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農村女孩,年入200萬,沒錢學音樂,沒體育天賦,靠讀書逆襲

2023-01-19     生活像爬山

原標題:我,農村女孩,年入200萬,沒錢學音樂,沒體育天賦,靠讀書逆襲

這是《自拍》第359個口述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請私信我

丹姐/口述

特剛一隻貓/撰文

呱呱/編輯

我叫丹姐(

@矽谷丹姐

),1985年,我出生在天津北辰區的南麻瘩村,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小時候,村裡條件都不好,家家戶戶住小平房,平日裡,大家種種地、養養牛,日子清貧,倒也算得上自在。

父母沒有給我的人生太多期待,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的規劃,也就沒有給我編織過未來。我一直很有想法,倒不是說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而是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我經常會跟父母提出一些要求:」我能學音樂嗎?」「我能學體育嗎?」「我能去上興趣班嗎?」

一家三口的合影,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

最開始是音樂,爺爺愛唱京劇,我似乎展現出了一點點天賦——唱歌不跑調。但父母也不知道怎樣培養,恰好姑姑在旁邊的鎮當音樂老師,每年會送學生去少年宮考音樂班,大概在我二年級的時候,她就把我一起送去考試了,那個時候我連do-re-mi-fa-so都不知道,結果考試後,我成了唯一被錄取的人——其他學生都唱跑調了。

在少年宮,最開始學的是唱歌,後來老師覺得我只學唱歌愧對天賦,就又讓我學鋼琴。老師想的只是培養一個苗子,卻從未想過經濟問題。有了這樣的機會,我當然想學,就又學上了鋼琴。每個周末都是爺爺送我去課外班,但也沒持續多長時間——因為學音樂太貴了,一節課要幾十上百,而我家在農村,收入微薄,根本承擔不起。音樂這條路就沒有走下去。儘管小時候家庭沒有條件支持,在後來的人生里,我參加了《中國好》,拿到了上海賽區第一名,也算是證明了自己的音樂天賦。

我小時候表演,爺爺幫我伴奏的照片。

走不了音樂這條路,我就想靠體育出成績。我爸是個體育迷,從我記事開始,放學之後、周末,他都會守著電視看比賽,好奇心重的我自然會跟著看,也就這樣漸漸喜歡上了體育。從1986年到1999年,中國女足成績很好,拿了7次亞洲杯冠軍,這也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看著球場上的鏗鏘玫瑰,我想去學踢球,爸媽並沒有放在心上。

足球沒踢成,我卻和田徑結緣了,學校開始組建田徑興趣班。我看到高年級的小姐姐每天訓練跑步,覺得她們特別酷。即便我發育晚,很瘦小,但老師看我積極,就讓我來試試。一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只能跟在後面,看上去像是別人的小跟班。於是我就拚命地練,別人訓練結束,我不走,要再練上一個小時,差不多過了一年,小跟班開始超越前面的同學了。

從小,我就活潑好動。

正巧那時和爸爸看了奧運會,我就開始「痴心妄想」,覺得以後當個奧運冠軍也不錯。所以到了五年級,即便仍舊很瘦小,我還是好強地報考了體校,想著無論如何都要練出成績來。進了體校,生活變得非常規律甚至有些枯燥:每天六點鐘起床,訓練兩小時,吃早飯,上課,下午兩三點又開始訓練,一直練到晚上六七點……那時的訓練就是拚命地跑,還有蛙跳、仰臥起坐這些體能訓練。

也就是在這裡,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差距:同樣都是訓練,有的同學就是跑得更快,這些同學被開的小灶、得到的私下指導自然也更多。而對於我們這樣沒什麼天賦的小孩,就只有冷嘲熱諷了,時不時的,教練還會說「你們這些人就是陪太子讀書的」。

我不甘心當「陪讀」,就更加拚命給自己加練。成效不是沒有,我比原來的自己強了,成績最好的800 米,也從排不上名,跑到了全區第三,但在絕對的天賦面前,仍舊不堪一擊。我在體校都成不了最優秀的,更不要想什麼奧運會了。

我和堂哥們的合影。

我要上初中了。教練覺得我學習成績還可以,練體育卻根本沒什麼機會,就建議我回普通中學。我接受得很平靜,雖然我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但一件事要是真的沒希望了,努力就不再會有價值,不合適就是不合適,該放棄就要放棄。而我,確實不是練體育的那塊料。

