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車市點評:價格戰激盪,自主突破50%,合資加速轉型應對

2023-07-20     車市裴聊

倏忽間,半年時光就過去了。卷,不經意間已經成了車市的關鍵詞。依整體數據而言,汽車市場保持了向上態勢。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達952.4萬輛,同比增長2.7%。而且,今年上半年還出現了本世紀以來從未出現過的逐月環比增長走勢。最值得驚喜的是,自主品牌半年零售份額突破了50%。

但光鮮數字背後,是無處不在的激烈角逐。從閃亮登場的一款款新車、你來我往的價格戰,再到巨額補貼,莫不如此。

自主車企:老將加碼新能源,新勢力持續分化

上半年,藉助於新能源賽道上的快速發展,自主車企零售銷量份額首次突破50%。在乘聯會零售銷量前十車企中,自主品牌車企占據了四席,依次為比亞迪、長安、吉利、長城。

比亞迪延續過往優勢,半年銷量達到1154573輛,同比增長80.8%,遙遙領先。同時,面對價格戰,比亞迪推出了秦PLUS冠軍版、宋PLUS冠軍版等車型,「油電同價」策略持續得到市場認可,成績斐然。同時,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首車仰望U8於年初發布,強力提升品牌與技術號召力。

其它傳統自主車企也大力加碼新能源。奇瑞4月發布新能源領域新戰略,加速轉型。長城梟龍MAX、吉利銀河L7、長安深藍S7等重磅新能源車型上市,得到市場熱烈反應。

傳統自主車企加大轉型力度,資金與技術優勢開始顯現,更多新車填補市場空白,憑藉其自身優勢產品力與服務體系提升用戶體驗,開始不斷得到消費者認可。

新勢力方面,理想領銜,上半年銷量13.9萬,優勢顯著,月銷量連續4個月突破2萬。其它幾家傳統意義上的新勢力車企,除蔚來同比正增長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小鵬同比下滑39.93%,幅度最大。從銷量數額絕對值來看,這幾家均沒有達到理想的一半,都還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合資車企:下滑是主流,蓄力反擊

此消彼漲,自主市場占比過半,合資車企則延續著失意表現,銷量普跌。在乘聯會零售前十中,雖然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廣汽豐田、上汽通用、一汽豐田、東風日產等六家入圍,但除了一汽豐田同比增長4.8%外,其它車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東風日產更是達到24.9%。

乘聯會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合資品牌累計零售銷量480萬輛,同比下滑4%。

具體到車企,南北大眾小幅下滑,整體上基本盤得以保持。這與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搶先轉型,以及終端力度不小的優惠不無關係。比如近期,上汽大眾ID.3、ID.4X就大幅降價,降價幅度達7萬元以上。

在東風日產拖累下,日系車零售份額同比下降3.7%,為17.8%。就東風日產而言,過慢的轉型速度制約了其增速,其唯一一款純電車型ARIYA上半年銷量僅1280輛。

當然,就總體銷量而言,鑒於合資燃油車在油耗、保值率上的優勢,合資車在總量上依然處於優勢地位。

但緩慢的轉型速度使得合資車企的影響力逐步下降,號召力日減。當然,合資車也在加速推進轉型,本田於今年上海車展上宣布中國Honda將於2027年後不再投放燃油新車。明年初,基於全新純電架構的新車型將投放市場。

6月,日產發布新規劃,宣布日產品牌在2026年前將推出7款電驅化車型,到2030年,80%的產品將實現電驅化。

近日,南北大眾也宣布其旗下新能源 ID. 家族車型降價。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交付量為8.97萬輛,同比增長4.8%。

從加速新能源產品布局,到降價促銷,還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深度介入,合資車企在努力跟上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前進的腳步。基於豐富的造車經驗,以及雄厚的資金與資源優勢,合資車企仍將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當然,要復現昔日榮光,路遠且艱。

豪華車企BBA:跑贏大盤,奧迪掉隊

相比起主流合資車企,BBA們日子要好過些。依乘聯會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約為141.41萬輛,同比增長11.8%,跑贏大盤。

具體到品牌,寶馬、奔馳上半年中國市場銷量分別達到39.3萬輛和37.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7%和6%。奧迪未公布具體數據。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奧迪品牌上半年在華銷量為29.6萬輛,這與去年同期31.7萬輛(含進口車)的銷量看,明顯下跌。以此計算,今年上半年奧迪在華銷量同比下降6.6%,是BBA中唯一負增長的。

從銷量上來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之下,豪華車依舊得到消費者更多認可,相比於傳統主流合資車。或許在新能源轉型上相對遲緩,但用戶於BBA的肯定依舊是其重要市場屏障。不過從長期趨勢來看,用戶對於豪華車的信仰也並非堅不可摧,理想、蔚來等新勢力的表現就是很好例子。

因此,BBA們也在努力加快電動化進程。近日,有消息傳出,奧迪將從中國市場尋求購買電動汽車平台授權,以縮短產品開發進程。去年,奧迪在華銷量就顯著落後於寶馬和奔馳。

技術與產品的滯後,不可避免地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有媒體報道,終端補貼已經成為BBA們保持終端銷量的重要手段。據了解,寶馬在6月初的時候向所有國內經銷商發放了50億元的補貼。奔馳發放了20億元補貼,奧迪也在6月份向經銷商發放了12個億補貼。相比諸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BBA同類產品的競爭力開始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品牌信仰與終端優惠。

相比於去年的險勝,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於一汽-大眾可謂完勝。短短几年間,從默默無聞到對於主流合資品牌的全面超越,比亞迪上演了一出自主品牌的勵志大戲。而今,這樣的故事依然在繼續,伴隨著中國品牌的持續上位,還將有更多的傳奇等待我們去見證。

罕見的包括豪華品牌在內的價格戰,今年燒到了各個細分市場,車市進入前所未有的寬範圍的價格戰。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到了深水區,自主品牌以新創的電動、混動產品,構建起更加強的競爭了,而合資加速轉型投入、以價格戰來應對的趨勢儼然已成,也顯示出新的競爭境況。

比如寶馬BMW品牌純電動車型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283%,達到約4.49萬輛。大眾也通過降價、優惠等仍能保持不錯的銷量。

也許到今年年底,車企競爭還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車市裴聊》將密切關注並分析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08f942b356a8ed15552deae23a10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