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展示了全球食品行業的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
民以食為天。
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食品進化史。
讓人類吃飽吃好,未來的食品,又將如何進化?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於1964年在法國巴黎創立,首屆展會就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的專業人士和美食家。
60年來,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不僅展示了各個時期的代表性產品與技術,也引領了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
2022年,英國雜誌《自然·生態學與進化》刊登的一項國際考古研究發現,早在約78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用火烹制食物,比先前認知早數十萬年。
當人類第一次學會用火,照亮了黑夜,也點燃了食品進化的引擎。
縱觀食品的進化史,最重要的驅動力是技術。
從歷屆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亦可見一二。
「火之後,最偉大的烹飪發明」,這句話是美國電器製造商Amana公司於1968年打出的微波爐廣告語。
早期的微波爐
也正是這一年,微波爐首次在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上亮相,從展會走入千家萬戶。
炸薯條是風靡全球的快餐,相關統計顯示,全球每年要吃掉70多億根炸薯條。
確保薯條大規模供應且口感穩定一致的,是冷凍薯條技術。
1980年,冷凍薯條登上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此後一直主導著炸薯條的產品供應鏈。
冷凍薯條背後的冷鏈技術,更是革命性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也大幅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質。
近些年,植物肉、3D食物列印技術等新消費產品和技術在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亮相後,都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影響。
2024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在上海開幕
可以說,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一直是食品進化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SIAL西雅國際食品展為世界美食產品與技術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也成為連接全球食品生產商、供應商和買家的重要平台。
全球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食品行業的發展趨勢,推動食品高質量進化。
本次上海展會,展覽面積近20萬平方米,匯聚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家展商攜35萬件展品參展,涵蓋了進口食品、休閒食品、方便食品、生鮮和冷凍肉、預製菜、高端飲品及新茶飲等多個領域。
與國外不同,上海展會上,休閒零食更受關注。
從參展數據看,三隻松鼠、鹽津鋪子、金絲猴、有友食品、華美、真美、力大獅等眾多海內外品牌參展,帶來超10萬種產品。
其中,作為西雅展的「常客」,鹽津鋪子自2020年首次參展,此後一屆沒落過。
今年,鹽津鋪子攜子品牌魔芋系列零食「大魔王」和鵪鶉蛋類零食子品牌「蛋皇」亮相,向全球呈現健康美味的「新中式零食」。
鹽津鋪子亮相西雅展
國內旺盛的需求,是休閒零食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休閒食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437億元,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24%,2024年預計將達到10093億元。
但也要看到,消費群體、購買渠道發生變化,同質化競爭加劇及價格戰,為休閒零食行業帶來挑戰。
休閒零食如何進化,行業往哪兒發展?
在正解局看來,三隻松鼠在西雅展期間舉辦的2024全域生態發布會,給出了一些答案。
三隻松鼠2024全域生態發布會
這次發布會之所以引起行業關注,很大程度上與三隻松鼠跌宕起伏的發展經歷有關。
2012年,三隻松鼠乘上網際網路東風,創新銷售模式,僅用7年時間,便問鼎「國民零食第一股」,營收破百億。
迎來「高光時刻」後,三隻松鼠卻遭遇了營收、利潤雙下滑,跌入「至暗時刻」。
經過3年調整,三隻松鼠成功走出谷底,重回增長軌道。
回首「至暗時刻」,三隻松鼠創始人兼CEO章燎原反思道:
整個中國零食行業結構大調整,大變化產生大機遇,但「玩法」不同以往。
