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寬食品「撤單」背後:對賭壓身,業績放緩

2023-12-21     藍鯨財經

原標題:阿寬食品「撤單」背後:對賭壓身,業績放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 張靜倫

12月19日晚,深交所網站披露,阿寬食品及保薦人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相關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藍鯨財經記者就此事聯繫了阿寬食品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對於此類問題不予回復。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阿寬食品此次終止IPO的原因尚未有官方公告,但根據已有的消息,可能與公司投訴量增長、產品質量問題以及業績增長放緩等因素有關。

IPO終止或觸發對賭協議

招股書顯示,阿寬食品主營新型方便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方便麵、方便粉絲、方便米線等。阿寬食品自營品牌有「阿寬」「白家陳記」兩大品牌,除經營自主品牌外,阿寬食品還為三隻松鼠、麻六記、百草味、李子柒、網易嚴選等客戶提供貼牌代工服務。

據了解,此次IPO,阿寬食品原擬募資6.65億元,用於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目前來看,這一計劃也將落空。

但對於阿寬食品來說,終止上市後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股份回購。

據藍鯨財經記者了解,早在2021年6月,阿寬食品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朝暉曾與南海成長、高瓴懌恆等相關投資者簽署了附生效條件的回購協議。

根據協議,截至2022年6月30日,如果阿寬食品在中國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申請未被受理的,陳朝暉需要向部分投資者回購股份,這一部分約定已經隨著阿寬食品此前遞交招股書並獲受理解除。

此外,根據協議,阿寬食品首發上市申請獲受理後,如果被勸退、被撤回、被終止審查、未獲得境內證券監管機構審核通過或核准,且自受理後4年內仍未實現首發上市,陳朝暉同樣需要向部分機構投資者回購股份,涉及的股份占公司總股份的33.41%,涉及的回購資金達6.14億元。

對此,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曾要求阿寬食品測算陳朝暉如承擔回購義務涉及的股份比例,說明是否可能導致公司實控權變更。阿寬食品在回覆中表示,陳朝暉通過處置個人資產和獲取分紅合計擁有資金1.30億元,另外需要通過減持阿寬食品42.97%股份籌措資金。屆時,陳朝暉的持股比例將從52.06%下降至42.5%,仍為阿寬食品大股東及實控人。

至於日後是否還會擇期再謀上市,阿寬食品方面表示,對於未來的上市規劃,公司會結合未來自身融資需求和業務發展規劃來進行綜合考慮。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阿寬食品終止IPO是出於整體戰略的調整,未來也有可能會走港股申請,因為港股的流程相對會比較簡單,對於IPO企業的審查也比較便捷。從資本賦能的效率去看,阿寬食品將來走港股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也是很多企業在IPO過程中選擇的捷徑。

業績放緩,毛利承壓

此外,從基本面上看,阿寬食品的業績成長性亟待提升。

據最新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阿寬食品的業績透露出一絲疲態。2020—2022年,阿寬食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10億元、12.14億元、12.46億元,增速分別為75.89%、9.40%、2.6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626.49萬元、5896.69萬元、6881.82萬元,同比增長222.49%、-22.68%、16.71%。

此外,阿寬食品的毛利潤也呈現下滑態勢。招股書顯示,阿寬食品的綜合毛利率已經從2020年的29.30%,下滑至2022年的27.66%,3年下滑了1.9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下滑至28.55%,下滑了0.76個百分點。阿寬食品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毛利率水平受行業發展狀況、客戶結構、產品價格、原材料價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若持續發生不利變化,毛利率將出現持續下降的風險。

為了挽救毛利率,阿寬食品於2022年啟動漲價措施。以阿寬食品第二大類產品方便粉絲產品為例,2020年至2022年,該類產品平均銷售單價逐年上漲,分別為 39.6元/件、41.58元/件和 47.23元/件,2022年平均售價相比2020年時漲超4成。

此外,紅油麵皮的走紅,離不開阿寬食品在營銷上做的功夫。2020—2022年,阿寬食品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4億元、1.64億元和1.69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3.02%、13.52%和13.58%。尷尬在於,更多投入卻沒能帶來更多客戶。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阿寬食品的復購用戶數量從87.38萬人銳減至37.08萬人。

和銷售費用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其吝嗇的研發費用。2020-2022年間,阿寬食品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44%、0.59%、0.75%。

除增長端承壓,阿寬食品所處的方便麵賽道也有所降溫。據華西證券研報,我國方便麵產量從2016年的1103.9萬噸快速下降至2021年的513萬噸。可以看出,過往阿寬食品是吃到疫情帶來的「居家紅利」,並憑藉大單品紅油麵皮才硬是在存量、甚至是減量市場分得了一杯羹。

不過,自身短板也不容忽視。據 Euromonitor數據,2021 年,國內方便麵市場,康師傅、今麥郎、統一、白象食品、出前一丁、農心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5.8%、12.5%、11.4%、5.9%、2.8%,2.7%,而阿寬食品則僅有2.1%。這意味著阿寬食品註定要在一個巨頭林立的減量市場中尋增量。

行業地位、研發實力皆未「達標」,實控人巨額回購風險即至 ,阿寬食品下一張牌該怎麼打?

業內人士建議,方便食品這一賽道競爭已趨白熱化,阿寬需要在品牌和產品上締造深厚的護城河,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阿寬食品目前的業務發展中,潛在的問題可能包括: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量問題、用戶需求變化等。」江瀚指出,阿寬食品下一步可以考慮加強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用戶體驗,以提高用戶粘性和復購率。同時,企業需要關注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市場挑戰。

食品板行業仍處於上市寒冬

阿寬食品撤回IPO為食品行業上市再次傳遞一絲寒意。

顯然,在主板IPO「紅綠燈行業審核標準」傳聞多時,且多家食品、家具、餐飲等受限類企業紛紛主動終止上市的趨勢之下,阿寬食品IPO的鎩羽並不出人意外。

所謂「IPO紅綠燈行業審核標準」,即於2023年2月在主板註冊制改革落地前後所出爐的一則有關「證監會對主板申報進行行業限制」的傳聞。據上述傳聞稱,證監會將擬主板IPO企業分為了四大類,即禁止類、限制類、允許類和鼓勵類,禁止類即為「紅燈行業」,限制類為「黃燈行業」,而允許類和鼓勵類則為「綠燈行業」。

上述消息一出,當即引發市場熱議,其中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則集中在對被歸類於「限制類」行業的餐飲、食品企業是否也將遭到「一刀切」的討論。Wind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僅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食品行業企業於年初成功上市。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食品行業企業終止上市。

江瀚認為,今年多家食品企業上市折戟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場環境變化、企業業績增長放緩、產品質量問題、監管政策調整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不足,從而影響企業的上市進程。

「當前環境下,企業若想實現滬深主板上市,必須避開上述雷區。」有投行人士表示,衣食住等大消費類行業,除非成立時間長、營業收入凈利潤遠超板塊底線要求,且必須是大行業龍頭而非細分行業龍頭,否則滬深交易所上市基本無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1480c9ccad33a41e7e8108aaaf5c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