於是,我就回到鎮上的普通中學開始讀書,而一切並不順利,我先是逐漸意識到自己家庭條件有多差,再是處處受排擠,學習成績也不好。別的同學小學都在學習,而我在練體育,自然一開始跟不上,其中最差的是英語,連一到十都數不全。

因為成績差,又把在體校調皮的態度帶到普通初中,偶爾會搗搗亂,上課講話,還被老師罰站過幾次,很多同學都排擠我。記得有一次,我趴在桌子上午休,有男生拚命撞我的桌子和椅子,我很生氣,想要去打架,後來還是忍住了。

受排擠並沒有阻止我上進。初中每次考試都要排名,第一名坐在第一考場的第一個位置,我遠遠地望著那個位置,很是羨慕,想要坐到那兒,就得命地學習。沒有什麼高明的手段,就是硬學。英語不好,就拚命地背單詞;數學不會,就把能找來的題都做一遍;夏天家裡太熱,就去胡同里;爸爸晚上叫人來家喝酒打牌,我就躲到外面的路燈下學習。

就這樣,第二次考試,我就進了全校前十,然後是第三名,再是第一名,終於,我坐到了那個位置上。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奇蹟,老師一下子重視起我來了,爸媽雖然放養我,但拿到我第一名的成績單也很驕傲。對我而言,第一名固然值得高興,但它給我帶來更多的是危機感,因為當你考到了第一名之後,再考第二名也是失敗。所以,在我坐到第一名的位置上之後,初中剩下的時間,我再也沒有離開那個位置。

我(左一)和高中老師、同學的合影。

然後,我順利地考入了天津市第47中學,它是天津最早的一批重點中學,升學成績相當好。雖然一直沒有父母的引導,這時我的人生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就是我要讀書、上好大學、有出息——父母沒有向上爬的機會,所以能向上爬的只有我自己。

那確實是很痛苦的三年,我所有精力都在學習上,還因為打手電筒看書還看成了高度近視。當時宿舍晚上十點熄燈睡覺,我買來一個像電動車電瓶那麼大的充電手電筒,熄燈後在被窩裡看書,每天都看到凌晨。學校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別的同學一般是周一早上或者周日晚上回學校,而我每周日中午就回去學習。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好時我能考到年級第十一名。不過當時,我對大學、專業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為家庭條件不能讓我有這樣的視野。

我把目標定成了復旦大學。定這個目標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雖然從來沒有去過上海,但我很喜歡這個電視里常常會出現的大世界;另一方面,我們學校上一屆有個特別出色的學長,就是去復旦讀的汽車工程,所以我也想去復旦讀汽車工程。

我的高中畢業照。

結果2004年高考,我卻遭遇了滑鐵盧——只考了年級七十多名,比平時低了60多分,上了廈門大學,學生物工程。選這個專業也沒有經過什麼深思熟慮,因為優秀學長在復旦學的是汽車工程,我想著生物工程也是工程,我是理科生,生物成績又特別好,就報了這個專業。

廈門大學是一所很好的大學,在我上大學時,屬於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在現在,也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但沒能考上復旦,對我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因為眼界的局限,我連廈大在全國排名第幾名都不知道。再加上初中、高中的寒窗苦讀,我真的累了,上大學讓我感到了一種解脫,用現在的話講,可能就是小鎮做題家上大學後突然獲得自由的無所適從——我的人生一下子沒目標了。

我(右二)與大學同學的合影。

我想著自己這輩子已經讀了這麼多書,太累了,不想讀了,我不要努力了,我就要玩。上了大學,我開始擺爛了。一旦重心不在學習上,學校生活就會變的很豐富。比如說實驗課,我常常背著網球拍就去了實驗室,抄完旁邊同學的實驗和報告,就打球去了。閒暇時間也很多,文藝節目、演出比賽、表演……哪哪都有我。

還好,頹廢沒有經歷很長時間。我當時以為自己家裡條件還過得去,至少當時爸爸在村裡的廠子上班,有工資,後來突然知道,我的大學學費是媽媽問其他親戚借的。

要知道,廈門大學的學費並不貴,而這個錢我家都拿不出。我開始有點焦慮,現在我沒錢讀書,以後父母生病也就沒錢治病,我不努力的話,沒有人可以幫我。貧窮,一下子就有了實感。

