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草聖」黃庭堅,被痛批敗壞草書風氣,他的字到底能不能學?

2023-08-14     書法網

原標題:宋代「草聖」黃庭堅,被痛批敗壞草書風氣,他的字到底能不能學?

草書在當代流行的三大書體中,是最難學也是行筆最狂肆的一類書體,書寫這類書體要求用筆根基穩固,筆畫簡潔連貫,運筆開張奔放,猶如疾風驟雨,爆發出強烈的藝術氣息跟情感表達,尤其是張旭、懷素的狂草,成為後世難於逾越的兩大高峰。

不過萬事有利便有弊,草書雖然藝術性頗高,但實用性較弱,無法用於日常書寫,加上唐代之後經歷五代十國的戰亂,以及印刷術的大肆使用,宋朝時人們對於書法創造的熱情度降低,因此草書這種難學的書體就受到很大制約,好在黃庭堅發現了這個問題。

及時發揮創造力,以懷素、張旭等晉唐筆法為宗,加入了宋代盛行的「尚意」書風,開創了「盪槳筆法」跟「理性派」草書,雖然沒有張、懷二人醉酒之後的奔肆詭譎之勢,但他用筆開張震顫,有著「驚蛇入草,飛鳥出林」之感,字裡行間真情流露,一樣將草書的藝術性寫出。

挽救了宋代草書的低迷之氣 ,因此被譽為宋代「草聖」,可是俗話說的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例如米芾就對其草書不看好,曾評價曰:「草書不可妄學,黃庭堅、鍾離景伯可以為戒」,元代書法家鮮于樞更是說的極為直白,痛批道:「大壞,不可復理」。

他們認為黃庭堅的草書敗壞風氣,導致後世的學者以黃庭堅的「蒼邁」之風為主,就連他的老師蘇軾也曾經開玩笑說,其字筆畫瘦長,猶如「枯樹掛死蛇」,這一句句的評價也著實嚇到了學草者,好多人開始放棄黃庭堅的草書,那麼他的字到底能不能學呢?

其實是可以學的,米芾、鮮于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價跟他的創新有所關係,我們都知道學習書法要「取法乎上」,以古人紮實深厚的「草法」為宗,黃庭堅雖然也是從古人筆法發跡而來,但是沒有張旭、懷素的狂逸節奏,增強了用筆的提按變化,使點畫呈現一波三折之勢。

字體雖然相互穿插,但重心都基本穩定在一條線上,在平穩中展現起伏擺動之感,意境的表達上,黃庭堅的草書展現出北宋尚意之風,點畫由心而發,以心境造形,有著豪壯跌宕之勢,蘊含著禪宗的脫俗自由之態,這種創新能力其實是不遜色於晉唐之輩的。

其實對於大多數學者來說,像唐代狂草那樣的纏綿奔放之態並不容易臨摹,筆勢的連貫迅疾也無法參透,但是黃庭堅的草書線條沒有這般纏繞,用筆以左右擺盪為主,採用橫向趨勢,把懷素的絞轉改為斷折翻轉,在上一筆寫完之後立馬翻轉筆鋒寫下一筆。

對於學書者來說難度可能會略微降低,同時練習黃庭堅的草書還能逐步開拓自我的創新能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道路,而且與當代毫無藝術的拖把草書跟注射器草書相比,黃庭堅草書具有濃烈的藝術氣息,以及感情色彩,在用筆上技巧豐富,比今人強了數百倍,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您對黃庭堅的草書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600c656f828424492a948b22afb13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