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面板之後,韓國又有2項「全球第1」被取代,5年前還是中國10倍

2022-02-17     世事先知道

原標題:繼面板之後,韓國又有2項「全球第1」被取代,5年前還是中國10倍

對於歐美日韓而言,年均經濟增長保持2%已經皆大歡喜了,但是對於中國而言,6%以上才算是合格,因此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勢頭,讓很多外國人難以想像,當然很多國人也無法想像:最近5年中國的科技變化有多大。

2015年,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出口方面,實現的出口額只有11億美元,在全球排名位列第18位,但是到了2020年,我國在這一科目方面的金額增長到86億美元,進入全球前10國家榜單,位列第9名,超越了韓國和新加坡。

2015年,美國和日本申請的國際專利占全球總量的26.3%和20.3%,而中國的份額只有13.7%,只有29846件。但是到了2020年,我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68720件,比美國近乎多出10000件,位列世界第一,並且還按照16.1%的速度在增長,而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增長速度均不超過5%。

最近,韓國就對中國的經濟進行了密切關注和調研發現,中國數字經濟占了接近40%,發展速度也處於全球最高水平,而且,在過去5年里,數字經濟的平均貢獻率達65%,這是中國面臨各種外部環境,依然保持穩定增長的內功。

韓國非常擔心,原本和中國的產業分工模式正在從合作轉化為競爭,中國有越來越多的產業追趕上了韓國,與韓國企業共同角逐全球市場。

在2015年中國內地超越台灣省,成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生產地區,到了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躍居全球液晶面板產銷首位,超過韓國,京東方集團在液晶面板市占率也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上半年,韓國又有兩大優勢產業被中國迎頭趕上。

第一個就是手機。很多人都知道2010年全球最大的手機龍頭是三星,三星也是當時我國第一大手機銷量品牌,但是在今年6月,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小米手機成功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冠軍,而三星則排名第二。

尤其是歐洲的已開發國家,比如德國、法國以及西班牙等市場,過去一直是三星的主場,如今也逐漸被中國品牌追平。要知道,2019年Q2季度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據21.3%份額,但到了今年Q2季度三星手機市場份額僅剩下17%。

如果追溯到5年前的2015年,小米手機的銷售額只有500億元,而三星手機的營業額就超過了5000億元。

之前日本媒體將世界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70個產品作為調查對象發現,其中15種產品高度依賴中國企業,而且中國的產銷量在全球市場份額中超過30%,例如液晶面板、智慧型手機和電腦等產品。

第二個就是韓國在汽車電池領域也迎來中國企業的強力挑戰。

今年上半年,韓國三大動車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34.9%份額,是汽車電池主要生產國,雖然這份韓國電池企業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不錯,但是相比中國仍然相形見絀。

僅中國寧德時代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最高份額達到29.9%,反超韓國LG能源解決方案,比亞迪電池的市占份額也達到6.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過去多年的全球鋰電池龍頭日本松下市占率從22.5%跌到現在的15%。

讓韓國所不能接受的是,5年前寧德時代只是一個小不點兒,不足韓國LG化學的10%,兩年前,寧德時代的裝機量主要聚焦在國內,海外市占率僅達到1%,壓根不是韓企和日企的對手,但在今年卻暴漲至9%,正在蠶食韓國電池企業的市場。

加上當前全球超50%新能源汽車都在中國市場銷售,這些車企不得不考慮和中國電池生產商合作,以此交換市場,這意味著未來中國電池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的份額將會越來越大,進一步壓縮韓國企業的生存空間。

而目前韓國正擔心的下一個產業,是韓國一直引以為傲的NAND快閃記憶體產業,當前正在遭遇中企的窮追猛打。

最近,中國存儲晶片企業長江存儲128層3D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已經量產,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來勢洶洶,去年中韓兩國在存儲晶片技術方面差距長達4年,但在今年中國已經將差距縮短到2年不到。

要知道在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光是三星和SK就把持了45%左右的市場份額,國內98%的市場份額被歐美日韓企業所占據,可以說中國科技創新正在殺出一條血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eeed38119fcaefd999e222328a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