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2024新能源猜想:刀口向外,補齊增程?

2024-01-09     電動湃

2023年,長安新能源動作匆匆。

6月25日,長安新能源扔下一手「王炸」,定價20萬左右的自主品牌深藍SL03,紙面產品力直接卷死同行。

僅一日後,在業內預熱良久的新能源「親子」——啟源系列正式亮相,首款車型啟源A07同步揭開神秘面紗。

而時間來到廣州車展,長安發布電池品牌「金鐘罩」,正式進軍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全棧自研核心技術。

再到年末的重大人事變動,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將由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親自帶隊」,譚本宏則回歸長安集團任職。

這幾乎是一場從品牌、技術到人員架構「換血式」的徹底革新,攻防緊湊兇猛,刀法更是狠辣至極。

在跨過了瘋狂內卷的2023年,今年的新能源「大混戰」早已非勝負之爭,而是生死之役。

作為自主領頭羊,長安新能源2024憋了怎樣的產品大招?啟源、深藍、阿維塔三大新能源兵團如何布陣,協同攻伐?

在分析2024產品規劃之前,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長安新能源「三駕馬車」各自的定位。

其中,阿維塔相對明晰,主攻30萬以上的高端智能電動市場;深藍側重科技屬性,用戶群以年輕人為主,價格在10-20萬之間。

而前不久發布的啟源系列,規劃的產品覆蓋面會更主流,是長安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最後一塊「拼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個新品牌/系列中,阿維塔和深藍都是獨立運營,唯有啟源作為新系列,仍歸於長安品牌旗下,但以新團隊、新渠道入局,完成長安新能源的油電轉型。

理由非常簡單,新能源潛客對長安、吉利、長城等的印象,仍是「賣油車」,如果還在舊渠道里加入新能源車,潛客還是沒有認知,不會進店,而終端銷售也苦惱,因為油車和電車的銷售邏輯不一樣。

那麼,以新渠道入局,並給予一些獨立運作的權力,恰似長安啟源這樣的做法,反而更容易打開局面。

畢竟,人人都想成為比亞迪,但比亞迪油車包袱小,而多數自主品牌油車賣得還可以,不必急於自斷右臂。

書歸正傳,說說啟源的產品規劃。

長安啟源旗下,目前已經有3款車型:A05、A07、Q05,其中Q05於近期(12月12日)上市,起售價11.99萬元。

據悉,2024年,啟源將會量產上市一款內部代號為CD701的新車,首次基於長安最新SDA平台打造,成為啟源E0系列的首款車型。

結合目前公開消息,CD701有幾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1、跨界的外觀形態,官方稱可以實現從SUV到皮卡的形態切換,極具賽博朋克辨識度;

2、總算力超過1000TOPS的艙駕融合中央計算平台,這意味著人和車之間的互聯將徹底打通,功能服務靈活配置,自定義場景模式;

3、首發搭載「車載衛星通訊」技術,通過低軌衛星,可實現全球覆蓋、隨時聯網。

對於啟源CD701來說,智能顯然是長安主攻的關鍵產品點,新車也將肩負起整個啟源向上的重擔。

而選擇一個相對獨特的產品切口,競爭環境也是相對輕鬆的。

這比出一款轎車,要同時去卷極氪007、小米SU7、Model 3等實力選手,以及出一款SUV,擠入小鵬G6/G9、宋L、理想L7等一票玩家充斥的擁擠賽道,或許,有出其不意的機會。

但更重要的是,啟源CD701會承載更多的設計理念在其中,向外界講述長安的技術思考。立標杆、塑形象,儼然更是其關鍵抓手。

相比之下,2021年就走上賽道的阿維塔,如今的高端化之路更需要實打實的銷量佐證,「增程的風」悄然吹到了這裡。

據阿維塔官方透露,2024年將上市兩款新車,內部代號分別為E15和E16,與此同時,還會有4款增程動力的產品補充到產品線上。

鑒於目前已有的阿維塔11和阿維塔12,這也就意味著阿維塔全線4款產品將補充增程版本。

如今,關於兩款新車的信息並不多,我們只能根據阿維塔現有產品矩陣合理推測,E15和E16或定位低於11和12,主打20萬-30萬元價格區間。

此外,據悉,阿維塔會直接採用深藍的超級混動,即E16的增程版或將與深藍SL03共線生產,那E15大機率會對應著深藍S7,通過純電+增程的「雙路線」,配合華為ADS與鴻蒙座艙,扎入主流新能源市場。

