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內伊為何不敢開戰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2024-09-30     八月未完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除了直接的戰爭打響而引起之外,還有很多被視同戰爭的行為,比如說直接攻擊一國領導人,直接暗殺一國領導人等。

最典型如果一個國家暗殺了另外一國的總統或者關鍵領導人的話,那麼在國際法中,就視同為直接的宣戰了,被暗殺國,可以直接發起戰爭了。

所以根據這個國際法,其實美國對於伊朗關鍵領導人蘇萊曼尼的暗殺,其實也就是等同於宣戰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哈梅內伊為何不敢開戰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

從1979年開始,美國和伊朗就進入對抗狀態,尤其是伊朗人質事件之後,更是水火不容。

而且伊朗那是一直非常的強硬,甚至霍梅尼時代,隨時都做好了跟美國開戰的準備,國內也是不斷的準備和動員。

而到了哈梅內伊時代更是如此,因為哈梅內伊缺乏權威,所以對外對美國那是更加強硬,以贏得支持。

所以在哈梅內伊當最高領袖的30年時間內,整個的伊朗對美國那是強硬到了極點,甚至直接就要隨時開戰的準備。

尤其是內賈德總統時期,跟哈梅內伊那是一唱一和,對美國強硬到底,甚至隨時開戰,打擊以色列。為此搞得西方和美國都是很無奈,當時伊朗強硬下,美國反而不斷的退縮……

所以按照伊朗對美國的一貫態度和強硬,其實與美國的戰爭那是隨時都能打的。

但是這次美國暗殺了伊朗的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那麼這在國際法上都在譴責美國,而且按照國際法,視同宣戰了。

而對於此,伊朗那是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表示了憤慨和戰爭的威脅,表示要激烈的報復,要讓美國人血流成河,要打美國本土……嘴上那是一副要開戰的樣子。

但是實際上只是象徵性地向美國在伊拉克的基地發射了16枚飛彈,而且還一個美軍都沒炸死,完全讓外界意想不到。

而伊朗此舉很明顯就是慫了,這與一向強硬的伊朗那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啊。

為此很多人不明白,為何這次哈梅內伊不敢開戰呢?為何慫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原因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保住性命「。

對於現在的哈梅內伊來說,在國內已經是非常危險了,在40年的教士統治和教士權力之下,伊朗國內貧富差距巨大,百姓怨聲載道。

而教士集團紙醉迷金,為此國內的反抗不斷的激烈,而且在民不聊生下,百姓越來越破除對最高宗教領袖的迷信,開始反對哈梅內伊了。

而且伊朗整個國家,在美國的極限施壓和石油禁運下,國家損失慘重,整個國家那是不斷的虛弱,非常的悽慘。

對於此,對於哈梅內伊來說,那是很明顯地知道,如果此時開戰,那麼伊朗必敗無疑。

一旦如此,美國不推翻自己,光是國內憤怒的百姓都可能推翻自己,自己不是成為第二個薩達姆,就會成為第二個卡扎菲,最終死無葬真之地。

所以與其為了爭一口氣而與美國開戰,還不如做做樣子,忍氣吞聲,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財富,還有自己的生命,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次的事件,在最關鍵的時期,哈梅內伊慫了。從這也可以看到,伊朗國內現在局勢的危機,哈梅內伊如果再繼續這樣。

無法解決窮困百姓的生活問題,恐怕不需要美國過來攻打,那麼伊朗整個國家和教士政權都可能直接的崩潰。

歡迎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伊朗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f5387cab682f9690cbe0f33e83d5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