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一眼假」的牛欄坑肉桂,已經有很多人中招,早知道早避坑

2023-11-06     小陳茶事

原標題:3種「一眼假」的牛欄坑肉桂,已經有很多人中招,早知道早避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天,想和大家聊點輕鬆話題。

譬如,講講那些關於牛欄坑肉桂的冷笑話。

上禮拜在主號里,剛分享了一篇關於「溯源碼」的內容。

講真的,掃碼溯源在今時今日的技術層面,完全是小兒科。

但實際面臨的推廣難,耐人尋味。

畢竟,市面上動輒家家戶戶都賣「牛肉」,月銷破萬份,常年庫存充足不斷貨牛欄坑牌肉桂,一旦較真溯源起來,清一色是大寫的「假」字!

岩茶圈內,關於牛欄坑肉桂的話題,一直是最火的。

故事多,段子多,調侃也多。

甚至,當你看到網上那些各式歪解後,換個角度看,完全是笑話一場。

笑料一:

「自家獨特『野牛肉』,荒野風格盡顯。」

荒野/牛欄坑/肉桂,這三組詞乍一看,疏鬆平常。

但組合在一起的效果,太炸裂。

原本,牛欄坑肉桂就已經是岩茶肉桂里的王者,論知名度、論山場優勢、論市場價值、論風味特色,全方面堪稱遙遙領先。

再加上「荒野」二字前綴,更是不得了。

隨便怎麼看,都特別稀罕。

「野牛肉」哎,能有人聽過?又有幾人真正喝過?

周末出門喝茶,和別人一起現場鬥茶時,隨便拿出去亮相,豈不得亮瞎全場?!

停停停,先別將這件事想得太美。

牛欄坑作為一眾岩茶愛好者的熱門打卡點,常年遊客不斷。

哪處能看到「不可思議」石刻?哪片哪戶的茶樹剪得特別矮?坑中的澗流何時是豐水期,何時是枯水期?入口那段碎石路是哪一年修的?坑口紅色涼亭那片到底種了幾棵松樹……

這些細枝末節,只要常年多去坑中走走,不難了解。

可以肯定地和大家說,牛欄坑這個的熱門山場,就不存在任何荒不荒的問題!

畢竟,牛欄坑作為一條不寬不窄的坑,還身處的在景區內,又不是神秘的神農架深處,何談真荒野?!

何況,像牛欄坑這樣的核心正岩山場,最具代表性的茶樹栽培種植方式,是盆栽式種植。

依據天然山勢,壘石成園,往裡種茶。

這是茶農先民傳下來的種茶智慧,能最大程度承接從高大丹岩身上剝離下來的風化岩碎屑,讓底下的土壤保持疏鬆、透氣、富含養分的好狀態,產出岩韻特徵明顯的好岩茶。

不過,說到底,看起來像梯田那樣的古老盆栽式茶園,離不開人工精心照料。

與真正意義上的荒野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從一開始,隨便假冒山場,用普通肉桂假冒「牛肉」,已經是擔上了風險。

這時還要再貪心一些,繼續套用所謂的荒野茶概念。

到頭來,只會成為畫蛇添足,導致看起來「假上加假」!

笑料二:

「牛欄坑肉桂就是苦的 | 你走進坑裡,摘一片青葉嚼嚼就知道了。」

不知何時起,「研學風」特別火。

但市面上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跟團研學班,能學到真乾貨的不多。

之前在看一段研學視頻時,聽到這樣的帶班分享。

第一句話,語氣很堅決肯定。

「牛欄坑肉桂的味道就是苦的!」

緊隨而來的下一句解釋,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你隨便走進坑裡,摘下一片青葉,放進嘴巴里嚼一嚼就知道了。」

偶買噶,這完全是誤人子弟。

看到這麼沒素質,不講公德的實地茶葉研學,心底突然感慨,武夷山主景區還是像往常那樣收點門票比較好。

不然,這些烏煙瘴氣的、毫無底線、毫無門檻的「研學講師」湧進來後,不知得誤導多少人。

先不說知識層面的誤區,光沖這樣的實際做法,就是不文明遊覽之舉!

牛欄坑內的茶樹,都是各家私有的。

隨便摘茶,損傷青葉,從根本上就不可取。

更何況,從「生茶青」的味苦,推測出牛欄坑肉桂經歷做青、焙火,制出成品後,也是以苦為主。

這樣的腦洞,恕麻花沒法認同。

類似吃苦瓜,沒人能做到面不改色,直接去啃生瓜。

但經過切片,加鹽擠出水分,再放入肉片,加入調味,經歷合理烹飪後,最終做成的苦瓜炒肉就是餐桌上的美味。

喝茶也是如此,我們在茶桌上喝的是成品茶,而不是生茶葉,又怎能同日而語!?

於岩茶制茶加工而言,做青走水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走掉「苦澀水」,讓茶湯滋味更柔。

同時,後期焙茶不止是降低水分,利於保存,還是為了發展茶香,促進茶味。

通過高溫焙茶,讓內在茶味進一步濃縮升華,通過高溫焙掉大量咖啡鹼(遇熱易升華)後,能讓茶味更醇柔。

青葉採摘標準,工藝到位的牛欄坑肉桂,湯感遠比其它正岩肉桂要醇。

同時,湯中的漿感能比肩正岩高叢水仙,而花香、果香、奶油香、桂皮香等系列茶香,多數能清晰地沉入湯水中。

使得整杯茶的滋味甘醇、香滑、豐美、細密無比。

一喝,便能讓人過喉難忘。

笑料三:

「講個笑話,2017年存下來的「老牛肉」賣得比新茶便宜。」

之前分析過,為什麼老岩茶的市場受眾這麼有限?

最本質的原因是,選茶成本太高。

品質稍微過得去的老茶,精品難求。

而那些因為品質不出眾,庫存積壓下來的問題茶,一抓一大把。

現如今市面上,多數岩茶的最佳適飲期在近三年左右。

超過這個期限,存放時間一長,容易出現各式狀況。

譬如,品種香、山場特徵消失;茶味變薄;水味出現;返青變質;陳味出現;酸味悶味明顯……

越是庫存積壓,越容易砸在手上。

在整個市面上,能做到原料山場正、做青技術好、焙火到位、並且採用科學合理方式儲存的精品老岩茶,數量極其少,用「萬里挑一」形容,並不為過。

這時候,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一位老岩茶愛好者,要具備不少硬性前提。

首先,購茶預算要充足,不要為了便宜去買茶。

其次,還要有足夠閒暇,擁有充足精力去篩選與試錯。

最後,還要做好心理準備。

當你好不容易碰到那麼一款、兩款自己特別滿意的老岩茶,結果一打聽,對方沒庫存,只是少量招待分享,不對外出售……

這樣的情形,在圈內半點不稀奇。

再回到今天的「牛肉」正題,曾經看到過這樣的分享。

某自稱資深岩茶玩家的茶客,分享了一泡2017牛欄坑肉桂。

據說,單泡只要350元。

剛聽到這樣的售價,心裡就覺得不值。

那可是牛欄坑肉桂啊!哪怕是新茶,很多都已經不止這個價。

結果從2017年,費了這麼大勁,存到現在反而跌了價。

這茶葉存下來,又是為了啥!?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b6b8dd32a97cb5ab5c3fe35409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