在用兩款高價雙旗艦立住品牌後,阿維塔更需一款爆款車型充盈銷量,上增程的好處顯而易見,能走量,並且成本更可控。

按照目前市場定價,增程版本普遍能比純電版本低出至少1-2萬,再加上「可油可電」的使用場景,幾乎是所有純電品牌想要迅速打開銷量局面的「不二法則」。

另一駕馬車,是發展最快的深藍汽車。

首款車型SL03已實現近6萬輛的交付量。深藍品牌12月銷量達到了1.83萬輛,其中,首款SUV車型S7僅用了三個月,月銷量就突破1萬輛。

按照規劃,深藍將在2024-2025年推出4款新車,包括深藍SL05轎車、旅行車、深藍S9中大型SUV和硬派越野SUV,2024年至少推出兩款。

從路試動態來看,最先推出的應該是深藍C318(內部代號)。

新車定位緊湊型增程式硬派SUV,其車身尺寸為4750/1959/1820mm,軸距為2880mm,匹配雙電機四驅系統,預計將搭載1.5T藍鯨發動機,提供18.4kWh及35.1kWh兩種容量的電池,分別對應短續航和長續航車型。

售價方面,深藍C318預計將對標哈弗猛龍、捷途旅行者以及坦克300等熱門越野SUV車型,在15萬-25萬元之間。

隨著燃油硬派SUV逐漸顯露出日常使用成本較高的問題,並且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將新能源動力與硬派SUV相結合成為了新的解題思路。

而2023年這股浪潮才剛剛被方程豹豹5和仰望U8等零星幾個年底交付上量的車打開,所以新能源越野的風口剛開始刮,還沒爆發,在這個背景下,長安C318的出現稱得上應運而生,有望在藍海市場提前完成占位。

2017年,長安發布了「香格里拉」計劃,主要目標為2020年建三大新能源車專用平台,2025年全部停售傳統燃油車。

2018年8月,長安汽車又發布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旨在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要知道,五年前,比亞迪還在燃油車裡摸爬滾打,吉利新能源也才剛剛起步,而長安汽車已經聲勢浩大,準備下一盤新能源的大棋。

不過,有一說一,長安新能源前期推出的產品,並未在終端市場激起太大的水花。

幾年下來,燃油車仍占長安汽車銷量的大頭。數據顯示,長安汽車去年全年累計銷售汽車255萬輛。其中,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7萬輛,占比18%。

前期的新能源產品更多地面向低價市場,另外,誠如多數車企那般,尚未建立純電平台技術,以「油改電」作為過渡。

在長安汽車尚未歸攏對長安新能源直接管理時,長安新能源的主銷車型為CS55純電、CS15 E-Pro、逸動EV460和奔奔E-Star。

2021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全年累計銷售達到7.65萬輛,其中超過九成以上的銷量都是由奔奔E-Star貢獻的。

僅在低價市場穿梭,這是遠遠不夠的,泡沫會被刺破,而更緊迫的,是要扭轉用戶對長安新能源的慣性認知。誰說長安只能製造低端?

2021年起,阿維塔來了,隨後深藍獨立,長安啟源開啟新章。

在更寬的賽道里布局,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這幾乎是所有車企挖掘銷量潛力的「基操」。

當然,「多品牌戰略」,也極其考驗企業的體系力與戰略差異化,如何擰成一股勁,刺刀向外,而非集體內耗,是長安新能源必須思慮深遠的嚴峻課題。

比如,啟源A07和深藍SL03都是B級溜背型轎車,都基於EPA1平台打造,甚至還用了同樣的發動機,那麼,兩者的用戶群體該如何協同好,需要有對應的策略。

另外,如果阿維塔也全系上增程,亦採用深藍的混動技術,那麼,在20萬級的價格區間,如何講好差異化的故事,也是一重挑戰。

當然,長安新能源的潛力還遠未完全釋放。

去年廣州車展,長安汽車帶著「金鐘罩」進入自研電池賽道,逐步將三電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也意味著可以擁有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從而帶來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定價。

與此同時,長安再度攜手蔚來,雙方達成換電業務合作協議,包括換電網絡建設與共享以及換電車型研發,共同推動換電電池標準建立。

換電,或將成為未來長安新能源在快充之餘的第二把「利刃」。

根據規劃,面向未來,長安汽車計劃到2030年將實現全球銷售500萬輛,新能源占比60%。

不難看出,經歷了曾經的躊躇之後,長安新能源轉型拿出了更徹底的決心與實力。

在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大眾+戴勒姆+福特」之後,這一頗具魔幻色彩的現實狠狠給全球車企上了一課。

新能源正處於快速上升通道,一家傳統汽車公司「觸電」的深度與厚度,直接決定了其是否擁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期待的是,長安汽車正站在關鍵的「十字路口」,在自身電氣化全面轉型的壓力之下,尋找新的突破口,迎接內卷加劇的202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b88eb44488945fc2722a477f73fe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