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阮埇村:立足古村文化基因,探索活化路徑

2020-09-29   佛山新聞網

原標題:高明阮埇村:立足古村文化基因,探索活化路徑

中宣部日前組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入選縣(縣級市、區)級調研點,禪城區祖廟街道蘭桂社區等20個村居入選行政村(社區)級調研點。

阮埇村,是高明久負盛名的一個古村落,據《高明縣地名志》記載,該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間。百年古榕、青磚古屋、石板巷道……位於高速發展的西江產業新城核心區一旁,阮埇村至今仍保有嶺南鄉村的淳樸鄉風。

阮埇村航拍。佛山日報社資料圖

自2016年阮埇村啟動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升級項目以來,高明荷城街道、阮埇村齊心保護、修復古村建築,傳承文化基因,持續探索復興古村活力的路徑。在「繡花」功夫下,該村村容得以美化,古蹟重現麗影,文化產業發展煥發新活力。

修舊如舊 重現「阮水迴環」美景

阮埇村有著一百多棟明清民居,它們至今仍然保持舊貌。踏上村中的石板路,邁進「大門樓」,「八大家」古民居群躍於眼前。該古民居群現存13棟民居,平面布局呈棋盤式,鑊耳封火山牆,龍船脊,青磚牆,花崗岩石牆腳。該批青磚古屋是清代康熙年間村中富有之士、奉直大夫區士元為八個兒子興建的居所,於2010年被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同一時期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還有阮西古民居群。該民居群現存41座古民居,總面積達到近5000平方米。

為保護好村中古色古香的民居群,荷城街道建立了嚴格的文物保護單位考核獎懲機制,並與阮埇村簽訂了文物保護責任書,一旦出現破壞文物行為將受到嚴厲處罰。同時,街道還成立了專項小組對文物保護單位開展日常巡查,定期清理區域內的雜草垃圾,確保文物保護單位原有格局不被破壞,並通過廣泛宣傳提高村民和遊客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阮埇村傳統建築群藏在快速發展的西江產業新城中。 佛山日報社資料圖

建立獎懲機制只是第一步,阮埇村還利用總投資達到1600多萬的古村落活化升級資金對古建築進行修繕,並完善村中旅遊配套。阮埇村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重新修葺巷道破損的石板路,並對阮北大夫區公祠進行修繕。村幹部則通過翻閱族譜典籍,嘗試還原村中舊景。

阮水迴環曾是古時阮埇八景之一。阮水指村中的護村河,又名小海。舊時,護村河道可連通阮北、阮南、阮東、阮西四坊,清波蕩漾,美不勝收。但前些年,因為阮埇村內缺乏污水處理設施,河涌內逐漸堆積沉積物,久而久之便河道淤塞,水質也隨之變差。

解決河道淤塞需要聯合四方之力,同時也需要龐大的資金。5年前,村中以開展特色古村落宜居示範與升級活化為契機,啟動了農村污水處理工程,逐步建設村級污水處理系統,啃下美化村容最難啃的「硬骨頭」。

清澈河埇旁,村民正在百年古榕下乘涼。佛山日報記者謝文駿攝

在此基礎上,阮埇村在河道兩旁增植了綠樹紅花,並加裝了安全護欄。如今,漫步河畔,水清岸綠,讓人心曠神怡。前段時間,阮埇村還通過引調秀麗河活水,讓環村河涌水「活起來」,逐步讓護村河重現水清岸綠、魚蝦穿梭的美態。水變清了,村變美了,經過活化整治提升,阮埇村成功入選「佛山十大醉美古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傳承基因 打造特色文創產業

古村活化,需要美景重現,更需要傳承文化基因。

阮埇村自古便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稱,村人崇文尚學,村內文風鼎盛,先後走出了6名進士、17名舉人。此外,村中還流傳著「兩朝四進士,一榜四文魁」的佳話。其中,明代區大相、區大倫兩兄弟是同榜進士,區大相還曾任萬曆朝的戶部尚書,為後人留下了三百餘首詩篇。

如今,阮埇村進一步明確了「高明望族 西江阮埇」的定位,荷城街道亦持續在阮埇村舉辦「聆聽區大相」詩歌朗誦比賽,一人一首區大相高明誦詩節等活動,還推出了區大相限量明信片等別具特色的文創產品,通過還原歷史人物面貌,培育新鄉賢文化。

阮埇村牌坊口,牌坊口邊黃石銘刻著「高明阮埇 西江望族」八個大字。佛山日報記者謝文駿攝

常年有遊客因名人佳話慕名前來阮埇村,該村亦將村內大夫區公祠、村史博物館、樂澹區公祠等多個景點串珠成鏈,形成遊覽線路,並完善停車場等基礎配套設施,村中一批村民也積極擔任「講解員」,時常帶領遊客穿梭在古巷道中,講解嶺南傳統建築背後的人文特點。

阮北村村民小組長區少鵬介紹,現今,立足村中的古建築、古文化,村裡計劃利用申報「佛山十大最美古村」獲得的獎金,再加上部分村民集資,對阮西舊市集進行修繕美化,打造出一條別具特色的商業街,重現阮埇村古時圩集盛況。街上商鋪均由村民經營,可以銷售土特產、烹制特色菜,甚至推出創意文化產品,既增加到村遊覽的回頭客,又可以讓村民獲得收益,逐步實現「村落有人氣、村民得實惠,區域獲提升」的目標。

下一步,阮埇村還計劃引入第三方,深耕村內古文化,基於當地文化特色衍生商業業態,打造嶺南新民宿,並通過智慧模式打造出具有古村特色的文創產品,逐步將阮埇村打造成集娛樂、養生、度假於一體的嶺南特色古村落。

來源:佛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