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90的老洋房,藏著魔都138座歷史建築傳奇故事

2019-10-14     美食點點

30年前入選上海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

年近90歲,卻意外成魔都網紅打卡地標!

化身「衡復風貌館」的「修道院公寓」內,

能一站式看盡魔都138個歷史建築與故事,

這座老洋房,如今儼然已經安逸趟在

上海人和外來遊客的「必打卡」名單之內了……

「衡復風貌館」

90歲老洋房,一朝成新晉網紅地標

比起很多「顏值有餘而內在不足」的網紅地標,衡復風貌館除了擁有老洋房本身百年風韻與故事,更收藏了衡復風貌區的百年文化歷史!

原名「修道院公寓」

這是一座很美的西班牙風情建築

在變成衡復風貌館之前,這座洋房原名為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普遍認為建造於1930年左右,至今已有近90年歷史,保存得十分完好。從1989年入選上海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也已經30年。

這是一幢典型的西班牙風格建築,從建築外看,米黃色水泥拉毛的外牆,綠色的彩釉,筒瓦坡頂、券齒線腳、螺旋形外柱以及拱券窗洞、弧形斷檐山花、鑄鐵窗柵等,都散發著濃濃的西班牙風情。

洋房內部也有很多拱洞造型的門窗,隨處可見西班牙風格建築中常見的科林斯柱頭和絞繩柱。

室內各空間用卷花鐵柵作為分隔,陽光灑在鐵藝窗花間,室外那一抹亮綠,顯得格外靈動好看。老洋房的主要房間內,幾乎都有精緻的壁爐,如今棄用後已然成為一種十分别致的裝飾。

和多數老洋房以木質樓梯為主不同,修道院公寓的樓梯是用更現代化的水泥澆築,上面貼滿了精緻的馬賽克和紅色地磚,十分精美。

名不其實的公寓

「修道院」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很多人聽到「修道院公寓」這個名稱,會誤以為這裡曾今是個修道院。但事實上,這是一座「名不副實」的老洋房,修道院公寓除了The Cloister Apartment這個名字以外,和修道院真的無甚關係。

或許因為隔壁永福路舊名「古神父路」,為了呼應路名而起了這個名字。也或許「Cloister」原意為迴廊,被後人誤譯為「修道院」,這些都難以考證了。不過,這倒也為這座建築本身添加了一些神秘的氣質……

公寓共有前後兩棟樓,占地超3000㎡,總建築面積2741㎡。復興西路沿街前幢為兩層建築,後幢則為三層建築。兩棟樓由西班牙風格連廊連接,中間建有花園庭院。

公寓建成後,居住在這裡的多數都是當時知名洋行的老闆和股東,上世紀30年代初,美商弗立斯夫婦就居住在此。弗立斯先生是新豐洋行合伙人之一,弗立斯夫人則是《密勒氏評論報》的文藝副刊主編和萬國藝術劇院發起人之一。

夫婦兩人經常會在家中客廳宴請中外名流,宋美齡、張學良、梅蘭芳、林語堂等名人都曾到訪,可見當年這座公寓在上海也是十分上檔次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pes0m0BMH2_cNUgLP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