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3 歲前家長要做到的十件事,最後一件尤其重要

2023-03-06     丁香媽媽

原標題:孩子 3 歲前家長要做到的十件事,最後一件尤其重要

大家好,最近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不錯過我們每天的精彩推送

邀請大家動動手指,跟著下圖步驟

把丁香媽媽公眾號設為星標

下面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3 歲之前,是寶寶成長發育、心智開啟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裡,面對寶寶不同的發展階段,媽媽們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丁香媽媽幫大家梳理了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十個關鍵時間點,總結了寶寶 3 歲前的注意事項。

從出生開始

幫寶寶補充維生素 D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充足的維生素 D 能幫寶寶提高對鈣的吸收能力。

權威機構 AAP 建議:新生兒出生後數天,即可開始補充維生素 D。

維生素 D 的天然食物來源比較有限,吃維生素 D 製劑是幫寶寶補充 維生素 D 的好辦法。

對於 1 歲內的寶寶來說,每天攝入 400 IU 的維生素 D 很有必要。

1 歲後,維生素 D 的推薦補充量為每天 400~600 IU。

我國居民普遍缺乏維生素 D,日常飲食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量,所以我們建議持之以恆地補充維生素 D,補到地老天荒都可以哦。

4~5 個月開始

訓練寶寶的抓握能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寶寶不經意的抓、握都是對世界的探索,嘗試刺激寶寶的手掌,訓練寶寶主動抓握物體,能提高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幫助寶寶大腦得到更好地發育。

從寶寶四五個月大開始,爸媽就可以有意識鍛鍊孩子抓握東西的能力。抓握大人的手指,抓握不同質地的玩具或物品,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哦。

5~8 個月開始

幫寶寶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寶寶的口腔清潔,要從出生以後就開始,即使那時候還沒有長牙。

媽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沾水幫寶寶擦拭口腔粘膜,保持口腔清潔的同時,還能及早發現寶寶的口腔有無發育異常。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家長就要開始幫助寶寶刷牙了,選擇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天 2 次。刷牙是預防齲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等寶寶更大一點,就要培養寶寶自己刷牙的習慣了。但這個過程比較漫長,通常要等到 7 歲之後,至少寶寶能夠自己繫鞋帶了,才說明 Ta 的精細動作能夠獨立刷牙,在這之前,都需要家長幫助寶寶完成刷牙工作。

6 個月以前

儘量做到純母乳喂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母乳的成分最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

蛋白質種類易於寶寶的消化吸收;

脂肪含量高能提供寶寶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含有的免疫因子還能降低寶寶生病的幾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 個月內純母乳喂養是最佳的嬰兒喂養方式。嬰兒添加輔食後,母親最好能持續母乳喂養至兩歲或更長時間。

堅持母乳喂養,不僅對寶寶好處多多,還能增進母子感情、幫助媽媽更快地恢復身體哦。

6 個月之後

給寶寶添加輔食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根據中國營養學《7~24 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的建議,寶寶在滿 6 月齡後就要儘早添加輔食了。

由於消化系統還沒發育完全,過早的添加輔食會對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引起寶寶消化不良,甚至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如果添加過晚,可能會錯過添加輔食的「窗口期」,導致寶寶進食困難,有些寶寶還會出現致嚴重的貧血甚至發育落後的情況哦。

8 個月起

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的習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當寶寶開始對大人吃飯感興趣時,就預示著寶寶想要自己吃飯了。

大多數寶寶在 8~10 個月左右,會出現自主進食的願望,比如搶勺子、喂飯時搖頭躲開等,家長應該適時引入手指食物,輔助寶寶喂飽自己。

經過手指食物訓練的寶寶,到 1 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勺子, 1 歲半到 2 歲就能夠掌握自己吃飯了。

家長要給寶寶鍛鍊自己吃飯的機會,如果一直喂飯,寶寶就會養成依賴的習慣,學會自己吃飯的時間相對要晚一些。

1 歲左右,幫寶寶徹底戒除

奶睡、夜奶的習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幫寶寶戒除夜奶能降低寶寶患齲齒的風險,還能讓寶寶和媽媽都擁有更好的睡眠。

讓寶寶嘗試自主入睡,有利於建立良好的進食和睡眠規律。

根據 AAP 的觀點,6 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了。讓寶寶嘗試自主入睡,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

1 歲之後

幫寶寶戒除奶瓶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早日幫寶寶戒除奶瓶,可以降低寶寶患齲齒的機率,減少牙齒咬合的問題,也能讓寶寶的口腔肌肉得到鍛鍊,幫助寶寶口腔更好地發育。

寶寶出生後 6 個月,家長就要逐漸引導寶寶使用帶吸管或吸口的杯子了。

根據 AAP 的建議,18 個月之前就該徹底戒除奶瓶了。

2 歲開始

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美國兒科學會(AAP)表示,大多數嬰幼兒在 18~24 個月大之間會出現排便意識,但也有一些寶寶比較晚,直到兩歲半左右才會這種感覺。

一般來講,2 歲開始培養寶寶自己上廁所是比較合適的,同時,家長也要確認寶寶出現了以下這些如廁信號,再開始練習:

每個寶寶開始學會上廁所的時間不同,並且差異很大,家長一定要循序漸進、順其自然,不能過度勉強寶寶,更不要去責怪寶寶,必須要等寶寶完全準備好再開始訓練。

1 歲半以後

再給寶寶接觸電子產品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也不利於大運動的發展。

長期看電視手機、缺乏與家長的語言溝通,寶寶會出現語言和情感發育遲緩的情況。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

小於 1 歲半的嬰幼兒,不適合使用電子產品,2~5 歲兒童,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得超過 1 小時哦。

養育寶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這十條之外,家長們還要多多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對寶寶來說,陪伴才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本文專家

周瑩

審核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

卓正醫療兒科醫生

策劃製作

監製: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3a92b52e544ebf126102306e33d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