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就是力量!六大人工智慧成果「圍剿」肺炎

2020-02-06     電商報


自第一例新型肺炎被發現已過了近兩個月了,社會各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對抗疫情,其中科技的力量顯得尤為重要。

在疫情面前,各大科研機構、科技公司聯合起來,以人工智慧為武器,在六個層面對肺炎病毒發起了一場合圍之戰。

測溫

我們都知道,發熱是新型肺炎感染後的主要症狀之一,目前國內的火車站、機場、學校、醫院等場所都配備了專人檢測體溫,一般採用兩種測溫方式。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額溫槍」檢測,也就是工作人員拿一把槍一樣的檢測儀在額頭停留幾秒即可測得體溫。這種方式雖然準確,但速度還是偏慢,容易引發人群擁堵,增加互相聚集形成交叉性傳染的風險。

第二種是紅外發熱篩查系統檢測,工作人員在螢幕前觀察儀器給出的紅外圖像即可,不需要近距離接觸。但非常時期人手緊缺,用肉眼識別異常的效率並不高。兩種方法都存在局限性。

這種時候,就輪到AI出場了。一些擁有AI技術的科技公司向疫情防控機構提供了「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這套系統可以高效、安全地實時監測人群的體溫,對體溫異常的人發出預警。目前國內部分火車站已開始實際投入使用。

排查

除了監測體溫以外,對外來人口的排查也是防疫工作的重點。疫情蔓延期間正值春運,人口流動頻繁,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巨大,指望基層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排查不太現實。

對此,百度推出了針對疫情防控的「智能外呼平台」,能被應用於社區情況排查和通知回訪等場景,比人工電話效率提高數百倍。它不僅減少了排查的時間,還避免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實現了「無接觸排查」。

診斷

隨著疫情發展,每一個疑似病例的確診,都意味著一部分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因此快速高效的診斷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醫院普遍採用核酸檢測方法,其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並且由於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性,對於整個基因序列來說這種檢測方法猶如盲人摸象,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就可能出現漏檢的情況。

面對這種事態,阿里研究院AI團隊聯合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出一種新的「全基因組檢測技術」。這種技術不僅能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還可以將原來幾個小時的分析流程縮短至半小時。


在與死神的競賽中,人工智慧不知挽救了多少鮮活的生命。

製藥

既然已經有了完善的診斷方案,那離治療方案的出現也不會太遠。

最近,阿里雲正式宣布: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

AI在製藥的過程中,起到了幫助「虛擬篩選」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雲計算平台上建立一個類似的病毒模型,模擬現實中的實驗,最後篩選出合適的藥物。

此外,幾天前國外AI團隊研發的一種藥物分子將在世界上首次用於機器學習的日本人體試驗中使用。這對本次疫情雖沒有幫助,但對於以後再次發生這種事件的防範與治癒,又多出了一些曙光。

不管怎麼樣,在「負能量」滿天飛的時候,AI總能帶給人們一些好消息。

答疑

研發藥物重要,傳遞信息也同樣重要。疫情面前,老百姓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口罩多久換一次?傳播途徑有哪些?感染症狀有什麼等等。

疫情期間謠言橫行,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對這些問題作出科學的解答的話,不僅會造成人們心裡上的恐慌,還會使用錯誤的方式防疫,影響正常的防疫工作。

為此,百度、阿里等公司上線了AI答疑服務,基於大數據分析結果,展現億萬用戶每天最關注的疫情信息、防疫知識和謠言,點擊關鍵詞就可以看到最權威的解答或者闢謠信息。

即使有些老年人不太會操作手機,也有人工智慧機器人通過語音識別了解他們的困惑,針對疫情問題、就醫注意、防護措施進行回答。冰冷的AI,有時也會讓人感到暖心。

繪圖

AI最後一項強大的功能就是繪製疫情地圖了。相信最近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家附近有沒有確診病例產生吧?AI就可以通過時空大數據分析,描繪各省份人口進出軌跡、趨勢,將數據可視化,持續更新匯總疫情動態。

為了讓全國人民及時地知悉肺炎的擴散範圍,騰訊地圖、百度地圖都將疫情的數據加入進來,並劃分出了疫情小區、500米防範範圍、高風險範圍,讓人一目了然。

以前,總有陰謀論者鼓吹人類會毀於人工智慧,但如今看來,正式人工智慧在守護人類。在AI這一「福將」的幫助下,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戰勝肺炎,渡過這場災難!

作者:周文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73SG3ABgx9BqZZIMt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