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這裡也有座雷峰塔!真的?假的?

2019-08-17     韓是我I說關中事

慶安寺與耒化塔

慶安寺位於臨渭區交斜鎮東堡村南,108國道公路南側,建於司馬炎咸寧五年,規模較大,曾是秦東有重要影響佛寺之一。慶安寺塔為寺內建築,又名耒化塔,或鎮風寶塔。人們習慣將其叫做雷峰塔。

慶安寺與耒化塔

耒化塔為方形九層樓閣式磚塔,高九層三十餘米,有三十六券形門道。相傳,此地原來有個黑風洞,長年刮黑風,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百姓苦不堪言。道教祖師張三丰為了鎮風祛邪,借用神力用周圍村子的牛魂,從山西拉到這裡。原塔有十三層,拉到半路時聽到雞叫,將四層丟在黃河岸邊,趕天亮前把剩餘九層拉到此處。從此,這裡風和日麗,百姓安居樂業。原有木塔梯可登臨塔頂,四顧方圓百餘里。同治年間回民起義焚燒其塔梯,寺殿建築也毀於此時,以後未能重新恢復其寺,唯留孤塔一座。

耒化塔建於唐代,北宋天禧年間重修,華州大地震時塌毀,嘉靖三十七年又按原來模式重建。塔身南壁銘文記錄道:「不幸值於我皇上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三更三點,地大震焉,前塔崩倒。當斯葉也,震風解龍,飛沙壓鎮,五尺之童,無不驚駭。」正是此碑文提供了華州大地震重要資料,所以慶安寺塔脫穎而出,成為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斜鎮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位於交斜鎮鎮政府後院,是陝西境內較早出現的國軍抗戰紀念碑。為趙錫光率部在陝西休整、駐防期間,為紀念抗日犧牲的將士而建立。目前,在陝西還沒有發現比此碑建立時間更早的抗戰紀念碑。

交斜鎮政府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紀念碑原來是立在街道上,後來因為道路拓寬才搬遷到此。青石質,圓首,方座,通高2米,寬0.9米。碑首為雙鳳朝陽圖案,上刻「勝利」二字。碑身楷書,上款「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七七抗戰建國二周年」,中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下款「陸軍第一軍第一百六十七師師長趙錫光、副師長熊克念率全體官兵立」。

交斜鎮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趙錫光為雲南保山人,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一員大名鼎鼎的虎將。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時調任第一百六十七師中將師長。他率部在鸚鵡關死守24小時,又與日軍激戰一晝夜,撤退到陝西關中整訓。期間兼負陝東河防任務,使日軍不敢從河南經潼關侵入大西北。

趙錫光後來隨陶峙岳到了新疆,解放戰爭時期率部起義,後任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九軍軍長。不久,第二十二兵團成建制轉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趙錫光任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兼任石河子城建處處長。(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臨渭政協文史【看完記得關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kUn2wBvvf6VcSZkG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