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好萊塢,票房破8億的《流浪地球2》,堪稱國產科幻片一副王炸

2023-01-23   電影七

原標題:相比好萊塢,票房破8億的《流浪地球2》,堪稱國產科幻片一副王炸

《流浪地球》上映前,很多人都以為國產科幻片會再次折戟。

但是事實證明,國產科幻片並不是「五毛特效」和「偽科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隔4年,《流浪地球2》終於來了!

在《流浪地球》前,國產科幻片在觀眾的心目中,就等同於「圈錢」的爛片。

而且,科幻+災難題材的科幻片屢見不鮮,好萊塢就拍過了不知道多少部。

比如《2012》、《後天》、《獨立日》.....

雖說其中有不少拍得挺不錯,而且廣受觀眾的好評,但是細心的觀眾應該發現,這類型的科幻片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力,只能選擇逃命。

而影片藉此來警告人類,不要破壞大自然,而是要與自然和諧共處。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卻走出了舒適圈,展現了一場宏大的生存競賽。

那麼,《流浪地球》的「新」,到底體現在哪裡?

我覺得要從第一部開始說起。

在未來的某一天,科學家研究發現,太陽內部由氫轉化為氦的速度正在加快。

因此,推測太陽有可能在400年內發生「太陽氦閃」,導致整個太陽系的毀滅。

為了拯救地球,科學家沒有想著製造諾亞方舟,而是制定了一個計劃——「移山」。

簡單來說,就是圍繞著地球製造了一圈超強動力的噴射器,推著地球離開。

最終,逃離太陽系,並在2500年之後到達遙遠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在那裡,地球將會找到一顆新的穩定恆星,並重獲新生。

聽起來,這樣的故事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並非空穴來風。

大家從小就應該從書中,或者從老者、老師的口中,聽過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故事。

所以,在我看來,《流浪地球》是當之無愧的國產科幻大片。

在《流浪地球》第一部里,我們就親眼見證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競賽。

在宏大的宇宙面前,人類抬頭望向天空,看到的不僅是渺小,更多的是希望。

再看《流浪地球2》,這個「2」並不是緊接第一部的故事。

而是反其道而行,將時間線向前提。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第一部的前傳。

國產科幻《流浪地球2》,憑什麼票房一路領先?三個方面不服不行。

一方面:首先,當故事落到具體人物,講的是劉培強(吳京 飾演)成為領航員之前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劉培強的妻子身患重症,而他卻不能守護在愛人的身邊。

這件事,成為了父子倆的心結。

而另一位主角圖恆宇(劉德華 飾演),是一位科學家。

他的女兒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喪生,為了讓女兒「復活」,他將女兒的記憶,儲存在「硬碟」里,實現數字生命得到永生。

《流浪地球2》聚焦的話題,似乎跟科幻毫無關係——家庭。

但是,正因為家庭的觀念,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落地生根,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即便是末日,每個人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自保,而是盡全力保護身邊的人,把對家園的執念一直延續下去。

另一方面,當故事落到科幻元素上,《流浪地球2》儼然是一部硬核的科幻片。

首先,在故事的開頭,就引入了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人工智慧。

人類科學家開發了一台名叫MOSS的人工智慧,它等同於宇宙空間站的大腦。

為此,專門為它配備了一系列的科幻奇觀。

比如,直衝雲霄的太空階梯。

然而,關鍵時刻,這個大腦卻選擇放棄地球,導致不得不制定「流浪地球」的計劃。

故事發展到這裡,一下子就把前作串聯起來。

最後一個方面,當故事落到精神層面,與華夏文明一脈相承。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地球聯合政府中方代表,率先提出了合作共贏,共同戰勝困難的演講,非常振奮人心。

從古至今,炎黃子孫面對一系列困難,都深知「團結和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一次又一次獲得了最終的成功。

對我來說,《流浪地球2》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科幻片。

它不僅能給人帶來視覺衝擊,還能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一部電影的兩面,它都做到了!

總的來說,《流浪地球2》把國產科幻電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台詞,到劇情,再到表演,雖說還有進步的空間,但依然無法掩蓋我內心的激動。

這次,國產科幻片終於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