我和媽媽的合影,從得知媽媽借錢供我讀書之後,我就開始用各種方式賺錢,儘量不再花家裡一分錢。

而在另一方面,我還受到了室友的影響。我們宿舍三個人,關係特別好,每天形影不離,一起上課、吃飯、參加活動、休息。她倆很聰明,不用很努力,就能考到班級前列。她們想著換專業,想著讀雙學位,我也就跟著一起,當然,想轉專業還有另一個原因:生物工程太難了,我之前又不好好上課,根本跟不上。

我們想轉經管類,但是熱門的專業要求太高,於是選擇了相對冷門的公共管理。並且決定讀廈大最搶手的廣告學第二專業。

因為家境不好,又要讀雙學位,我開始了搞錢之旅,幾乎所有兼職實習我都做過:做電話客服,自己拚命琢磨話術,去了沒多久,就做到了業績前幾名;做牛奶推廣,因為會唱歌、會主持,就經常要去周圍的縣城做活動,一天下來,連主持帶唱歌能賺幾百塊。

我(中間)與大學室友的合影,我們三個幾乎形影不離。

就這樣,2008年,我拿著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和廣告學的雙學位,畢業了。

第一份工作,我入職了一家房地產諮詢公司,工作地點在廈門,工作內容就是為地產公司提供方案。諮詢公司,說白了就是通過賣時間來賺錢,我很快進入了三四點睡、七八點起,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狀態。

我感覺堅持不下去了,但是媽媽的一通電話給了我動力,媽媽說,「你可以離職,但離職那一天肯定是因為你已經把這項工作做得特別好了,是一個特別光彩的離職。而不是現在你覺得不能勝任,堅持不下去,去當一個逃兵。」媽媽說服了我。

我在這家公司一做就是8年,期間從廈門調到了上海,發展得還算不錯,加入了旗下的一個子公司。這家子公司做的是海外地產業務,我早已從初一時用英文數不到十的小女孩,蛻變成英語很不錯的職場人。我想著做這項業務能借著我的語言優勢出國,就從母公司的主管職位,升到了子公司的總經理職位。

這是2014年,我在公司帶領7人團隊。

結果,總經理沒做太久,2016年底,31歲的我被裁員了。說起來絲毫不意外,因為那時公司經營不善,結果往往只有兩個,要麼是我主動走,要麼是我被動走,反正肯定會不會待太長時間。

公司的業績問題,我確實有責任,當時的我還是打工人心態、厭惡風險,雖然當了管理者,卻根本沒有管理者應有的視野。而且我向上溝通的能力不夠強,公司的營銷總監卻是個老江湖,他和公司的更高層打成了一片,有事沒事就去聊天,而我只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溝通。所以在子公司高管裁員二選一的時候,被裁的是我而不是他。

在被裁的時候,我確實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當時還沒買房,身上沒有貸款,這些年工作多少也有一些積蓄,經濟上沒有太大的負擔,所以沒有太多的失落,再加上我本來就不太想做這個行業了,不想重複地做同樣的事,我就把失業當做了一個很好思考人生的契機。而讀MBA之前一直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被裁員成了一個助推劑。

也就是在同一時期,在我童年充當父親角色、風裡來雨里去接送我的爺爺去世了,這也讓我真真實實感受到人的生命有限,有些想做的事現在不做,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做了。

疼愛我的爺爺。

遭受了裁員和爺爺離世後,我下定決心,要出國讀MBA。選MBA的學校就像談戀愛結婚一樣,可能是一輩子一次的事,要非常慎重,我選了很久,拜訪了很多學校,諮詢了很多人……我喜歡的灣區,灣區的學校基本只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在我的目標範圍之內。

史丹福是私立學校,更精英,而伯克利是公立學校,學生和老師更平易近人,也和從小讀公立學校的我更搭。所以,我選擇了伯克利。備考、準備文書……我就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開始了寒窗苦讀。

在準備文書和等待錄取的時候,我有了不少空閒時間,於是還順便考了個基金從業證書,在這段時間裡,不斷有獵頭給我打電話,向我提供工作機會。

一家很好的上市公司通過獵頭聯繫到了我,它是英國最大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我覺得機會不錯,想要試一試,結果約到和CEO的面試,當天他卻沒出現,只給獵頭髮了個消息,說自己太太生病,改下次再聊。很久沒有消息,我就給CEO發了郵件,主動聊了聊自己最近的想法和對行業的看法,他很喜歡這樣主動的人。然後我通過了幾輪面試,過五關斬六將,寫了行業報告,得到了這家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而這個時候學校那邊還沒有消息呢,我就接受了這個崗位。

