲備的困難,導致了中醫在一段時間內無人可維繫,也是被西醫迅速替代的主要原因。

圖片:明朝學醫的女子們劇照

第二難:治癒療程長

中醫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通過調理人的五臟六腑經脈,讓人體內運行平衡,自然就會將疾病去除,到現在,這個理論依然被國人理解,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放棄中醫,而去服用或多或少都有些副作用的西藥呢?根本原因就是中醫的療程太長了。

吃幾個方子就想徹底去病根,是不可能的,西醫其實也無法做到,從根本上說,如果能夠長期服用中藥,確實可以治本,而西醫大部分還是治標,可西醫療效快,療程短,對於大部分百姓而言,這才是最有利的。

誰也沒辦法像林黛玉那樣長期臥床,等著服用藥方子來調理身體,因此更多的人,寧願選擇西醫,縮短治癒療程,減少病痛的折磨和財物上的耗費,這也成了中醫被西醫替代的第二個根本原因。

圖片:服用中藥劇照

第三難:藥材籌備

到現在,中醫依然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藥材供應,中醫的特點是每種藥物都有其特殊的功效,而治療疾病的時候,必須多種藥材疊加才能夠實現療效。

在古代,有些藥方難以實現的問題就在於藥材配不齊,許多草藥珍稀罕見,可是又無可替代,如果缺了一味藥,這個藥方的功效就要大打折扣,這樣的難題到現在依然無法完全解決。

圖片:曬草藥劇照

綜上所述,中醫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並且對人們的生活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但是,如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三大難題,中醫依然無法昌盛。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2bfd612c2d02a471ba63dfa98849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