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冬病夏治」這個詞,就不得不提一下艾灸了。艾灸是用艾葉作為原料,通過熏灸穴位的方式以達到治病養生的作用。那為什麼是艾草呢?作為中藥,艾葉又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中藥。
艾葉是菊科植物艾的葉子,全國均產,以湖北蘄州最佳,夏季植株最為繁盛時期採摘。艾葉清香,味辛、苦,性溫,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的功效。治療這3種疾病,效如俘鼓。
1.虛寒性出血
艾葉氣味辛香,性溫可散寒溫經而止血,是歷來溫經止血之要藥,適用於虛寒性出血症,如下焦虛寒之崩漏下血、惡露不絕等,單品煎水服用就能見效。
與其他具有溫經散寒作用的藥材如阿膠、白芍等配伍,效果更好。
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艾葉能明顯縮短凝血時間,且炒炭過後,止血作用更強。
2.月經不調、痛經
很多女性的月經不調或者痛經都與體質有關,體內有寒而致使月經不規律,或者量少、顏色發暗等,艾葉性溫,能溫通經脈,而製冷痛,《本草經疏》稱其「尤為調經之妙品」,《本草綱目》記載其「溫中、逐冷、除濕」。
常用於下焦虛寒、寒客胞宮所致月經不調、痛經或者宮寒不孕等病症,常與當歸、香附等藥配伍使用。也可以在夏季最炎熱的時節,用熏灸神闕穴、三陰交等穴位方法,以溫經驅寒。
3.改善胎動不安
艾葉溫經散寒,既可調經又能安胎,素有「婦科安胎之要藥」之稱,治療胎動不安單用即可,或者與桑寄生等益腎安胎藥、阿膠等補血補虛藥同用。
除此之外,艾草煎湯外洗還具有治療皮膚濕疹瘙癢的作用,具有殺菌祛邪的作用。每年的端午節,南方地區,比如我的家鄉,就會用艾草煎水給小孩子洗澡。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沐浴露和香皂也會在裡面添加艾草的有效成分,以達到抑菌止癢的作用。
艾葉的有效成分對於多種過敏性哮喘有對抗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會用艾灸來治療哮喘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阿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