上班第一天,CEO就給我寫了一封超長的郵件,把公司所有的問題、所有的病、每一個員工的情況,全部講了出來。我看了郵件嚇得第二天都不想去上班了:這哪裡是外企,簡直是《甄嬛傳》嘛。害怕歸害怕,硬著頭皮也要干。

在這家公司,我完全是一個創業的心態,進公司一個月,我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環境,給公司進行了換血,讓所有態度不積極的員工走人,不僅是換人,還把整個公司的氛圍換了一遍。公司原來的口碑很差,我們招不到好的人才,我們就不斷和行業內的大公司合作,通過合作扭轉口碑,然後在公關方面發力,讓整個公司的形象提升了一個台階,後來,我們就能挖到行業里最優秀的人了。

我在英國上市公司當總經理時,在倫敦總部出差。

也就是在這家公司入職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我接到了伯克利的面試通知,請個假,連上周末,我就飛去面試了。後來也就順利拿到了伯克利的錄取通知。當時離開學還有半年的時間,經歷了短暫的糾結,我決定推遲一年入學,想著無論如何在這家公司干滿一年。

後來我也很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將英國的房產賣給大中華地區的客戶。這一年裡,我把公司的業績翻了倍,也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這讓我在的生活可以不侷促,否則一個窮學生,什麼都沒有,去讀書,可能不是什麼明智的舉措。

就這樣,三十歲出頭,我年收入百萬,貸款在重慶核心地段買了一套江景三房。

我在重慶購買的新房交房時的照片。

到讀書,生活又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因為種種變故,再加上我沒有做足租房的準備,快到的時候,我面臨無房可住的情況。

我幾乎是要無家可歸了,只能緊急在網上找房,卻只找到了一個950美金一個月,聲稱可以使用獨立衛生間的客廳,結果到了卻發現洗手間也不是我一個人在用,我就字面意義上在客廳里住了一個多月。

再來是文化衝擊,直到今天,我都覺得自己的語言不夠好。

我考過了雅思、GMAT,但英語仍舊是障礙:課上老師說的是什麼,沒有字幕,經常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回答問題的時候,腦子裡很清楚,一張嘴說出來的就不準確,講話聽起來很沒條理;課下同學聊什麼,最近流行的梗,更是聽都沒聽過。這就像你和一個外國人聊天時提到了李佳琦,他每個字都聽得懂,但當你興奮地講「所有女生」的時候,外國人卻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我在讀MBA時進行小組研究彙報。

2021年,我MBA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面對了語言上的問題,最開始面試,面試官聽著我說的話,總會皺著眉頭,似乎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明明很簡單的問題,就要長篇大論來解釋。

我就只能硬著頭皮練,把自己面試的表現錄下音,拚命復盤;把所有面試可能題型的答案寫下來然後背過,光自我介紹就改了五六十版,去和同學練、和學校就業中心的老師練、和老公練……

讀書期間,我結婚了。他是我見過最溫暖的人。有了他,我也有了最強大的鎧甲。這是我們去印度參加好友婚禮。

就靠這樣拚命練習,我先是拿到了全球頂級科技公司谷歌的offer,做用戶增長方面的工作。後來,我又陸續拿到了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和全球top3機構的offer。

我現在還是一名職場博主,活躍在各個社交媒體,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到別人。當我做多了之後,發現做自媒體也能幫我提升語言能力、表達能力,甚至增長行業知識。另外,「網紅營銷」本身就是時下最火的東西,我本來做的就是用戶增長,如果我自己不玩自媒體,很多東西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如果我能成為一個相對比較成功的網紅,那就能相輔相成。

從一個迷茫的農村妞到在世界排名前三的機構任職,我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現在,我年收入大概是30萬美金(約200萬人民幣),有全力支持我一切決定的家人朋友,和可愛暖心的狗狗。我靠自己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改變了命運,告別了貧窮。裁員、挫折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發生,但時間和努力會給出答案。

抖音搜索

@矽谷丹姐

關注本文主人公

點擊

「連結」

看主人公拍的視頻

【本組圖文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嚴禁轉載】以上是

@矽谷丹姐

分享的真實經歷。這也是《自拍》的第357期口述故事。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請發「私信」告訴《自拍》。關注

@自拍

看高品質口述故事。喜歡,點擊右上角「···」【讚賞】一下。

想看更多故事?點擊

@自拍

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1b82dc43e77cc818aea0b8585e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