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網曝河南南陽宛城區仲景街道辦一拆遷橫幅上寫著:「孩子體面不體面,父母拆遷是關鍵」,引發了網絡熱議,有不少媒體報道稱其為不當標語云雲——其實,人家這只不過公開說了一句大實話而已!
5月13日,該街道拆遷辦對媒體表示,拉橫幅就是營造拆遷氛圍,標語都是在網上找的,覺得不合適可以上報糾正。
首先,按照我們一向提倡的實事求是原則來說:這個條幅上寫的話,確確實實就是一句大實話!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多年來的拆遷工作現實中,各地政府為了實現拆遷的順利進行,這種通過政府私下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對其家庭成員,甚至包括只是遠親關係的拆遷戶,都有做工作服從拆遷要求的義務與責任,如果這些國家工作人員不執行,就會影響其工作及升遷等「體面」的問題了——當然,政府部門的這一要求,大都是通過不公開的方式進行。
所以,相對對於拆遷家庭成員來說,如果其子女等親人在政府部門工作,甚至是非部門工作,但也與政府聯繫密切的單位,其家人如果不服從拆遷要求,就會影響到其孩子、親人的工作與前途了——這也正是這個條幅內容反映出的內涵!
現在,只不過是這家街道辦將此前秘而不宣的內容,給公開放到了檯面上而已——且越是到了基層,公權力之手就越有無所忌憚之傾向與衝動,像這個拆遷潛規則,這次給扔到了公開的層面上,就是這種基層權力很任性的一種折射!
這在實質上也說明,公權力在我們的社會中,確實極其強大。像拆遷工作本有法規進行規範,如果政府部門、開發商與被拆遷的群體都能按照法規及程序進行,相信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拆遷問題發生了。
當然,這裡面並不是說都是政府的責任,像被拆遷的群眾在補償要求上,出現超越法規上限的「獅子大開口」現象,也並非少見,這也是拆遷中矛盾問題重重的一大主因。
但同時,由於在拆遷中,易出現在同樣的情況下,卻有拆遷補償不公平現象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此時顯然就會矛盾頻現了。
再加上有些開發商的違法拆遷做法,也容易產生拆遷中的極端問題產生,這都是為何一到拆遷時,就會有各級政府重重動員,甚至出現這種以公權力壓著國家工作人員的頭皮,去做家人、親人的工作之要求出現。
如果僅僅是要求這些利益相攸關的國家工作人員做拆遷戶家人、親人的工作,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理解的——這叫利用公權力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以達到「社會和諧」之目的。
不過,像這個條幅上所寫,做此工作卻與其「體面不體面」掛鉤,其實並無法規依據,甚至說難聽點,這就有點像古時的「連坐」之意味了吧?
不過,這家街道拆遷辦卻顯得缺乏政治敏感性,把本來不太能上得檯面上的東西,一下子給直接扔在了公開處——如此瞎說大實話的行為,其實是官場之大忌;唉,你們還是太年輕啊!【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