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幫扶政策解讀(五)——建立精準長效幫扶機制

2019-09-24     文山日報



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委關於困難職工幫扶的有關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國工會十七大對幫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雲南省總工會堅持以職工為中心,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抓住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構建幫扶長效機制,實現對不同困難程度職工的精準長效幫扶。

健全完善困難職工精準識別機制

進一步聚焦精準識別,規範優化困難職工建檔幫扶工作流程,建立困難職工數據信息與民政等有關部門的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 「線下入戶調查、線上核查比對」的模式,全面摸清掌握困難職工及其家庭基本情況、困難原因和脫困訴求,有效提升困難職工建檔的精準度,實現 「全覆蓋、無遺漏」。

健全完善困難職工分級建檔機制

系統規範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完善建檔工作機制,幫助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分級建立檔案,實現 「應建則建、應退則退、動態管理」。各級工會要定期不定期開展本區域困難職工摸底排查工作,重點加強對全國級、省級困難職工的規範建檔,並可結合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建立本級困難職工檔案。


健全完善制度保障系統集成機制

始終堅持制度保障工作主線。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在全面深入調研、準確掌握困難職工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向黨委彙報、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工會界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等,多渠道反映困難職工訴求期盼,推動制定和完善涉及困難職工的政策制度。重點圍繞就業、就醫、就學、社保、住房等問題,推動將困難職工幫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幫助困難職工應享盡享有關政策。

健全完善困難職工梯度幫扶機制

構建層次清晰、各有側重、保障適度的困難職工梯度幫扶格局。將困難職工根據不同困難程度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深度困難職工,具體包括全國級、省級建檔困難職工;第二層級為達不到第一層級建檔標準,但因大病、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等導致生活困難的支出型困難職工;第三層級為一般困難職工。針對三個層級困難職工的困難程度和實際需要,分類健全完善幫扶制度。在突出重點幫扶深度困難職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覆蓋支出型困難職工和一般困難職工,實現對不同困難程度職工精準幫扶的全面覆蓋和有效銜接,更好發揮工會組織救急濟難的積極作用。

健全完善困難職工結對幫扶機制

深入落實困難職工結對幫扶制度,建立健全 「領導掛片、幹部幫戶、產業包點、企業互幫」的工作機制,實現困難職工家庭結對幫扶全覆蓋。在爭取黨政重視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的同時,進一步壓實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的幫扶責任,細化工作任務,嚴明工作紀律,強化監督考核,使各級工會幹部成為困難職工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扶人,將各項幫扶政策落到實處。

健全完善困難職工脫困退出機制

進一步明確困難職工家庭脫困退出標準、嚴格退出程序,加強對脫困入戶調查、核實確認、退出公示、研究審批等環節的審核把關,層層壓實各級工會組織責任,確保困難職工家庭脫困退出符合客觀實際。

加強幫扶工作核查評估

聚焦錯退率、錯評率、漏退率、漏評率以及綜合精準率等核心指標,進一步強化督查問效。省總工會採取抽樣調查與重點抽查的方式,對各州 (市)總工會和省級產業、系統、公司工會困難職工幫扶工作進行檢查;各級工會通過重點督查、交叉檢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進行核查評估,切實提升幫扶工作的精準度和實效性。

加強困難職工幫扶陣地建設

構建以省總工會幫扶服務中心為指導、州 (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 (職工服務中心)為骨幹、縣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 (職工服務中心)為支撐、基層幫扶服務站點為基礎的困難職工精準幫扶網絡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工會、社會各類幫扶資源的優化整合,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困難職工功能,切實解決幫扶服務工作「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穩步推進 「網際網路 + 」困難職工幫扶,創新幫扶服務方式和手段,為困難職工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幫扶服務。

(州總工會)

責編:李正紅 審核:資雲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gxGaW0BJleJMoPMGUXI.html









4月份停電公告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