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學二外,家長最主要能做什麼?

2019-11-11     英倫雲小學

小朋友學二外,家長最主要能做到的,是維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以及維護語言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細水長流的特性。至於是什麼語言,在18歲以前(即不考慮該語言對未來的就業發展前景等等現實的問題的基礎上),都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從語法的角度上來說西語比法語簡單,西語比法語更容易入門,很多答主說得很清楚,我本人也十分贊同這種觀點。但是從這種角度,本身就不從是7歲孩子學習語言的切入點來看的。

本人5歲開始接觸英語,14歲開始接觸法語,20歲開始學習西語,從我個人的學習感官上看,對於學習英語的方式和後續法語西語的學習方式和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只能說,我們所謂的西語比法語簡單,更容易入門,語法更方便,特例更少,這些統統是站在成年人學習語言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的。因為在我5歲學英語的時候,根本連語法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更不用說什麼,規律,特例,什麼其他的東西。和老師不斷地重複單詞和簡單的日常對話,在家聽聽磁帶,聽聽故事,結果等到10歲開始正式學習語法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不知不覺自己的英語水平已經領先班上其他同學那麼多了。

小孩子學外語和成年人學外語,是完全兩個概念,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維持孩子對於新的語言的興趣,好奇和求知慾。現在小孩子剛剛7歲,還有時間讓你考慮發展二外的事情,等再大一點,9歲,10歲,家長會不會因為課業加重,準備小升初,學奧數,英語考證等等,想了想覺得反正二外沒什麼大的分量,不如就放棄了吧?畢竟英語不能放棄,那就只能放棄二外了。如果會有這樣的想法,讓小孩子學二外請三思,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語言不是電腦的作業系統,只要開始學了就能點那個要哪個so easy。語言是需要長時間的聯繫,日積月累的灌輸,才能真正在人的腦子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哪怕是所謂語言學習的黃金年齡的小孩子。如果只是每周上兩次短短的兩三個小時的課外班,堅持兩三年就放棄了,那等孩子以後再重新撿起來,困難程度對比其他零基礎的學習者而言,並不會減少太多,只會帶來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的熟悉感。所有的語法,詞彙,讀寫,全部都要重頭再來。這個時候家長會不會又開始抱怨當初的投入沒有什麼回報,是個錯誤的決定呢?

小孩子對於學習本身的興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懂得的事情越來越多以後變得越來越脆弱。很可能因為家長本身對於二外本身未知而產生的恐懼和排斥性就連著自己也不喜歡了。在小學階段,孩子本身對於自己能夠發展什麼樣的興趣的決定權十分有限,家長本人的導向會決定很多。在我14歲開始學習法語的時候,我父親就曾經十分反對過這個決定,說我英語也沒有達到專業的水平,為什麼要再學一門語言,不是反而會和英語混淆,妨礙英語的學習。那一年的暑假,我以上雅思的機會同時爭取到了上法語課的機會,才藉此開始系統的學習這一門語言。開學以後就因為課業完全中斷了。一年多過後,父親的態度180度轉變,從此開始和中國式家長一樣恨不得每天回家以後站在我身後看我背法語單詞。

當然,這兩種態度在我看來都不是一個可取的態度。至少,不是一個最能鼓勵孩子學習的態度。但是很多家長都容易遊走在這兩個極端。法語和西語,由於是二外,由於接觸的時間和環境沒有英語好,學習的路程會比英語漫長而艱難很多,在小孩子二外的學習上,尤其是對於法語和西語這兩個受眾面,流傳度,發展性都不相上下的語言上,家長最能幫助到孩子的,不是是該糾結選擇加90分還是加85分的語言,而是真的能在十年如一日的維護現在這一份對於二外教育的堅持和付出。不管是法語還是西語,作為一個從學生時代開始學二外的人,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五年過後,十年過後,題主翻過頭來考慮孩子的二外教育的時候,仍然能夠拿出當時的那份小心翼翼和殷殷期待,正如同你現在在糾結法語還是西語好,生怕哪種語言有哪一點不好,不能給自己孩子的未來提供幫助,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最優的選擇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otBXG4BMH2_cNUgT9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