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難免會遇到一些小病小鬧,有時身體可以自行恢復,而有時則需要用藥調理。比如,咳嗽、嘔吐、眩暈、咽痛等,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病症表現,針對這些問題,大家往往會依賴於西醫,其實,中醫也有很好的應對方式。
那麼,中醫是如何幫助緩解咳嗽、嘔吐、眩暈、咽痛等不適的呢?看完這3點,你會有所收穫。
1.咳嗽
經常咳嗽往往是因為支氣管有異物,這與支氣管炎症或者肺部感染有密切關係,咳嗽其本身是身體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是為了將分泌物儘快排出體外。但是,如果咳嗽症狀長期得不到緩解,就可能會導致肺受損,嚴重時還可以引起重症肺炎等。
所以,止咳是很有必要的,有效控制咳嗽的節奏,常用的中藥就可以發揮作用,比如止嗽散、桑菊飲、桑杏湯等,這些都是止咳化痰的良藥,在咳嗽的早期就加以干預,一般都能得到較好地治療效果。
2.嘔吐
中醫認為,之所以會發生嘔吐,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息息相關。所以在臨床上,針對嘔吐的患者,可以採取和胃降逆,從而緩解嘔吐帶來的不良反應。
臨床上常見的中藥包括苦參、肉豆蔻、竹茹等,這些中藥主要能針對胃氣上逆等問題,發揮積極的緩解功效。當然,在利用中藥治療期間,還應該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等食物,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調理脾胃,以幫助緩解嘔吐等不適。
3.眩暈
眩暈其實一種主觀感受,若個人對自身以及外界物體的運動,產生了錯覺,或耳部、中樞神經等發生了病變,均可以引起眩暈。臨床上,能夠調理眩暈的中藥,首推天麻,其次還有枸杞、菊花等。
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所以針對驚癇抽搐,眩暈,頭痛,肢體麻木,手足不遂,風濕痹痛等,均有積極地防治功效。另外,如果是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眩暈,則需要結合具體的病變部位,採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4.咽痛
咽痛的誘因有很多種,具體包括了咽炎,以及感冒、扁桃體炎等。所以,對於咽痛問題,在治標的同時,還需要做好治本工作,很多中藥對於咽痛也能夠發揮積極地防治功效,比如黃氏響聲丸、金嗓子喉寶、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中成藥。
另外,口服的抗咽炎藥物包括咽炎片、六神丸、雙黃連口服液等,這些也可以很好地緩解咽痛問題,使人的呼吸道維持暢通舒適。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