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想合群的時候,學一學貓的智慧,就知道怎麼做了

2024-01-15     布衣粗食

原標題:當你不想合群的時候,學一學貓的智慧,就知道怎麼做了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感受:上學、工作中,與人聊天,觀點不同的時候,被人扣上「偏激」的帽子;你習慣了沉默,還獨來獨往,又被人扣上「自以為是」的帽子。

反正,你左右都不是「正常人」。久而久之,你非常難受,甚至因此努力改變,討好別人。

為了某次聚會,你刻意準備了一些話題,還克制自己的情緒,給別人笑臉。聚會完了,自己反而更難過了。

人一定要合群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建議你,尊重自己的本性,別為了合群,扭曲了自己。

村上春樹寫過這樣一句話:「看到陌生人就叫,這是狗的天性,但貓不是。」

顯然,貓的行為和習慣,看起來另類,卻獨具魅力。闡釋了,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活的思維邏輯。

當你不想合群的時候,學一學貓的智慧,就知道怎麼做了。

01

做人,越乾淨,越舒服。

《相貓經》里說:「貓之毛色,以純黃為上。」
《貓苑》里說:「耳小頭圓尾又尖,胸膛無旋值千錢。」

要找到一隻好貓,其根本的標準,就是「乾淨」。

毛是純色的,沒有雜色,看起來就很美。我們常常遇到純白、純黃、純灰的貓,主人都對他們關愛有加。若是雜色的貓,顏色不亂,也會有好感。

更可貴的是,貓會自己打扮自己,用舌頭舔一舔毛髮、爪子,用爪子梳洗鬍鬚。

如果你遇到流浪狗之後,再遇到流浪貓,不要認真對比,都會發現,貓乾淨多了。甚至可以認為,貓不是在流浪,只是在獨自生活而已。

猶太人有一句諺語:「如果各人打掃自家門前,整條街道就乾淨。」

是的,乾淨,不是靠一個環衛工、保姆去做什麼,而是靠所有的人,都盡己所能地保持乾淨,愛惜環境。

除了外表乾淨,我們更要保持心靈乾淨、圈子乾淨。少招惹別人,人生自然就乾淨了,不是嗎?

02

做人,越快適應環境,越能成就自己。

歐陽修得到一幅畫,但不解其中的意思。

他的一位親戚告訴他:「這是畫了一隻『正午』的貓。因為貓的眼睛,是眯成一條縫的。」

貓的眼睛,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有一定的規律。

古人根據貓的眼睛,可以確定十二時辰——子午卯酉一條線,寅申巳亥圓如鏡;辰戌丑未棗核形,十二時辰如決定。

貓對自然的順應,也讓自己能夠在大白天好好睡覺,夜裡也能出行。簡直不可思議。

當然,貓還根據生存的需要,創造了抓老鼠的本事。

古人說:「上顎生九坎,周年斷鼠聲。七坎捉三季。坎少養不成。」

貓不在乎合群不合群,只是修煉自己,也不怨恨外部的環境變化。

這一點,符合生物學家說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人在社會上混,也有「叢林法則」。

你若是合群,大機率會被群體「吞噬」,而不是被群體抬舉。若你要被抬舉,前提是你自己有利用價值。

晚清名臣曾國藩帶著湘軍進入江西後,被江西的地方官員排擠,他不服氣,上書彈劾江西的官員。江西提督陳啟邁因此被貶。

可是他越和地方的官員斗,越是陷入困境。

恰好,他的父親過世了,他回湖南老家守孝數年,遠離了江西的是是非非。期間,他獨處,讀書,重新樹立形象。

當他再次出山時,面貌煥然一新,並且打敗了太平軍,立了大功。

在勾心鬥角的社會,你如何大展宏圖,一開始不是巴結人,與人糾纏,而是做好自己就夠了。曾國藩的改變,就體現貓的智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03

做人,越能屏蔽外界的雜音,三觀越正常。

一隻貓好不好,從《貓苑》得到一個經驗:「聲音響亮是威猛的徵象。」

人也是如此,若是你很怕大家嘲諷你,擔心群體排擠你,就不敢發聲,那麼你就更加被人瞧不起。

敢於表達自己,也不怕被人反駁。哪怕是被人排擠了,也能變成「中流砥柱」,你的處事智慧,就算到家了。

《烏合之眾》里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貓有些古怪,但是不妨礙它的生活;人有些古怪,也不應該成為生活的煩惱。

你還可以告訴大家,「我古怪,我高興;我窮,我樂意」。

只要你是一個不壞的人,做的事情也不會傷害別人,那就大膽地去做,至於外界有什麼人在亂說,那就一笑而過好了。

有時候,你因為某些話,讓有一些人不舒服,那就不舒服好了。不要因此低頭,逼著自己取悅對方,重修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懂你的人,不管有什麼矛盾,都會化解,而且以後也不會走散。這就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關係,當然,這樣的關係,不能強求。

04

純黑的,叫「鐵貓」;純色的貓通名為「四時好」;褐黃黑相兼,名為「金絲褐」;黑背白肢,白腹,名為「烏雲蓋雪」;四爪白,名「踏雪尋梅」。

你是什麼「顏色」,什麼「款式」的人呢?你永遠做不好別人,你只能做自己。

白貓不必滾到煤灰里,變成黑貓;黃貓不必跑進石灰堆里,染成白貓......這樣,貽笑大方了,身體污濁了,心靈扭曲了。

別人合群,那是別人,你不合群,那是你,僅此而已。

哪怕你生活在社會底層,也應該被人尊重,被尊重的前提,就是自尊自愛。

人生會遇冷,也會遇熱,別太在乎,只要你熱情地活,就夠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0c273f1b77028e309259f93b761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