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來到2023年年末,華為的鴻蒙生態突然迎來了一輪爆髮式增長。從數周前開始,網上隔三差五就會出現某某App與華為達成合作,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同時騰訊、阿里、美團、網易等網際網路大廠更是紛紛開始招聘專門的鴻蒙開發崗。這也意味著在經過了數年時間的積蓄後,鴻蒙生態終於與Android分道揚鑣,開始尋求真正的獨立。
這更是代表著如今的鴻蒙正在挑戰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即創建一個在iOS和安卓之外、取得成功的移動端作業系統。此前在今年華為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在活動尾聲突然宣布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啟動,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版將於2024年第一季度面向開發者開放。至此,鴻蒙從最初兼容Android,也正是走向了要與Android和iOS「三分天下」的道路。
做一款作業系統和打造一個成功商業化的作業系統,兩者之間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回事。做作業系統很簡單,是因為一個有著一定計算機相關知識的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能就能做了。比如於淵的《Orange'S:一個作業系統的實現》和川合秀實的《30天自製作業系統》,這兩本書就都是這個領域的入門級讀物,所以做有一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作業系統並非不能實現。
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進行換殼操作,再加上幾個程序或接口也可以實現這一點,在過去二十餘年間,各類不斷湧現的國產作業系統絕大多數就屬於這一範疇。
然而將作業系統作為一款商品賣給消費者,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事實上,開發作業系統容易、真正難的是打造圍繞它的生態。而構建生態的關鍵,無疑就是能夠讓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來一起打造繁榮的軟體生態,這樣才會產生網絡效應。
儘管說起來不難,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事實已經告訴我們成功的例子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以移動作業系統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於大企業病,疊代過於緩慢、且朝令夕改,最終讓開發者跑了個精光,塞班則死於先天性不良,閉源的特性和編程理念的特殊造成了開發者上手難度大、開發周期長,對於開發者非常不友好,最近的阿里YunOS則是死於孤軍奮戰,直接被谷歌用反分裂條款給邊緣化了。
當然,在Android和iOS定鼎移動作業系統市場之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也有一個成功的案例,那就是背靠印度市場的KaiOS。這款作業系統的特質,就是將基於HTML 5的應用程式帶入非觸控設備,並塑造出了一個介於功能機和智能機的中間狀態。但純靠低端市場存活的KaiOS,顯然不會是鴻蒙學習的對象,HarmonyOS NEXT的出現就已經表明了其所對標的是iOS和Android。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HarmonyOS NEXT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避免重蹈微軟Windows Phone的覆轍。而Windows Phone是如何倒塌的,業內的共識則是微軟在其大版本升級時,做出了直接拋棄舊版本用戶的昏招,此舉也直接打斷了Windows Phone的上升勢頭。緊接著由於用戶基數不夠,第三方開發者因為缺乏預期而降低投入,進而導致Windows Phone上的第三方應用匱乏,更難以吸引新用戶,最終也使得Windows Phone變成了一個死局。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就曾表示,「對於一個生態來講,特別是作業系統這類的底層平台,軟體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以及能否成功的最核心因素,16%的市占率是一個生死線」。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華為HarmonyOS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8%,全球則為2%。
如果按照這個水平,HarmonyOS的獨立無疑是空談,但隨著Mate 60系列機型的上市,市場格局迎來了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更是讓華為的強勁復甦變得勢不可擋。根據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鴻蒙生態的設備數量已超過7億,並有220萬開發者投入到鴻蒙生態的開發中,API日調用已達590億次、軟硬體產品更是超過了350款。此外,鴻蒙的底座也已經基本完善,有著超過1億行代碼、2萬多個API。
當然,目前HarmonyOS所取得的成績是建立在兼容Android的基礎智商,而HarmonyOS NEXT則是不兼容後者,但這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兼容Android就意味著開發者可以很輕鬆的讓已有的Android應用運行在HarmonyOS上,一旦不兼容Android之後,開發者就只能為HarmonyOS NEXT重新開發一個新的版本,當一個是直接利用現有數字資產、另一個是從無到有開發新產品的情況下,開發者所需要做的工作顯然也截然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年Windows Phone就是倒在了這裡。由於性價比不高,相比於開發Android或iOS應用,開發者也不願意為Windows Phone來開發原生應用。那麼問題就來了,400餘家合作夥伴啟動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對於HarmonyOS NEXT來說足夠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今時已不同往日,現在搞定關鍵的數十家網際網路大廠,就真的能把HarmonyOS NEXT生態搞得有聲有色。
不同於Windows Phone時代,在移動網際網路高度成熟的當下,用戶在手機里安裝的App數量也已經趨於穩定。按照月狐數據的統計,從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網民手機里安裝的App一直在67到68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超級App的崛起讓用戶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App,就可以滿足線上的需求。
如今許多企業在開展移動業務時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是開發App、還是小程序?可在Windows Phone時代,就只有開發App這一條路,而現在許多企業會選擇開發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小程序。小程序與它所寄生的超級App的出現,讓用戶可以在一個獨立的超級App上實現成百上千種功能,這顯然是以往從未出現過的景象。
當初Windows Phone要搞定的開發者和如今HarmonyOS NEXT需要的開發者,在數量上就已經有了指數級的差異。換而言之,搞定了美團、網易、支付寶等廠商的華為,如果再與騰訊、位元組跳動達成合作,無縫切換到HarmonyOS NEXT或許真的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