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15th Lujiazui Forum will kick off as scheduled. This forum features eight plenary sessions, all centered around the theme of "Promoting World Economic Growth".Whether observing the eight topics together or individually, we can discern the thoughtful planning: they are grounded in present realities yet future-oriented, with a keen focus on addressing pressing issues. The underlying message of the topics is that the consensus on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remains fragile, and the world needs enhanced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for mutual benefit, high-level openness,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t this moment, the world'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Lujiazui. How should countries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what development signals will China convey? The world holds its breath in anticipation.
當時間的指針再一次撥向6月,「陸家嘴時間」悄然而至。6月19日,為期兩天的陸家嘴論壇再次如約而至。
這是她第十五次與世界見面。16年前的2008年,世界的另一端金融危機「黑雲壓頂」,遠在大洋彼岸的陸家嘴已經嗅到危險的氣息,決定召開一次論壇,探路「世界格局中的中國金融」。
16年後的今天,陸家嘴再一次群賢畢至。雖未完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但世界經濟正在復甦卻是共識。陸家嘴這次選擇的主題是,「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論壇照例高規格,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共同主辦,證監會主席吳清、上海市市長龔正擔任共同輪值主席。這也是吳清履新證監會後首次擔任陸家嘴論壇輪值主席。
這一刻,世界的目光再次望向陸家嘴。全球該如何推動增長,中國又將傳遞哪些發展信號,世界翹首以待。
世界經濟增長期待金融高質量發展
在經歷多年高速的經濟增長周期後,世界久未像現在這樣再次期盼經濟增長,尤其是基於高質量的增長。
6月4日的陸家嘴論壇吹風會,同樣將各方目光聚焦到增長。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發布的8場全體大會議題,都圍繞著「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展開:
「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應對全球經濟復甦挑戰」「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制度創新與市場激勵」「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銀髮經濟與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創新與治理」,以及「建設高質量普惠金融體系」。
將8個議題一起或單獨審視,都能發現這背後頗具匠心:既立足未來又觀照現實,且具有很強的問題導向意識。議題的潛台詞是,全球經濟復甦這個共識仍很脆弱,世界需要加強協調,需要合作共贏,需要高水平開放,更需要高質量發展。
沒有人能否認,全球經濟復甦背後的挑戰,仍很嚴峻。
中外學者和經濟界人士對此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逆全球化、民族主義疊加民粹主義加劇了經濟調整的深度和長度,經濟復甦的不平衡帶來了金融的不穩定,流動性的收緊又進一步擴大了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說。
麥克·沃德(Mike Wardle)也認為世介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國際貨幣政策仍要在崎嶇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這位英國Z/Yen集團的執行長,將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面臨的問題歸結為三個關鍵方面:降低通貨膨脹、全球經濟衰退的潛在可能性,以及解決全球債務。
解決問題,有賴於進一步的經濟增長。周小全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本屆論壇就是要探討如何通過金融領域的改革與創新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解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從而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
中國金融高水平開放惠及世界
16年來,中國一以貫之地將陸家嘴論壇作為展示對外開放決心的窗口,中國經濟和金融的高水平開放,也持續不斷地惠及世界。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這點深有體會。他在給《國際金融報》的專稿中明確建議,「用中國金融高水平開放惠及世界經濟增長。」他認為,「這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享受高質量金融服務的有力保障,也是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經濟和金融成長紅利的有效途徑。」
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周漢民的建議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推進金融雙向開放。」他表示,「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持續推進金融雙向開放。」
本屆陸家嘴論壇,仍是這麼堅持的。據周小全介紹,論壇共邀請70餘名中外演講嘉賓參加並發言。這些中外嘉賓,既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匈牙利央行、倫敦金融城等政府和監管部門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等金融市場機構的代表,也包括高盛集團、花旗集團等外資金融機構代表,以及境外智庫機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等專家學者代表。
發展的中國需要進一步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都需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來實現。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總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金融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議題的背後,正是上海「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現實實踐。
在4日的發布會上,周小全簡要概括為「四個加速」:金融要素市場互聯互通加速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面向國際的金融產品加速推出,中外資金融機構加速集聚。他說,接下來上海將進一步「互聯互通」,進一步「對標對表」,進一步「增量提質」。
上海,乃至中國,給了世界更多希望。
應對復甦挑戰有賴加強國際協調
「繁榮和和平一樣,是不可分割的。」在給《國際金融報》的專稿中,麥克·沃德想起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開幕時美國財長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說的這句話。麥克·沃德直率地表示,「八十年後,這句話仍然適用,解決氣候變化、人口變化或數字化轉型等全球挑戰,不能靠各國單獨行動來實現。」
陸家嘴論壇,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並將「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作為第一個議題,來探討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復甦挑戰。魏鳳春敏銳地觀察到,「加快貨幣政策的內部調整與外部協調,正成為共識。全球貨幣政策協調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各國政府、央行和國際組織的共同努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金融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各國應加強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全球金融市場的開放與融合。」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進一步認為。
現實反覆告誡人們,單打獨鬥自顧自的應對,往往會傷及自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對這點觀察很深入: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大流行,美西方實行的量化寬鬆政策,付出了通脹創40多年來新高的高昂代價。隨後為降低通脹,美聯儲一年內的9次加息又將風險外溢。
上海外國語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章玉貴將這一舉動概括為「金融達爾文主義」現象,不過他樂觀地表示,「中美遲早要重啟戰略與經濟對話」,「年底召開的G20里約熱內盧峰會也是成員國加強政策協調的重要契機」。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這點,也是歷屆陸家嘴論壇的共識。本屆陸家嘴論壇,更將這一共識進一步推進——加強國際協調,更需要夯實自身的基礎,管控好風險,負責任地與國際合作、交流。
陸家嘴論壇,正是這樣向世界展示中國誠意。作為論壇的其中三大主辦方,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分別以各自的方式展現自己——證監會吳清主席、方星海副主席不僅分別發表主題演講,更將發布資本市場相關政策措施。央行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繼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開放的中國,即將在陸家嘴又一次展現開放合作的誠意與自信。「陸家嘴時間」,也一定會給世界更多驚喜。
記者:衛容之
編輯:白岩冰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
- 日本股市如何走出失落的30年
- 大模型廠商「殺瘋了」
- 圍繞OpenAI的博弈
- 極星汽車「四面楚歌」
- 公募基金「權益之殤」
- 誰是真正的「吃貨收割機」?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