零食行業同仁們關注的是,經受行業洗禮後「涅槃重生」的三隻松鼠,能夠給行業帶來什麼啟示。
在全域生態發布會上,章燎原作主題為《倔強生長》的演講,發布最新戰略規劃及全域招商政策。
回顧12年創業心路歷程,章燎原坦言,三隻松鼠經歷了高光輝煌,也跌入過至暗時刻,慶幸的是,「倔強」的松鼠人從未放棄、沒有躺平,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章燎原口中的「巨大的低谷和苦難」,幫助三隻松鼠看懂了行業,認清了自己,進而開啟自我進化。
這一進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戰略進化。
營收達到百億規模後,不升反降,三隻松鼠管理層反思復盤後發現,國內零食行業的供需關係發生巨變,消費者更追求理性消費。
行業進化,倒逼企業進化。
三隻松鼠健康食品城
為此,三隻松鼠在行業率先提出「高端性價比」戰略,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有差異化、價格更親民且豐富可選的全品類零食。
二是渠道進化。
為了更加貼近消費者,三隻松鼠調整渠道結構,初步形成了「抖+N」的全渠道協同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線上起家的三隻松鼠,正在全力拓展線下渠道。
三隻松鼠發布了線下門店全新店型矩陣,涵蓋旗艦店、標準店、精品店、Mall店,以及檔口店,所有店型均包含現制零食。
這既是契合當下流行的體驗式消費,也是深耕下沉市場的重要舉措。
三是品類進化。
消費市場不斷變化,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化。
錨定兒童零食這一細分賽道,三隻松鼠推出子品牌小鹿藍藍,產品涵蓋嬰童輔食、零食、營養品、調味品及主糧等類別。
目前,小鹿藍藍逐漸成為三隻松鼠新的增長點。
小鹿藍藍線下體驗店
未來,三隻松鼠將進化成為全品類、全渠道、全域協同的生態經濟平台。
從成效上看,2024年開年三隻松鼠業績迎來「開門紅」。
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內三隻松鼠營收36.46億元,同比增長91.83%。
2024年「重回百億」近在眼前,三隻松鼠的目標更大,要在三年達成200億元。
順應時代與行業趨勢的自我進化,幫助三隻松鼠「穿越黑暗」,也為行業帶來一片光亮。
從主糧到零食,從火到微波,未來食品,又該如何進化?
在正解局看來,作為人類獲取能量的最重要來源,食品未來進化的方向,應該是讓人類吃飽吃好。
進化的引擎,用現在比較熱的一個詞說,要靠新質生產力。
吃飽的關鍵,在於打破瓶頸。
2022年11月15日,聯合國宣布,地球人口步入「80億時代」。
更早一些,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17億人將面臨飢餓問題。
造成潛在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糧食生產面臨瓶頸。
就拿我國來說,糧食作物單產由1950年的1155千克/公頃提高到2023年的5845千克/公頃,增長率接近400%,已經接近相同農業生態區的上限,持續提升糧食單產的難度增大。
糧食又是肉蛋奶生產的基礎,糧食生產遭遇天花板,導致整個食品供應面臨瓶頸。
要想打破瓶頸,必須依靠科技,開發新的可持續、高效的食品生產方式。
其中,以人造肉、人造奶、人造油脂等為代表的生物製造技術,無疑是食品進化的方向。
吃好的關鍵,在於降低門檻。
我國國民雖然吃飽了,但是膳食結構還不合理,吃得還不夠好。
以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元素的堅果為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確建議,每周攝入堅果50g-70g,平均每天10g左右。
然而,我國堅果的人均消費量,低於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及全球水平。
根據INC數據顯示,杏仁、腰果、夏威夷果、碧根果和核桃五類堅果,我國人均年消費量僅為0.23kg,同期美國、日本和全球平均水平分別是中國的8倍、2倍和2倍。
阻礙堅果在中國普及,除了飲食習慣外,還有較高的價格。
只有將堅果的價格打下來,才能降低國民吃好的門檻。
在正解局看來,降低價格的關鍵,不是降低品質,不是低價競爭,而是要降低成本。
這就需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壓縮堅果的成本。
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企業大多從優化供應鏈體系入手,強化成本管控。
比如,在生產配送環節,針對廠家「見單生產」的生產模式,良品鋪子降低下單頻次,減少設備清理設備、衛生管控等損耗。
在原料端,三隻松鼠一方面聯合供應商陸續在雲南、廣西、東北、安徽等地建立原材料供給基地,推動堅果原料國產化,另一方面擴大全球優質堅果原料直采,發揮規模集采效應,為消費者帶來優質且更具高性價比的堅果產品。
三隻松鼠雲南夏威夷果種植基地
僅以夏威夷果為例,每斤價格已經從140元降到了20元。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安。
只有驅動食品持續進化,才能讓人類吃飽、吃得更好。
這既是食品從業者的偉大使命,也是潛力無限的巨大商機。