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只需要了解三條線索和三對矛盾

2023-10-08     中外概覽

原標題:看懂世界格局,只需要了解三條線索和三對矛盾

想看明白國際秩序、掌握世界格局、把握世界大勢,如果從專業知識的角度入手,是相當複雜的,這要閱讀很多書籍,查閱很多信息——即使如此,也未必真正看個明白,一是國際關係本身比較複雜,二是它還處在動態變化中,三是最重要的,即使看明白了,也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今天摒棄那種複雜而又表面的分析,以上帝視角,站在天上往下看人間紛爭、世間擾擾,那麼世界的一切將變得清晰而簡單,從這個角度認識世界格局,也就可以一勞永逸、不用再跟隨時事而疲於應對。

站在天上看世界,就是三條線索,具體說就是有三對關係及其矛盾,了解它們,就會看到這個世界的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的全貌,同時又了解了它的真相和背後的奧秘。

這三條線索分別是:

第一,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及其矛盾;

第二,是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的關係,及其矛盾;

第三,是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及其矛盾。

這三對關係和矛盾,決定了世界秩序和國際關係的基本面貌格局。不論世界怎樣變化,也不論國家之間的關係怎樣變化,這種大的秩序和格局不會發生改變。

下面,對這三條線索以及矛盾分別作一個解釋和說明。

一,關於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間的關係及矛盾

1、兄弟關係:首先說說這對冤家對頭的關係。以色列和阿拉伯實際上是一對親兄弟——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只不過以色列是嫡出,阿拉伯是庶出,阿拉伯世界也是認可這一點的。

2、正選和反選:以色列民族是被上帝所揀選的民族,阿拉伯也是,只不過一個被「正選」,一個被「反選」。阿拉伯民族的誕生是以色列的先祖亞伯拉罕背離上帝的結果,因此,上帝「揀選」阿拉伯人就是為了要對付和「教訓」以色列人。從這一點看,中東衝突和矛盾將永遠不會消停。

3、以阿關係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以阿關係並不是簡單的以阿關係,以色列的背後是西方基督教世界,阿拉伯的背後是伊斯蘭世界。以阿矛盾決定和預示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和矛盾,它們的矛盾不會化解,將永遠地持續存在。

二、俄歐關係及俄歐矛盾

1、相同點:一是都屬於歐洲國家,二是都有相同信仰。這種相同點決定了俄歐矛盾不是永久的,未來經過若干歷史時期後,俄羅斯將會回歸歐洲和融於歐洲,成為一體,但那是在較為久遠的未來之後。

2、不同點:歷史傳統和政治體制不同,造就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俄羅斯之所以成為歐洲社會的異類,一是因為它有東方的淵源和元素,二最根本的原因,是上帝要使用俄羅斯這根刺成為歐洲社會的磨難和錘鍊,俄羅斯上帝在基督教世界內部精心尋找的最恰當的工具。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的歐洲社會(包括美國)的矛盾才是不可避免的和永久的。

三、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及其矛盾

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及其矛盾,集中表現為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和矛盾,這一關係及矛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這是中國和世界關係的主線和主要內容。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是另一個俄羅斯,是放大了的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對應的是歐洲社會,而中國對應的是世界。這不是說中國比俄羅斯更強大和重要,而是使命和特點不同所致,俄羅斯之所以「小」些,只對應歐洲(含美國),是因為從大的方面來說,它們都是基督教國家,仍然是「一夥」的,而中國是龍族沒有信仰,更適合對應或代表世界的世俗化或者說世俗化的世界。

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中國和世界的關係,除了西方國家,還包括中國與印度,中國與非洲,中國與伊斯蘭國家,中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關係。在某些時候,由於這些國家相互利用的需要,可能走得較近,但由於它們信仰不同、價值觀不同,所以它們之間並不存在真正的友誼。從長遠和本質看,它們的關係主要還是以矛盾和對立為主。

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目前總體看還不錯,但從長遠看、從全面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是無神論,一個是有神論,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不可能志同道合。中國和印度。一是信仰不同,二是由於地緣政治的關係,三是同性相排斥,中印關係決定了矛盾關係是主要的和長久的。中國和非洲。相同點,都作為西方國家的對立面而存在,二都是含的後裔;不同點,一是已經分家並形同陌路,已經形成了兩個無法溝通的世界;二是同性相排斥,決定兩者只能用金錢溝通,去掉金錢就是矛盾。中國和拉美。距離產生美,但距離產生的美一定是暫時的,由於信仰不同最終決定沒有共同語言,終會分道揚鑣。

四、總結:三對關係塑造世界格局

以上是三對關係的大致情況,它們構造了世界格局的基本圖景。

如果再略微觀察一下,你還會發現那三種關係和矛盾,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每對矛盾的矛頭都指向了西方國家,指向了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不論是伊斯蘭的穆斯林、東正教的俄羅斯還是無信仰的龍的傳人,都和西方國家存在著難以調和的對立與矛盾。

好像上帝專和西方人過不去似的,問題是,上帝為何要和西方世界過不去,為何要挑選那麼多的敵人來對付自己的子民呢?簡單地回答就是,「上帝所愛的,他必管教」,管教的方式,有時是親自的管教,但更多的時候,是借用了阿拉伯人、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5ebc8ae36bbb5fd4032c0b8f937e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