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該不該原諒對方?
對於那些心靈雞湯類的東西來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你必須要去原諒,如果你不原諒對方,就是你不夠大氣、格局小了;甚至,你如果不原諒別人,也就無法放過自己。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完全不是。
不原諒不表示不夠大氣,心胸狹隘;我不原諒,也不意味著,我就是放不過自己;相反,如果我輕易就原諒了那些傷害我的人,人家未必會輕易放過我。
謙大爺說:「寶貝,傷害過後,再無原諒」,你早晚會明白,這句話,才應該被奉為圭臬。
如果一個人選擇傷害你,不用懷疑,他通常都是故意的、惡意的,換而言之,他本來就是要來傷害你,他本來就是選擇要傷害你。
故意且惡意的傷害,幹嘛要原諒呢?如果這樣的傷害都輕易去原諒,這不是大度,而是慫包。
被傷害之後,心裡就會有恨——恨,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恨,有時候會激發出內在的一種力量,並且這種力量是源源不斷的。
平息恨意的方法,不是動不動就勸自己放下,就什麼慈悲為懷——哪來那麼多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你就是個凡夫俗子,別動不動就拿佛祖的修為境界來要求自己。
消除恨意的最好方式,說到底還是快意恩仇——中國人崇尚君子文化,而君子文化教育我們,做人,要恩怨分明,有恩報恩,有仇不報非君子;而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看,十年啊,君子文化並不排斥仇恨在一個人的內心積壓十年,因為,十年磨一劍,磨劍是為了什麼呢?當然不是為了防止老年痴呆。
所以,別動不動就去勸人放下,你以為的慈悲為懷,只是假仁假義而已。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就是這個道理。動不動就勸人放下,動不動就勸人原諒的,實則也是一種惡行。
人性是極其惡劣的,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不原諒,相當於是自設了一層防禦機制;就像你本來不設防,但別人傷害了你,所以你拿起盾牌和長劍,你未必要反擊,但你至少可以防禦;而「原諒」就是,你輕易就放下了盾牌和長劍,往往,在惡劣的人性面前,等待你的不是對方的被感化,而是,給你致命一擊——你想不開,怎麼會這樣;ta更想不開,怎麼天下還有如此愚蠢的人!
所以,你以為勸人原諒,是積德行善,卻有可能反而是助紂為虐,成了幫凶與共犯。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朋友,她的男人三番五次背叛了她,她居然還問我,怎麼樣才能原諒對方……
我真希望有一天,她能問我這樣的問題:「老師,如何才能把對方揍一頓,又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同樣是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她說,她選擇了繼續婚姻、修復關係,但是,她的情感諮詢師告訴她,要去原諒對方,如果你總是不能原諒,那麼,就是你修為不夠,這段關係如果沒有好轉,就是你沒有做好,屬於你的責任!
她嘗試原諒對方,但是實在太難,一想起那些遭遇背叛的過往,就覺得萬蠱噬心,對對方的那種恨,那種厭惡,那種噁心,分分鐘都不想再跟這樣的人繼續下去,甚至偶爾還希望對方得到惡報……她覺得自己出問題了,不但沒有辦法原諒,而且自己腦子裡怎麼會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自己怎麼變得那麼壞。
她無意中聯繫到我,聽完她的講述,我只說了一句話,她就釋然了。
我說:「不能原諒,就不原諒唄,幹嘛非要逼自己呢」。
其實,傷害之後,真的再無原諒,對於曾經的傷害,不值得原諒,也沒必要原諒。
我可以放下過往,但放下並不表示,我已經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