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歐洲戰場,多數戰俘為何願意投降美軍?為了尋找後路和靠山

2023-12-11     劉明寶

原標題:二戰歐洲戰場,多數戰俘為何願意投降美軍?為了尋找後路和靠山

二戰德軍為什麼大部分喜歡向美軍投降不喜歡向蘇聯投降?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德國在為戰敗後尋找靠山和後路,從一定程度上講,還與德軍在東線戰場亡種滅族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既然選擇投降,德軍肯定要考慮後路問題。

本身,在小鬍子下士沒死之前,就已經害怕美國加入二戰干涉歐戰事務,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實際上已經預示德軍失敗是遲早的事。所以,小鬍子寧可不斷收縮東線戰場,也要將有限的兵力放在西線阻止盟軍,目的就是延緩失敗的時間。

但是,作為在前線作戰的德軍將領和士兵心裡清楚,就盟軍和蘇軍來講,哪支部隊能善待俘虜,德軍先前犯了哪些不可饒恕的錯誤,德軍比誰都明白。尤其是在對待戰俘和投降部隊來說,蘇軍和德軍已有前車之鑑,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對蘇軍是水火不相容,蘇軍對德軍更是恨之入骨,即使有日內瓦公約限制,也難免會出現走極端的問題。

所以,德軍更多考慮的是後路和尋找戰敗後有個靠山的問題。就這一點,英美在戰前包括戰後,與德國的關係肯定要與蘇聯不一樣,必須有所區別,這並不是戰爭勝負關係決定的,而是由兩條陣線之間產生的由來已久的矛盾和分歧來決定的。

事實上,在對待德國戰敗和如何對待俘虜問題上,美國巴不得樂享其成。由於德黑蘭會議和雅爾達會議已經對戰後秩序有了安排,在如何進攻柏林的問題上也達成了協議。對美國來說,他登陸歐洲,更多的是如何拿到更多的權益和好處,並不想與德國產生矛盾,這一點與蘇聯是有本質區別的。

所以,在如何對待戰俘的問題上,德軍即使願意向盟軍投降,美國仍然按相關要求交給了蘇聯,因為美軍拿到戰俘後不可能將他們押送到美國,不僅不需要供吃管喝,還省了不少麻煩,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另一方面,德軍在東線戰場有錯在先,自知落到蘇軍手裡沒有退路和商量的餘地。

事實上,1944年蘇軍展開十次史達林打擊行動時,東線戰場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之所以德軍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一年,完全是小鬍子不顧前線士兵死活,將戰爭打成賭注一般。這一點,從720事件已見分曉。

從德軍在東線的表現來看,他們的內心是矛盾的。首先,從進攻打成防禦,而且還是沒有退路和沒有希望的防禦。想當年巴巴羅薩計劃實施時,德軍是何等威武,三路大軍勢如破竹,80天就將蘇軍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幾百萬精銳消滅乾淨,兵鋒直指莫斯科。可是,閃擊戰也是有缺陷和不足的,當蘇軍在取得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這三場標誌性戰役的勝利後,德軍就知道日子不好過了,德軍當初怎麼進攻蘇聯的,蘇軍也要同樣還給德軍,甚至比德軍進攻時還要厲害一些。

其次,德軍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讓他們有自知之明。有些人認為,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相比日軍要紀律嚴明得多。實際上,既然是戰爭,就是你死我活的戰場對決,德軍如果不犯下那麼多的錯誤,史達林能下令對德軍一個步兵團即使投降也要殲滅嗎?何況黨衛軍在東線戰場所犯罪行深重,那麼多的蘇軍士兵死在集中營和勞工路上。從這點講,巴巴羅薩計劃亡種滅族的想法,就已經偏離了戰爭的性質。

第三,對東線作戰的德軍來說,想投降盟軍也是心裡想想罷了。前面說了,由於蘇軍和盟軍事先已有分工,東線作戰就是蘇軍的事,所以,無論德軍心裡想投降誰,對蘇軍來說,到頭來結果都一樣。而對蘇軍來講,蘇德戰爭傷亡那麼大,拿德軍俘虜當苦力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德軍士兵害怕去當苦力,再也回不來,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從上面分析看出,二戰德軍選擇投降盟軍卻不願意當蘇軍的俘虜,並不簡單是蘇德之間積怨太重,還有更深層次因素在內。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骷髏師的戰鬥力令人生畏?作戰力量得到加強

諾門罕戰役,朱可夫為何說日軍缺乏主動性?對蘇軍調動毫無察覺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氣候對閃擊戰影響有限?第一階段任務延時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基輔戰役對東線失利影響不大?戰爭潛力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d97094c57eba7e18506185a0876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